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论秦之运(仅代表个人扭曲观点)

2023-08-17 14:17 作者:愿树Sweeny  | 我要投稿

愿树

🆘文中存在反驳贾谊《过秦论》观点和质疑《史记》的部分,注意避雷!!苯人只是心血来潮的高中牲,非专业人士,文中有不妥之处请指正!!感谢阅读www

这算是我近期很突然喜欢上的一个历史人物吧……以前对嬴政的认知大概就是停留在“千古一帝”“大一统”“暴君”“焚书坑儒”等专有名词上,但在近期在我以练习文言文为名义看着白话翻译看《史记》后,以及出于一直而来对春秋战国的兴趣又多少涉猎了些文字,纪录片等后,我似乎是对秦,嬴政,秦为何而亡与这些“专有名词”间的关系产生了新的个人思考……(个人浅薄认知罢了) 思考点的出发来源于阅读了李录老师的《现代化十六讲》中关于“1.0”“2.0”“3.0”文明的概念。春秋战国属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度,时代的转型期政治制度创新实践尤为重要,这样才能为后2000年的稳定奠定基础。“孝公用商鞅之法,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商鞅后而秦强。当其它诸侯国刚以铁器正儿八经开启2.0文明时,商鞅变法可以说是率先带领秦以政治制度保障跨入“2.1文明”。重法治,奖军功……核心就是用个人能力取代血缘关系,进而决定政治权力的分配。 文中我个人提出便于和周礼下农业文明区分的 “2.1文明”,即在国家最高统治者依靠血缘关系继承外,废除地缘上中央对地方的分封,最高统治者之下的中央和地方管理者皆以个人能力为任用标准的封建农业社会形态。

(图源网络)

嬴政,从邯郸城的秦质子之子到千古一帝,灭六国,废分封。然而秦朝之短,又何错在嬴政?我个人拙见,秦之国运,成在变法,败也在变法。率先的对“2.1”的部分尝试,在兼并战争上发挥巨大作用,然而对于一个大一统国家的管理而言,算是操之过急了。商鞅变法后尊贤重士,以军功赏予封地,引发嬴姓秦宗室之乱。通俗说来就是——“这老祖宗舍命打下来的土地和地位,这是我应有的权利,怎么能说没就没?”。“权利”这个很大程度上代表人之欲望的词,到了秦统一六国后,依旧是割舍不去的。废分封,行郡县,老秦人中必定会有“这我洒热血赚取的封地,怎么能说没就没?”之问,更何况从未经历过商鞅之法的六国之民? 南方人若质疑北方人:为什么要南水北调?不能多下点雨吗?这离谱至极;北方人若质疑南方人:为什么要在橱窗里以泡沫代替雪花?亦是如此。历史上对嬴政与秦亡的评价,最多的大概就是“仁义不施”。这个说法可以说是以儒家思想的“仁”为本的各朝各代评判秦的统一标准。然“仁义”对于秦来说,真的有利于秦吗?约公元前900年秦非子获封秦地,当时之秦,一个周王朝附庸,甚至算不上士大夫。忍辱负重到秦襄公,依旧是在为周王朝连年与戎狄征战。秦襄公深知秦人处于边陲被夹在中间的不利地位,这边是将妹妹嫁给西戎,那边又是趁着西周亡国之乱护送周平王东迁,才正式被封诸侯。然而面对岐山以西的西戎,秦仍然是空有其名,并无实地。秦人先祖与西戎征战,开疆扩土,才算是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秦土。秦穆公以来,秦作为一个边陲小国,随时都有被其他国家吞并的危险,然秦穆公广纳贤士,开创客卿制度的先河,在大小战争中平晋乱,霸西戎。到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内开创连坐制度,不徇私情,外奖励军功,蚕食六国,以法家思想统治秦国,由此才得以让秦蒸蒸日上,称霸六国。秦从接近名存实亡的养马家臣,到实力强大得以称霸天下的大国,这一路走来是靠“仁义礼乐”可以实现的吗?处于陇西的秦不如山东六国有沃土良田和现进耕织技术来孕育百家争鸣的局面,文化方面本就落后于中原地区,山脉阻隔下在交通困难的古代,先进文化西进也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与西戎连年征战时还要提防六国的虎视眈眈,本就不存在良好的孕育“仁”的条件。秦王先祖不如燕,晋,齐等诸侯国先祖因与周王朝或者上古圣贤血脉相承而得封地,再加上秦为国家富强任贤士外客而轻宗室。“礼乐”于秦而言也是略显淡薄了。 本就不具备良好的产生“仁义礼乐”的条件,若还指责秦在发展路上“仁义不施”,实则不现实。秦人先祖顶着戎狄铁拳养马时靠不住仁义;秦襄公为了稳定领土把姊妹嫁与西戎时靠不住仁义;舍命护送平王东迁,到头来却被周王画大饼时靠不住仁义;变法图强之下秦惠文王太傅受劓刑时,百姓揭发自己犯法的亲朋邻里时靠不住仁义;到嬴政顺应历史大势,其中从分裂到统一更免不了杀戮,统一天下更不是靠仁义可以实现的。历代秦王的字典里怕是都没有“仁义”二字,为何又要以此要求嬴政? 都说秦因暴政而亡,然秦之所谓“暴政”,真如历代文人所属那样残暴吗?暴政是什么?顾名思义是“统治阶级对被统治阶级的暴力统治”。说起秦之暴政,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会是——“嗯,秦王焚书坑儒,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纵用酷刑,是暴政没错了。”然而在阅读后世历朝的历史文献或是古典小说时,看到谁家男丁去服徭役,哪个文人因出言不当被关押,谁因迫不得已的犯错而被枭首示众,然而我们的第一反应大概又变为——“这个人活该/可惜了,没办法当时的时代就是这样。”这似乎就又算不上暴政了。你会说——“针对大多数人的暴力统治才算暴政”但想想看如果在现在的社会若是听说被砍指头成为刑罚,这大概率会造成社会恐慌。或是当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关于西亚一些国家的石刑或是一些国家的电刑,大概率也会感到不可思议并庆幸自己生活在社会主义中国。这些放在古代算是从轻处理了,并且并未针对多数人,然而我们仍会感到其暴力与不合理。这个道理显而易见,我们不能用当今我们适用的社会制度或价值观去评判古人的行为。更简单的解释方式:为什么评价奴隶社会是历史进步而不是压迫人的落后?因为这就像现在的你听到畜牧业想到的是经济发展而不是虐待家畜。封建时期再开明的制度对现在而言也是暴政。这个道理我们尚且可以明白,但面对历史上其他朝代抨击秦暴政时我们又觉得理所当然了呢?其他朝代文人官员抨击秦,无非是封建社会2.1文明成熟下迎合帝王,取得功名,维护封建统治和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手段罢了。 我认为,秦之余历朝历代我们可以类比为1949年至1956年的新中国,处于战后恢复生产,向新社会制度过度,维护新生政权的阶段。因国内长期经过割据战乱,不得不操之过急进行生产调整,其中难免存在不协调不充分的问题,但却也是为新制度的发展奠定基础,功不可没,其中的操之过急根本上也并不是统治者的问题,而是长期战乱下和平后的必然局面。新中国与秦朝的结局不同在于社会制度下统治阶级与人民的关系,这是封建社会的固有弊端,错不在秦。但从历史的角度看,二者最终造成的为后世新制度的稳定发展与国力的提升的成果之于其分别所在的时代是相同的。(指秦后西汉文景之治,汉武盛世和社会主义改造后改革开放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直接来讲是不能以当代人的价值观评判古人的言行,从唯物史观讲大概是不能以先进的生产力评价与之不对等的生产关系。 陈胜吴广,真的是励志灭秦单纯的农民起义吗?我想未必。这个极大削弱秦国力的农民起义流芳百世的原因固然是它对“周礼”之下统治者压迫人民的统治阶级逻辑——“宿命论”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与质疑。颠覆了原先已经存在的“正统思想”,把历史引入新的支流。但是回到事件本身上,我们再说这是一次伟大的被压迫的群众力量的觉醒,依我个人来看,并不见得。从起义的整个过程来看,在一个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但能文邹邹说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样颇有水平且极具煽动力口号的陈胜,和一个配合他在鱼肚子里塞字条,和他一起打着给和楚系有关的仁君扶苏公子和抗秦英雄项燕报仇的名号“张楚”的吴广,煽动群众情绪抗秦,手无寸铁和设备精良的秦军作战,还让旧时豪杰云集响应,大乱天下。震撼开头后潦草收尾,紧接其后就是刘邦项羽楚汉之争····……很显然,大泽乡起义其实是次策划精良,包装充分,宣传煽动性强的起义,实在不像是躬耕田亩大字不识的农民干出来的事。我个人认为,大泽乡起义与日后的刘邦项羽间多少是存在关系的。刘邦项羽二人定知晓“枪打出头鸟”的道理,第一个带头造反的人往往结局就是炮灰。大泽乡起义前与期间就有对郡县制不满的山东六国旧贵族在旧时封地自立为王的现象,刘项二人的深谋远虑正是体现于此,让六国旧士和其手中的棋子陈胜吴广这两枚子弹多飞了一会儿罢了。 我想秦亡的原因是包含在刘邦项羽亡秦手段的智慧里的——善于分析局势,等待时机。秦亡,表层是嬴政的操之过急与秦法在六国的过快推行。秦在统一六国后,在本需要先喘口气,给天下人认同,接受秦的时间时立刻推行秦法,统一文字,度量衡,设立郡县等等,让士人变成文盲,商贾货币流通受困,旧贵族一夜之间失去赖以生存的封地。要知道秦国在变法之中还经历“季军之乱”,“逐客令”等,更何况六国之民。嬴政十年快速扫六合,忽略了虽然六国灭,但其国家贵族士人,文武百官仍有余存力量,即使没了名义上的地位与权力,但影响力还是存在的。 根据上文,秦亡从根本上讲,是阶级斗争。是嬴政与六国旧士经济地位(权力)问题而造成的,即“自己”和“自己的生产手段”的不对等下造成的阶级归属感的丧失。和上中下的社会阶层都无关。这导致秦之政令推行困难,中央无法对地方进行有序的管理,让郡县制难以推行。政令的无法推行进而导致从地方官到中央士大夫再到嬴政本人造成连锁反应的矛盾。造成国家上层中央人心不齐,私欲膨胀。地方混乱,民不聊生。且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自然会造成中央对地方的武力管控和地方的反抗。这导致地方担误农时,作为农业国家,耕织乃国家之根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下国家经济基础受损,又和谈上层建筑? 2.0文明向2.1文明的转型中,天下大势从西周的统一到东周的君臣心不齐的分裂(指周王与诸侯),再从秦王扫六合的从分裂到统一,再由六国旧士下订单分封制推翻秦统一后的操之过急的集权统治,最后再以循循渐进的过程中以西汉的“推恩令”,“盐铁专卖”等让集权吞并了分封……显而易见,这其中便是阶级斗争下中央与地方矛盾激化下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定夺。 其实所谓阶级斗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过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诟病,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封建制度。嬴政你雄才大略,奈何生错了时代,让你不得不经历这现代人无法感同身受但又不得不承认的历史进步。你还不是当了那个大一统和封建制度的出头鸟,才让你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你呕心沥血翻开的历史新篇章却被人不解与抨击。 “云梦秦简”不久前出土了,秦法的刚中带柔可以感受到,阿房宫是否建成也是个谜团,如果这可以让那些曾抨击你暴虐,抨击秦法苛刻的士人看见该有多好啊。 其实所谓阶级斗争,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不过是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诟病,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封建制度。你雄才大略,奈何生错了时代,让你不得不经历这现代人无法感同身受但又不得不承认的历史进步。你还不是当了那个大一统和封建制度的出头鸟,才让你辛辛苦苦打下的基业,你呕心沥血翻开的历史新篇章却被人不解与抨击。

(图为作者在博物馆所拍,与正文内容无关,单纯觉得文字间很有战国沙场的画面)

唉,希望你能听见我心之呼唤,有时我向西而望,仿佛你就站在咸阳的高台上,或是策马于骊山下,我在梦中站在咸阳城城墙上瞭望章台,嬴政,我感觉,认识你真好。

论秦之运(仅代表个人扭曲观点)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