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刘畊宏也救不了体重飙升的打工人

2022-05-12 18:43 作者:Vista看天下  | 我要投稿



今天是世界防治肥胖日。

不过对于打工人来说,更像是个被锤击灵魂的日子。

这不,一大早我打开电脑,这样一条话题就占据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

“我国超一半成年人超重或肥胖。”

这个节日的宗旨肯定是好的,毕竟医学上的肥胖的确会影响健康。

但问题点进去一看,从各大媒体到健身KOL、从做健身房的到卖瑜伽垫的,都在轮番朝大众进行“身材管理劝说”。

“减肥很简单,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建议男性腰围不超过85厘米,女性腰围不超过80厘米,这都是为了健康着想。”

我不由得捏了捏自己肚子上的肥肉:“怎么,现在还在说人变胖是因为平时不努力、意志不坚定吗?”

别再拿那套正确无比的减肥理论指点我了。天地良心,打工人身上的每一斤肉,都不是因为享受而长的啊!


01

“道理我都懂,但真的做不到”

说老实话,前几年大家抱怨的“过劳肥”,多少还有点找借口的意思。


“因为压力太大、工作太忙,所以只能靠吃高热量的垃圾食品来抚慰自己。”

“妹说就是零卡!”@秃头吴彦祖

但这几年见证过各种健康生意的轮番轰炸,还说年轻人的“胖”是源于放纵——

加班夜宵都只敢啃鸡胸肉的打工人表示不服。

比如我的朋友安安,居家办公一周不到胖了3斤。

但谁要是说她没定力,她绝对要翻脸的。

收到居家通知时,安安原本还雄心壮志地以为省下通勤时间,刚好能给自己做做减脂餐。

没想到第一天居家就从早上8点忙到晚上9点,连煮个面的功夫都没有。

吃着油糖爆表的外卖,她甚至开始怀念没什么油水的公司食堂菜。


更糟糕的是,原来安安虽然没有运动习惯,但上下班步行去地铁站,加起来一天也能走上几公里。


如今只能在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来回转转,约等于没有动。


虽然对自己迅速发胖这件事感到困扰,但也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解决:


“这种状态不结束,我估计还得这么胖下去。”


摊牌吧,如今大家都不是真心想胖的。


就连“三点饮茶”的年轻人,都已经把手中的全糖奶茶变成了无糖咖啡。


更别说这两年运动潮流兴起,隔段时间就会火上几项小众运动。

锻炼身体、控制体重早就变成默认常识,所谓的“放纵”反而早就成了意外。

而今天面对全网都在教大家如何瘦身的阵仗,很多人的反感其实是来源于不合时宜。

打工人已经在大气层了,这些喊着“超重有害”的专家仿佛还在地下一层。

我是不知道怎么才能避免发胖吗?

但——“教育我没用,建议去教育我的老板。”

专家们有关控制体重的建议看似简单,实则刀刀扎在上班族的心上。

比如,“晚餐不要吃得太晚,也尽量少吃外卖。”

但按现在很多人的加班和通勤现状,真要下班回家做饭,等菜上桌时估计早就过了8点。

“除了叫外卖,我还能怎么办?”

也有一些精力比较旺盛的朋友,试图自己带饭。

但别急着庆幸逃过了这场“肥胖危害教育”。

因为你紧接着就会与另一个健康建议狭路相逢:“尽量变换菜式、选择多样的食材,这样能促进人体的良性循环。”

好吧,看来我体重上涨的原因,是因为只会做鸡胸肉和西兰花,没有满足多样性。

除了吃之外,“迈开腿”是更难以完成的任务。


咱都不说健身这件事贵不贵,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没时间,而且似乎越来越没时间。

记得传统健身房火的那会,很多人对它避而远之的理由也是“没空”。

但这个“空”,指的是“锻炼1小时+洗澡来回2小时”,至少三小时。

不像现在,恨不得连换衣服下楼跳几十分钟绳的时间都抽不出来。


上次写刘畊宏的时候我去查资料,就发现网上专门有人跟练那种“纯享版”的录屏。


1个半小时的直播,剪掉说话互动,纯跳操的时长大概在40-50分钟之间。

虽然很多健身专业人士都说,直播里这种间歇训练的节奏会让心率有规律起伏,达到更好的燃脂效果。

但对于更多人来说——下班后专门拿出一个半小时运动,简直奢侈到不敢想。


02

一忙起来,就顾不上自己了

不过没时间、没条件其实都还是表象。


扪心自问,就算我比科学家还忙,难道抽不出1小时做个饭,或者半小时跑跑步了?

只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伺候“工作”这一位祖宗已经精疲力尽了。

实在分不出心力给第二位。

如果你有过减肥、健身的经历,会发现身材管理其实是件挺消耗精力的事儿。

不只是心血来潮少吃点、多动点就就行的。


每天摄入了多少碳水?多少蛋白质?做了多少有氧?多少无氧?是要增肌还是减脂?


生活中的很多习惯,都要跟着改变。

然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能够支配自己生活的大Boss永远只有一个。

就是那份每个月固定往你卡里打钱的工作。

我最近经常在某书上刷到一类帖子。

刚入职场几年的年轻人放出对比照,吐槽自己“工作X年,胖了XX斤”。


在她们的抱怨中,最戳人的倒不是加班、吃外卖这些细节。


而是被工作全面支配的“失控感”。

一位姑娘说,自己上学的时候本来养成了每天跑步的习惯。

后来在广告公司上班,其实硬要挤时间运动也不是挤不出来。

但问题在于她的日程表非常随机,往往到了计划的运动时间,自己却在改方案。又或者跑步到一半,客户的需求就过来了。

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不受打扰,固定的运动时间也就渐渐取消。

再进一步说,都市人被工作入侵、填满的不仅是私人时间,更是精力与大脑。

经历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后,哪怕离睡觉还有4个小时,有几个人还有心思去健身房来60分钟有氧、2000个臀桥?

早8晚5,踩铃还是保守了。


甚至一忙起来,“每天不是在上班,就是在准备上班,心里根本装不下其他事。”

谁还关心自己有没有运动?有没有吃健康餐?

于是更常见的是,在工作支配生活的前提下见缝插针。

让自己好像有了那么一点掌控感。

比如听说喝水太少容易让人水肿,就买个容量几升的大杯子,接一次能管至少半天的饮水量。


还要把它放在工位最方便的位置,让自己一抬头嘴就能碰到吸管。


想让自己改掉久坐的毛病,再把大杯子换成了小杯子。

隔段时间就不得不站起来接水,顺便活动活动腿脚。

但原则都是一样的,尽量把自己当做毫无主观能动性的机器人——

“脑子能少用就少用”,毕竟大头还得留给工作。

安安居家之前选择走路上班,其实也是一种“见缝插针”。

网上跟她类似的人其实还不少。很多上班族,每天要在电脑前坐上10个小时。

通勤,虽然本质上依然是为了上班。

但骑车、走路消耗的那一百多卡,就仿佛是在被工作支配生活的大前提下,找到了一个小小的漏洞。

毕竟生活中可支配的时间和精力已经所剩无几,再塞不下一个叫“身材管理”的任务清单。


只不过当工作暂时不再需要它的时候,它的“必要性”就会瞬间消失。


你看,打工人的生活就是如此脆弱。

一点点变化,就会把好不容易挣来的那些掌控感粉碎掉。



03

坚持“健康”,太奢侈


在彻底对身材管理这件事失去幻想前,很多人也不是没尝试过。


远的不说,刘畊宏大火就让不少女生对减肥这件事重燃热情。


比如我,一个平时“能坐着就绝不站着”的人,也信誓旦旦表示要开始运动减肥。

当时刚好是五一假期,难得的可以无所事事的时光。

于是我每天早上都会戴上运动手表,每个小时准时站立,并监测自己的消耗数据。

甚至还连做了五天减脂餐。

说实话,当时确实感觉状态有所改变。

出一身汗,感觉睡眠质量都变好了,起床的时候精神抖擞。

跳到假期最后一天的时候,我甚至惊喜地发现自己的肉好像确实紧致了一些。

结果一上班——所有好状态立刻被打回原形。


没有时间做减脂餐,也不再有心思监督自己的锻炼时间有没有达标。


这是我最强烈一次意识到,减肥、运动、健身,不只意味着让自己的生活节奏跟着走,它还是个“长期项目”。


那些让人羡慕的身材、活力满满的生活状态,并不是在你决定运动的瞬间就能拥有。


就像网上的那些体型变化打卡记录,通常都是以几个月为单位。



坚持下来,把它变成自己的习惯,当然是令人钦佩的。


毕竟即使是那些已经拥有好身材的人,也需要日复一日地投入精力和时间来维持。

只不过这样的投入,对我来说是奢侈的。

对很多为工作疲于奔命的人而言,都是奢侈的。

除了前面所说的“工作发胖”对比之外,网上其实还有一种“辞职变美”对比。

博主辞职后的照片大多神采奕奕,连皮肤都变好了不少。

但她们中的大多数,最后依然还得重新找份工作,回到“工作使人憔悴”的老路上。

在生活压力面前,所谓“健康的生活方式”自然是最先被舍弃的东西。



就像安安后来跟我说,她今年最瘦的时候是春节。


在家跟着爸妈早睡早起一日三餐规律,还爬了几次山,没怎么费劲儿就瘦了。

“只不过刚返岗就连续加班一周,每天就吃晚上一顿正经饭饭。节后综合征是好了,可体重也回来了。”

你看,那种生活还是不属于我们。



刘畊宏也救不了体重飙升的打工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