苦尽甘来,双非上岸首师大——首都师范大学774教育学考研经验
文|小W / 凯程网课学员
首都师范大学 教育学原理
自 我 介 绍
我的本科就读于普通双非一本院校的药学专业,现在的我已经跨考首师大教原一战一志愿上岸啦。我的考研故事很长很曲折,希望可以给每一个阅读的你们一些力量和启发。

考 研 经 历
剑指东师,初步起航
首先,要从因疫情而宅在家的暑假讲起。在妈妈的劝说下,我开始想要跨考东北师范大学学科生物专业,并且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发现了自己的教育学“天赋”(我们寝室只有我一次性过了三科),更加坚定了我的想法。
由于东师学科生物的招生简章明确规定不接受跨考,所以我多次确认我是否具有报考资格,几次的答案都是我符合资格。于是我从2020年11月28日开始了我的考研学习之旅。
因为我的英语基础很差,所以我从2020年11月底开始学习英语。那段时间没有规定一天的学习时长,想学多久就学多久,使我很享受学习,也成功培养起了我对英语的兴趣。

备考初期,用力过猛
寒假结束回到学校,我正式开始了漫长的备考之旅。
2021年3月1日开始,我每天上午学英语语法、《恋练有词》、《阅读的逻辑》,下午看凯程的视频课学教育学。我比较喜欢背自己写的东西,所以3-6月跟着凯程的课手写了333教育综合的四本书。我从4月开始看学科生物的专业课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按照这样的学习安排,我每天大概能学到九个小时。我会在周日休息半天,这个习惯也持续到初试结束。
但是,我其实并不建议在最初的三个月这么用力的学。这种高强度的学习让我在前三个月耗费了大量的心血,再加上期末考试,导致整个六月我极度焦虑,没有学习。
至暗六月,及时调整
整个六月对我而言很黑暗,我经历了很多事,同时对于心理问题也有了新的理解。
2021年6月12日,那天我考完六级,下午一直忙着找实习,再加上心情不好,导致我晚上感觉到心理紧张,甚至心脏停跳了三秒,整个人静止在椅子上不能动了。
当晚,我决定12点去火车站买票回家(我在湖南上学,家在东北),这大概是我目前人生中做过的最叛逆的一件事了。由于17日还有考试,我只在家待了48个小时,待在火车上的时间都比在家的时间长。

后来,我选择在7-9月回家学习,因为在家里我完全不会紧张焦虑,在家那边的图书馆学习会让我有种安全感。于是,我又度过了三个月的快乐学习时光。
值得一提的是,我在7月3-4日参加了首师大的学科生物暑期成长营,这也算是我与首师缘分的开始。
7月,我开始写英语阅读真题、看英语作文,在教育学方面主要是背书并关注教育热点、看凯程公众号以及徐影老师推荐的公众号。我也开始看政治强化班,同时每天看专业课二。
直到九月回学校,我一刷完英语一13年以前的阅读题,看了三节石雷鹏老师的作文课,背完了中教史的新文化运动(我的背诵方法有点不一样,文末介绍),看完马原、思修以及史纲的视频课并且一刷完了对应的肖1000题。

突传“噩耗”,沉着应对
九月初的时候,我觉得学习的时间有些不够了,因此选择回到学校进行学习。
刚到学校没几天,我接到了东师今年修改招生简章的“噩耗”,我失去了报考资格。我没有自我消沉,而是迅速思考是换学校接着考学科生物还是多背一本书换成教育学学硕。考虑到其他学校的专硕专业课二可能有四本书,于是我选择改考学硕。
但我在院校的选择上犯了难。我的高中老师告诉我要以考上为目标,我看了各校的真题,认为311对于我这种临时跨学硕的水平不太适配,于是选择了首师大教原。
我明白题相对简单绝不意味着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够了。于是九月底我开始补教研的笔记,并在补完以后,大概11月左右开始看凯程真题班。
我觉得真题班很重要,它可以帮我们学会如何把输入的知识输出、如何答题、如何联系其他方面的知识,比如答教原的题可以用中教史和外教史的内容作为论述内容。

冲击阶段,稳中求进
我9-12月的公共课安排和大部分同学一样。但我是一个很爱看网课的人,我的英语作文、翻译、新题型都看了网课然后再进行训练,同时每天还是刷英语阅读。12月的每周模考也很重要,只有模考才能让你了解在考场上的做题顺序和速度。
政治就是二刷《肖1000题》,然后看了腿姐的技巧班,背肖四大题和选择题,每天用公众号刷30分钟的各个老师模拟题的选择题。其实政治最好还是以书本为主,今年的政治选择题感觉就非常难,在模拟题中基本没见过。
专业课我是在12月7号背完了所有五本书,以及每天晚上看真题班和热点视频,还要在关注的公众号关注热点以积累论点。最后,我在12月23号晚上进行了一次模考,确定自己是可以写完题的就好。

然后就到了考试那天啦。我最大的感想是,大家不要害怕!其实这一天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不要管考得好不好,考完一科扔一科,不要对答案!坚持下来的人一定都不会太差的!

背 书 方 法
我和别人一轮一轮背书的方法不太一样。我是一个背得慢记得久的人。所以我是一本书一本书啃的。
比如今天背外教史五星级大教育家的前三个,那我此后的每一天都会背一遍,直到我觉得这个知识点够熟练的时候,就开始隔两天背一次,然后再逐渐扩大间隔的天数,同时把这些知识点划到一本书的某个板块里。背完教研的时候,外教史的第一个知识点我大概背了60多遍,最大的间隔有11天。
这种方法需要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背之前背过的内容。背到后期时,我把一本书分为6个板块,然后六天复习一轮。这个划分方法很依靠自己的背诵速度和背诵能力。
当然,学习方法因人而异,而且这个方法也相对没有那么适合所有人,大家理性看待就好啦。
心 得 建 议
面对一场考试首先要思考这场考试需要什么。比如专业课考试,要看看历年真题主要在考察哪一方面。
备考首先要搜集资料。在知乎、哔哩哔哩等渠道搜集有关考试本身(考试时间、报录比、如何选择考试科目、难易程度等)以及如何准备考试(分为几个阶段、各科学习方法需不需要看网课等)。
分为阶段和科目推进复习。计划好每个科目的每个阶段需要如何进行学习、学习多少内容、每天如何安排学习顺序、各科每天学习多少时间等。最初可以先自己学一下再跟据自己的承受能力以及偏好制定属于自己的计划。
复盘非常重要。我每天列完计划后,完成一项就勾掉一项,另外每月复盘一下进度。我认为最好的安排进度的方法就是明确自己有多少任务。
不要太关注自己的情绪。考研只需要我们扎实地把每一天学好就可以了,不要太过于高看自己,平平凡凡努力即可。
专业课可以找考上的学长学姐咨询复习计划(重要的是真题),最好在3、4月录取名单出来后在闲鱼或知乎上找。
英语的单词和语法最重要。要学会打地基,基础扎实了后续盖房子会很快。不要对自己的英语感到绝望,英语绝对是下苦功夫学就一定有收获的一门课。
政治要重视书本。不要只背肖四肖八等模考的选择题了,如果可以给政治多一点时间就去看书吧,看书最实在了。
教育综合的答题方法很重要。字一定要规整好看。另外,尽量联系到政治内容和当下教育热点,要在卷子上体现出你的思想深度,才可以拿高分。
高效率的学习是必需的。要注意学习方法,学会放松,如果每天看似学十个小时,但是知识没进脑子,就等于零。适当的放松可以使我们提升状态,但是也不能天天玩哈。
凯程的框架笔记很优秀。如果不是执着于手写笔记,直接背凯程的框架笔记就够了。但是课还是要听的。
学会从真题的角度看思考问题。看了真题班要学会用,而不是死背答题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