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氏”叉烧“豹”
港海豹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鳍足类动物,它们也是最常见的海豹。成年港海豹的颜色呈棕色,银白色或灰色不等,有着独特的V型鼻孔,这也是它们区别于比它们大得多的亲戚—灰海豹的一个重要标志。目前港海豹的公认亚种有3个,它们依次是太平洋港海豹,大西洋港海豹和昂加瓦港海豹。其中,太平洋港海豹体型最大,成年雄性平均约有100千克重,最大的雄性个体达到了170千克;雌性小于雄性,大约80千克左右,最大的雌性个体则有142千克。大西洋港海豹则要小不少,雄性最大只有104千克,而雌性仅有83千克重。

太平洋港海豹分布纬度在28°N-61.2°N之间,大西洋港海豹则是30°N-78.5°N,它们的栖息地涵盖了温带与亚北极海域,少数进入了北极海域。港海豹与斑海豹极为相似,后者可在我国黄海渤海等地的海冰上繁殖。但是,港海豹的繁殖并不依赖海冰,它们通常会避开冰层,利用岩石,沙滩,岛屿来进行繁殖。港海豹虽然成群生活,但是它们性情比较孤僻,只是和邻居住在一个屋檐下而少有来往,只有到繁殖季它们的住所才会热闹起来。港海豹喜欢近海地区,但有时也在离岸地区出现。

就像绝大多数海洋哺乳动物,鱼类构成了港海豹饮食的绝大部分,小型鱼类和中型鱼类是它们喜爱的猎物。鲱鱼,凤尾鱼,鲑鱼,鲭鱼,鳕鱼均在它们食谱上,且饮食变化随季节性变化较大。在鲑鱼的洄游时节,港海豹经常聚集在海湾和潮间带,甚至进入淡水以捕食鲑鱼。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港海豹喜欢吃鳕科鱼类,而瓦登湖地区的主要捕食鲱鱼,比目鱼和沙鳗等鱼类。

因为港海豹分布极广,所以不同地区种群的繁殖季差别较大,一般在2月-7月之间。幼崽出生时的体重在10-19千克不等,经过24天的哺乳期后体重翻倍。雌性港海豹每天给幼崽喂奶2-4次,既可在水中(57%)也可在陆地(43%)上喂奶,持续时间约30分钟。港海豹的交配在水下完成,雄性港海豹时常发出声音来吸引雌性,一只雄性可以和多只雌性交配。雌性港海豹的哺乳期结束后就会再次交配,届时幼崽只能独自生活。

幼崽2-3天大时母亲就会教幼崽游泳与潜水,出生一个月后,幼崽就会踏上觅食的旅程。港海豹一般生活在登陆休息地半径24-50公里范围内,离岸距离也基本不超过20公里,但也有个体移动距离达到将近700公里。港海豹的蜕皮季一般在夏末,为期1个月左右,在此期间它们很少捕猎或不捕猎。

目前全球的港海豹种群数量在61-64万之间,千岛群岛是港海豹分布的最西端,2017年的调查显示那里大约有3300只港海豹。东太平洋是港海豹的大本营之一,那里大约有12个港海豹种群。然而二十世纪末阿拉斯加湾和阿留申群岛的港海豹数量出于未知原因减少了80%以上,东南阿拉斯加的冰川湾国家公园也是如此。
然而,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港海豹数量却在逐渐增加,目前大约有11万只。美国西北部华盛顿州种群保持稳定,大约有3万只。加州海域和俄勒冈州海域亦是如此,分别生活着3万和1万只港海豹。墨西哥的下加利福尼亚地区的港海豹数量则在1千左右。

在西北大西洋的加拿大海域,除去纽芬兰地区,港海豹的数量大约为1万只。独特的昂加瓦港海豹是唯一出现在淡水的亚种,它们和哈德逊湾港海豹种群分离已有3000-8000年。这个独特的亚种数量极少,只有50-600只。加上开发以及环境污染等问题,这个亚种的前景不容乐观。

美国东海岸对港海豹数量的调查主要在缅因州,2012年的调查显示缅因州至少有7万5千只港海豹。至于东北大西洋,英国是港海豹的主要分布区,大约拥有4万多只港海豹,占了欧洲海域港海豹数量的40%。瓦登海种群也较多,约有3万只,其他地区则数据较少。
之前提到,东北太平洋是港海豹的乐土,然而这也意味着,它们得和世界上最著名的两种生态型虎鲸打交道,分别是吃鱼的居留型虎鲸和吃海兽的过客型虎鲸。从华盛顿州到东南阿拉斯加,港海豹一直是过客型虎鲸最喜爱的美食,它们不善交际,速度较慢,而且抓到一只就能满足一头虎鲸的能量需求,因此对过客型虎鲸来说它们是完美的目标。然而,不吃海兽的居留型虎鲸对港海豹却没有威胁,如果把心思花在它们身上则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因此,港海豹有着自己的应对方法。海洋哺乳动物都对声音非常敏感,港海豹同样如此。因此对过客型虎鲸来说安静地潜行至关重要,这样它们才能发动偷袭,利用最少的能量获得最高的利益。所以,对港海豹来说,不发声的虎鲸意味着危险,而发声的虎鲸则是安全的。温哥华水族馆海洋科学中心的Deecke教授于2002年所做的实验结果表明,港海豹听到自己熟悉的南方居留型虎鲸的声音并未做出反应,而一旦听到不熟悉的过客型虎鲸和阿拉斯加居留型虎鲸的声音就会立即做出反应,它们迅速潜入水下并快速朝浅水区游去。港海豹的生存智慧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