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RF—关于发射器的原理、历史、简介与杂谈》(094)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0年所属于MEGA系列的MEGA E,为MEGA系列唯一的半自动发射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
MEGA E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10发,发射MEGA弹,半自动发射,半自动推杆式供弹,采用4节2号电池驱动。
MEGA E的飞轮与乳齿象一样,均为无纹路的工字形飞轮,这种飞轮可以起到矫正弹道的作用。相对于乳齿象,MEGA E的飞轮仓做了一些优化,最显著的区别在于MEGA E的飞轮仓取消了对中垫的设计,并把进弹口改为了喇叭形,以此来使得软弹能够不偏移的进入飞轮仓,避免卡弹。
MEGA E的半自动推杆组所采用的原理为齿轮传动,而非杠杆传动,具体的原理与杂谈请参考后文。MEGA E采用这种结构的原因,笔者认为在于其发射的MEGA弹弹身较长,这使得弹匣井的宽度相应增加,推杆推弹的距离增长。在此前提下,如果使用杠杆传动的话,为了能使MEGA弹前进足够的距离,设计师就需要为其设计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才行,而这会导致发射器扳机上部的体积暴增。为了在一定的空间下,使得推杆前进足够的距离,设计师只能为MEGA E选择齿轮传动结构。
为了推动MEGA弹,即使没有采用杠杆原理,MEGA E的推杆组依然被设计的非常巨大,而这种质量的增加,使得推杆复位弹簧无法很好的将整个推杆组和扳机组拉动复位。设计师的解决办法着实让人眼前一黑,他为MEGA E的主扳机设计了一个塑料弹簧,通过塑料的弹性推动扳机复位,这是一个灾难性的设计,因为塑料柔软的弹性根本无法有效的推动沉重的扳机组和推杆组,再加上设计失误,MEGA E的扳机经常性的会在扣动扳机后卡住无法复位,这点令玩家诟病不已。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0年所属与竞争者系列的战马,为NERF新时代开始后,最早的采用内置弹匣载弹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
战马也是竞争者系列最后一款电动飞轮式发射器。
战马采用内置弹匣式载弹,载弹量12发,发射竞争者球弹,半自动发射,供弹模式不详,采用6节2号电池驱动。
战马可以看作是宙斯的升级版,除了外观改变外,最大的修改点在于将载弹模式更改为内置弹匣。这种改变可能源自玩家疯狂的对宙斯进行扩容改造的应对策率,诚然,并没有有效的组织,反而还增加了普通玩家把玩的不便度。再为战马装弹时,玩家首先需要将装弹口盖向后滑动,将供弹板与弹簧固定于后方,然后玩家最多可以一次将两枚球弹装入弹匣中,弹匣装满后将装弹口盖复位,发射器才可以正常供弹发射。这种科技倒退的设计反而逼迫玩家自行将战马改造成可以安装12发弹匣的样子,并且顺势扩充容量。
战马是最像P90的发射器之一,大多数玩家都是冲着外观入手,诚然,这些玩家中有很多都被发射器偏左的发射口恶心到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战马还将宽度缩减了一些,但这一缩减就出现了问题,因为飞轮的电机最省发射器体积最省成本的安装方式是位于同一侧,这就会导致发射器从中线看,一侧的壳体会略微厚于另一侧,在发射器体积最简化的前提下,发射口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处于中线上的。这种设计成了战马一个不小的瑕疵。
笔者对于战马的供弹结构了解近乎于零,原因在于查不到有效的视频、图片或是文字资料,而且从以掌握的内构图来看,战马与宙斯的联动机构有着明显的差异,这让笔者对其究竟是否采用了与宙斯一致的闸门式供弹原理表示怀疑。诚然,笔者依旧认为战马采用的是闸门式供弹,不过设计师应该对起做了一些修改。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0年所属于极光系列的U2和独狼(DORADO·独狼发射器·ULTRA·2020),为NERF最早的采用后装弹的弹轮式电动飞轮式发射器。
U2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6发,发射极光弹,半自动发射,半自动推杆式供弹,采用6节5号电池驱动。
U2的弹轮装弹设计最早可以追溯到一位日本高玩的设计,这种设计最大限度在保证了装弹的前提下保持了弹轮前端部分外观的完整性。为了适应这种奇特的装弹方式,设计师为U2做了很多改进。首先,为了能够装弹,设计师将弹轮至于飞轮上方,这使得其最下发射管为起始发射管,与獠牙一致。为了发射器体积足够的紧凑,设计师无法在弹轮内或是后安置弹轮旋转棘轮,为此,设计师另辟蹊径,将弹轮旋转装置由棘轮改为定向轨道,虽然最终的原理一致,但由于推动定向轨道的凸笋不会轻易形变,反而使得弹轮旋转的稳定性大幅提高,几乎杜绝了弹轮旋转不到位的情况。U2的推杆组与普通的电动弹轮式发射器一样,均是先旋转弹轮,后推动软弹发射。但不同的是,U2没有采用杠杆式或是齿轮式传动,而是将二者整合,融合为有齿轮传动的杠杆,这种设计最大的优点在于缩小了杠杆长度的同时还能保证前进距离。
与其他电动极光发射器一样,U2也带有识别载弹器具内是否有软弹的保护,这种保护虽然因为软弹自身刚度较高而照比STF的运行良好,但依然很影响把玩体验,笔者在这里建议拆除这个保险。
U2是一款会毁誉参半的发射器,他有着令人无法拒绝的外观的同时,却有着软弹杀手的称号。原因在于U2或是因为设计原因,或是因为组装原因,总之他的飞轮并没有处于弹轮发射管的中线上,从发射口可以轻松看到,U2的飞轮照比中线,像右偏了大约0.5CM。如果U2使用的是普通的柱形飞轮还好,偏偏期使用的是工字形飞轮,这就使得偏移成了致命的缺陷,这会使得从弹轮中推出的软弹需要转个角才能被飞轮抓住加速。如果是柔软极佳的精英弹,这不是什么大问题,偏偏U2发射的是刚性较强的实心的极光弹,这就造成了不知多少断头惨剧。根据吧友的说法,只有早期的U2才会出现这种情况,但实际上笔者于2021年黑五入手的U2依然有这种情况,万幸的是,笔者的6枚极光弹依旧活着,没有惨剧发生。
很有趣的一点是,U2的手柄与同年同系列的的U3、U4(FOUR·四号发射器·ULTRA·2020)、U5(FIVE·五号发射器·ULTRA·2020)、法老王(PHARAOH·法老王发射器·ULTRA·2020)的手柄相似度高达90%以上,几乎可以认为源自同一个设计。
独狼采用弹轮式载弹,载弹量6发,发射极光弹,半自动发射,半自动推杆式供弹,采用6节5号电池驱动,可额外装载6枚极光弹。
独狼可以看作是U2的升级版,诚然,升级点均为外观。独狼增加了一个一体的尾托,一个提拔,位于提拔前的可额外装载6枚极光的载弹夹,一个手扶握把,除此之外,均是一些细节上的改变。
诚然,根据实际拥有者的说法,独狼虽然采用与U一致的内构,但却修复了弹轮偏移的BUG,避免了断头惨案的发生。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1年所属于超越系列的马赫,为NERF最早的发射hyper球弹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
马赫采用弹仓式载弹,载弹量100发,发射hyper球弹,全自动发射,全自动传送带式供弹,采用6节1号电池驱动。
马赫可以认为是hyper版本的珀耳塞斯,两者有着极为相似的外观和完全一致的布局。
诚然,两者还是有诸多不同点。
首先,马赫的弹仓长度缩短高度增加,并且由于发射物的体积大幅减小,最终使得其能装载100发hyper弹。奇怪的是,官方只为马赫携带了80枚hyper球弹。
其次,虽然马赫的电池位置与珀耳塞斯在位置上完全一致,但马赫采用通用电池,而非专用电池。这是一项了不起的发明,成功的延长了发射器的把玩寿命,并避免了运输时的意外。
最后,与珀耳塞斯不同,马赫弹仓内设计有搅拌器。原因皆在于马赫所发射的hyper弹。Hyper弹的体积只有竞争者球弹体积的约1/4,这使得马赫即使载弹100发,依然有空间安防搅拌器。而hyper弹在改变体积的同时,也改变了材质,其采用一种类似于橡胶的材质制成,这使得其天生带有一定的粘性,互相胶粘卡住是常态,而这种情况对采用传送带供弹的马赫来说,是致命的,这使得马赫不得不使用搅拌器来使得胶粘卡住的hyper弹分离开。
与hyper的其他发射器一样,马赫在能安装的位置都设计了导轨,玩家可以在其上装载官方的50发和100发的载弹器。这种设计也是hyper的卖点,玩家可以轻松的打开马赫的弹仓盖,将载弹器中的球弹倒入弹仓中,已到达快速装弹的效果。

截止2022年9月,发表于2021年所属于极光系列的天择,为NERF最后一款可以插入复数弹匣,并通过机械结构切换弹匣的电动飞轮式发射器。
天择也是极光系列第一把全自动发射器。
天择采用弹匣式载弹,载弹量20发,发射极光弹,全自动发射,全自动推杆式供弹,采用6节2号电池驱动。
天择最大的特色在于其弹匣井可以插入两个弹匣,并通过后拉或是前推弹匣前的三角握把进行切换。当左侧弹匣处于发射位时,向后拉动三角握把,弹匣井会向左移动,将右侧的弹匣移动至发射位,反之亦然。诚然,由于弹匣井与三角握把相互联动,玩家也可以选择用推动弹匣井的方法来切换弹匣。这种设计很好的增加发射器的把玩性,并拯救了载弹量最大为10发的极光发射器的载弹量。
极光的全自动推杆使用的是与精E同样的原理,不过由于电池数增加以及结构的改良,天择依然有着不错的射速。
笔者没有天择,不过从内构图可以看出,天择的飞轮仓的进弹口设计有一个奇怪的当弹板,类似于手动弹匣式发射器,笔者对这个结构十分迷惑,推测可能是一种防止非标软弹发射的保护,只有插入装有极光弹的发射器,该保护才会解锁,或是一种与卡弹处理仓联动的保护,再打开时落下,以代替消失的卡弹处理仓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