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三节-自君士坦斯二世开始转型后的早期军区部队

君士坦斯二世成长的很快,他登基的时候帝国仅仅保有大部的安纳托利亚、亚美尼亚、阿非利加和意大利残部,而这四周全都是敌人。虽然他曾尝试并一度夺回埃及,但是昂贵的远征终究是失败了,阿拉伯人在这之后建立了一支海军并在地中海上大肆劫掠。646年,阿非利加总督发动叛乱,但两年后阿拉伯人在苏菲图拉(Sufetula)击败了总督“高贵者”弗拉维乌斯·格里高利(Flavius Gregorius/Γρηγόριος Φλάβιος)[1]并杀死了他。他的后继者格纳迪乌斯(Gennadius/Γεννάδιος)[2]向皇帝效忠并向君士坦丁堡方面支付税收。
意大利的总督奥林匹乌斯(Olympus)在652年发起叛乱自立为帝,但叛乱却因总督患瘟疫至死而终止。与此同时阿拉伯人占领了亚美尼亚,但幸运的是阿拉伯人此时专注于进攻萨珊波斯而无心西进,而这之后的阿里-穆阿维叶内战[3]又再一次分散了阿拉伯人的注意力。659年,阿拉伯的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伊本·艾比·苏富扬(Muawiya ibn Abi Sufyan/معاوية بن أبي سفيان)[4]向帝国支付贡金以求停战。至此,君士坦斯二世和他的帝国幸存了下来,并且还有来自于阿非利加的年贡,但这二者的状况怎么看都无法长久维持。
在662年,君士坦斯二世将其子——君士坦丁四世(Constantinus IV/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Δ')[5]留在了君士坦丁堡,皇帝则带人航向了西部,然而他再也没回来。皇帝在意大利和阿非利加积极组织了6年防御,由于他长期停留在西西里岛的叙拉古(Syracusanus),谣传皇帝将迁都至此,致使皇帝最终失去了人心,被随从用水桶暗杀。随着阿拉伯人的内战以倭马亚族人胜出而终止,他们再次开始劫掠安纳托利亚。在亚美尼亚军队的将军萨博里奥斯(Saborios)的叛乱下,大量的小亚细亚军队投奔了阿拉伯人,帝国的末日看似无限接近。毕竟此时,帝国绝大多数的土地皆沦丧敌手三十余年,手头资源更是难以与阿拉伯人相比拟,于是乎,此时的罗马人开始组织起了更坚固的防御工作。在此时已有少量史料中开始出现由军区将军(Strategoi)管辖的军区(Theme/Themata)以及军区军队。
这些早期的军区军队通常由过去的野战军所组成,他们被安置的特定区域被叫做军区(Theme/Themata)。自从希腊语外的其余地区沦陷,希腊语成为了最主流的语言,因此这些早期的军区也拥有了对应的希腊语名字。亚美尼亚野战军所驻扎的区域形成了亚美尼亚军区(Armenics/Άρμενιάκων),东方野战军的辖区形成了安纳托利亚军区(Anatolics/Άνατολικῶν)——在希腊语中安纳托利亚意为东方。东方野战军此时已经撤回到安纳托利亚地区,而非传统意义上的东方,即叙利亚和巴勒斯坦。原驻扎在默西亚(Moesia)的色雷斯野战军则因希拉克略将其撤回小亚细亚西部而形成了色雷斯西亚军区(Thrakesion/Θρᾳκησίων)。[6]原有的两支中央常备军撤退到了小亚细亚西北部和色雷斯南部,形成了奥普希金军区(Opsikion/Ὀψικίου)。在最初的四大军区之中奥普希金军区最为位高权重,其军区将军同时还拥有野战军司令(Count/Komes)的军衔。有一个无法明确其起源的军区是辖地在希腊半岛、爱琴海群岛以及小亚细亚西南沿海的卡拉比西亚军区(Carabisian/Καραβισιάνοι),这个军区中的部队都是水兵[7]。

事实上,至少在这之后的数年内,军区部队的士兵们始终依靠中央给予的土地以维生。现代的历史学家长期认为军队所获得的土地和军区制都是由希拉克略引进的,用以整备部队击败萨珊波斯,但是这个理论一直都被外界报以怀疑的态度。[8]第一,除了少数模棱两可和错误百出的出处之外,没有任何来源提及在希拉克略时期便存在的军区;第二,如果军区帮助希拉克略战胜了波斯人,那么这就很难解释为什么数年之后,希拉克略重病之时,军队以如此快的速度溃败;第三,早期我们所已知的军区都位于小亚细亚,对于波斯人来说是主要进攻的方向,唯有帝国败于阿拉伯人撤退回小亚细亚可以解释这一切。
接下来的理论是要说明,军区的设立以及军队所获得的土地,都是一步步逐渐地发生的。早期的军区最早被证实存在是在七世纪的后半叶,虽然八世纪晚期已经有史料明确军区土地的存在,但是在法令中提及军队获得土地则是十世纪时期的事情。最极端的渐进主义者认为军区早期不应有任何的军区土地,军区土地是随着士兵们在辖区的定居而购置地产因而产生。[9]但是对于这些渐进主义者理论的批评指出,在七世纪中叶之后,帝国开始无力支付军人们用以维生的薪金,只能让他们出钱购置土地自行维生。
帝国当时唯一能让士兵支持自己的方式便是给予他们土地,我们可以看到士兵们所获得的土地最可能来自于皇家庄园,其在六世纪时期还占有帝国极大一部分,而到此时则实质意义上消失了,很明显,给予军队土地的政策来自于君士坦斯二世。根据近些年的复原纪录显示,当士兵们被安置在军区的同时,国库将内部的武器卖给军队的行为开始变得普遍起来。[10]即使渐进主义者反对说当时的士兵们手头上应该没有购置武器的钱财,但是反对者的理论仅在国库接受某些特定支付手段的时候才成立。
如果军区土地如此早便分发给了军人们,那么军区应该是没办法比这更早的了。唯一关于军区设立的文字说,“希拉克略的后人,很明显是君士坦斯二世和他的顾问们。”[11]最早提及军区名字的史料要在662年之后,此时君士坦斯二世已离开东部前往西西里,而奥普希金军区和亚美尼亚军区已在东部设立,军区在此之后被愈加频繁地提及。帝国最早提供给士兵们军备可以追溯到659年,在此之后这样的事情愈发常见。在小亚细亚地区的考古遗迹中,658年之后的铸币更加少见,这恰恰说明在此时早期军区内部的货币流通量极低。[12]
几乎所有的史料都指出,从659年到662年的三年间,军区和授予军队安置土地的制度被逐渐引入。这个时间段正好是穆阿维叶一世和君士坦斯二世约定的停战期,而这给予了士兵足够的喘息,让他们在军区所属土地上定居下来。此时也正是帝国倾尽钱财给付军队薪金的时期。
这段时期同样也是罗马人大量失地的停滞期,军区本身的优势在于,军人们获得土地之后便祸福在己了,当士兵们战死沙场之时,他们的子嗣们也会为了同样的动机成为军人。即使君士坦斯二世设立军区本身的动机在于财政上的节流,但是这个制度在军事上的价值同样也被证明至关重要。
那么,君士坦斯二世本人是否在663年至668年在西部地区也采取了相同的制度呢?事实上,他在那边所做的事情充分地证明了他在西部同样有此动机。当时的意大利和阿非利加总督区在防御和财政上都具有极为严重的问题,虽然二者都被称之为总督区(Exarchates),但是其内部组织架构与军区制度几乎无异,其中的部分最后形成了西西里军区(siciliae/Σικελία)和撒丁尼亚军区(Sardinian/Σαρδηνία)。史料上显示两个总督区提供安置军人的土地之行为始于674年和697年,当时西西里仍然是总督区的一部分。
北意大利的军官和士兵们在七世纪后期和八世纪初期仍然拥有数量可观的地产,其中有部分很明显来自于中央赐予他们的皇家庄园,尤其是作为故都拉韦纳周边的地产。664年,当自命为阿非利加总督的格纳迪乌斯拒绝交给中央额外的年金时,总督的士兵迅速推翻了他。而在18年的实质独立之后,唯一很明显能证明士兵们推翻他们的总督,继续保持对君士坦斯二世皇帝忠诚的原因,便是他们想要皇帝赐予他们的土地。
即使士兵们乐于接受土地赏赐,设立军区同时也是给予军队指挥官相当的独立性,在668年,亚美尼亚军区的军区将军萨博里乌斯发动叛乱,之后奥普希金军区的司令梅策齐乌斯(Metzius)谋杀了君士坦斯二世。即使这两场叛乱都被君士坦丁四世所平定,但是这使阿拉伯人见猎心喜,开始主动进攻安纳托利亚和阿非利加地区。
670年,阿拉伯军队在阿非利加的凯鲁万(Kairouan)建立了前线军事基地,同时占领了奥普希金军区的基齐库斯(Kizikus),阿拉伯人在随后的674年至677年间劫掠了马尔马拉海沿岸地区以及君士坦丁堡的郊区。最后君士坦丁四世在希腊火(Greek Fire/Υγρό Πυρ)[13]的助力下驱离了阿拉伯人的舰队,陆上军队也同样被军区部队所击败,阿拉伯人不得不议和,无力进行新一轮的进攻。
不幸的是,罗马人在681年又遇到了新的恶邻,此时叫做保加尔的突厥系部落降服了色雷斯北部的斯拉夫部落,而君士坦丁四世则尝试去驱逐他们。很不幸的是,他们在恩加尔战役(Battle of Ongal)[14]被保加尔人可汗阿斯巴鲁赫(Asbaruch)[15]击败,黑海沿岸的港口也随之沦陷,皇帝不得不求和,此后原归属于奥普希金军区的色雷斯部分被分离出来形成色雷斯军区(Thrace/Θρᾴκης)。
随着687年与阿拉伯人和平状态的保持,君士坦丁四世的儿子查士丁尼二世(Iustinianus II/Ιουστινιανός B´)[16]从叙利亚地区接回马代特人流民,并将他们作为水兵的兵员安置在位于安纳托利亚西南沿岸和爱琴海群岛的卡拉比西亚军区。同时,在689年,他又将希腊半岛从该军区中剥离出来,形成新的希腊军区(Hellas/Ἑλλάδος)。[17]正因如此,当时的军区舰队相比原来的舰队而言,要更加职业化。查士丁尼二世还尝试过将从色雷斯地区俘虏来的斯拉夫人安置在奥普希金军区,用以补充军区兵员,但这些俘虏在赛巴斯托波利斯战役(Battle of Sebastopolis)中被证明是不可靠的,他们只是单纯的逃兵而已。
查士丁尼二世将这些士兵畏战逃窜行为的过失归咎于当时的安纳托利亚军区将军莱昂提图斯(Leontius)[18],并将其投入大牢,但他在695年被释放。在出狱不久后,莱昂提图斯便着手报复,推翻并驱逐了查士丁尼二世。这是君士坦丁一世以来,除了福卡斯之外第二个被废黜的皇帝。在军队的支持下,莱昂提图斯成功上位,但他无法为军队的忠诚给予应有的回报。
697年,阿拉伯人占领了阿非利加总督区总督府所在地迦太基(Carthage),莱昂提图斯即刻派遣卡拉比西亚军区的舰队进行远征并夺回了该城及附近地区。但是在次年,阿拉伯人重夺了迦太基并击败了远征军,逼迫他们撤回到克里特(Crete)。与其因失去北非而接受来自上方的责备,卡拉比西亚军区的将领们选择立舰队的二把手阿普斯玛(Apsimar)为皇帝。阿普斯玛改名提比略(Tiberius)[19],并将舰队驶回君士坦丁堡,废除了莱昂提图斯。
提比略放弃了夺回北非故土的企图,当然为了阻止阿拉伯人进一步的战略企图,他在撒丁岛设立了撒丁尼亚军区,同时将西西里从拉韦纳总督区剥离,设立独立的西西里军区。在东部,阿拉伯人探到东罗马帝国内部不稳,于是便主动出击,夺取了亚美尼亚军区幼发拉底河以东的故土,同时占领了安纳托利亚的奇里乞亚东部地区。反复的谋权篡位危害甚大,使得705年查士丁尼二世成功在保加尔人军队的护送下回到帝国,废黜并处决了提比略三世和莱昂提图斯。
然而政局动荡和军队叛变的恶性循环仍在持续,当阿拉伯人在安纳托利亚军区大抢特抢之后,查士丁尼二世在711年再次被派遣去镇压叛乱的海军所废黜,阿拉伯人也趁机夺走了奇里乞亚的西部,同时占领了亚美尼亚军区的东南部重镇赫克撒波利斯(Hexapolis)。713年,菲利皮科斯·巴尔达尼斯(Philippikos Bardanes/Φιλιππικός Μπαρδάνης)[20]被奥普希金军区的军队推翻,但是奥普希金军区的将军是个盲人不能登基,于是他们立了当时的高官阿尔忒米俄斯(Artemius)为帝,他即位后改名阿纳斯塔修斯(Anastasius/Αναστάσιος)[21]。此时,阿拉伯人准备再次从陆上和海上兵分两路夺取君士坦丁堡。715年,奥普希金军区的军队因为对皇帝严苛的训练不满而再次废黜在位的阿纳斯塔修斯二世,另立新帝。717年,在阿拉伯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前夕,安纳托利亚军区的军区将军利奥三世(Leo III/Λέων Γ')[22]发动叛乱,夺取了政权,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混乱时期。
利奥三世即位后,不得不应对阿拉伯人在海陆同时超过了一年的围攻。帝国的海军早早地攻击了阿拉伯人的舰队,并使用希腊火消灭了其中的一部分舰船。即使阿拉伯人因为遭到海上的袭击,并且遭遇了严酷的冬天,舰队内基督徒大量潜逃,加之疾病的侵扰,但阿拉伯人的军队仍坚持到了次年夏天,直到哈里发的援军被拜占庭军队伏击, 才不得不撤离。这次胜利给予了利奥三世足够高的威望,他也因此成功地镇压了奥普希金军区的叛乱。727年,利奥三世又弹压了卡拉比西亚军区的叛乱,此后他将该军区的首府从萨摩斯(Samos)调整至安纳托利亚西南的,远离君士坦丁堡的阿塔利亚(Atalia)。卡拉比西亚军区由此演变成为了后世的基比拉奥特军区(Cibyrrhaeots/Κιβυρραιωτῶν)。
在阿拉伯人围攻君士坦丁堡期间,西西里军区出现过短暂的叛乱,使得帝国在意大利的统治再次被动摇,进而使得帝国在撒丁尼亚的统治形势出现了失控的情况。但当围攻结束,利奥三世瓦解了阿拉伯人的优势之后,这些地方开始重新效忠帝国。这段时间内,阿拉伯人反复袭击安纳托利亚,但他们无法长期保有占领的土地。在军区被设立之后,阿拉伯人在东部边境的攻势进展得十分缓慢,但是这也同时导致帝国在695年至717年不间断的混乱。在军区极大地减缓阿拉伯人攻势之时,潜在的叛乱也随之而产生。作为击退阿拉伯人的救世主,利奥三世成功安享帝位免于横死,而他之前的八位皇帝全都不得善终。但最终他也没有找到对付无休止的军事叛乱的解决方案。

[1]641年—648年在任。其与君士坦斯二世不和(因为君士坦斯二世支持一志论)而起兵反叛。为了防止中央派遣军队从海上进攻而将总督府迁至内陆,但在新的总督府苏菲图拉被阿拉伯人击败,此役之后迦太基以东土地尽归阿拉伯人之手。之后柏柏尔人的部落们开始脱离帝国的控制,东罗马帝国在非洲的统治处于有名无实的状态。
[2]647年或648年—665年在任。苏菲图拉战役后格里高利被杀,但是在坚强的抵抗意志和坚固的防守工事下,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伊本·哈塔卜(Umar ibn al-Khattab/عمر بن الخطاب)的军队不得不撤出突尼斯地区(当然代价是未来的33万诺米斯马的年贡)。格纳迪乌斯在对君士坦斯二世保持忠诚的同时暗通阿拉伯人,他的对外政策导致总督区经济萧条,人民心怀不满。在他的统治时期,突尼斯南部脱离总督区控制,663年之时君士坦斯二世向他索求额外的贡赋,但是格纳迪乌斯拒绝为皇帝效忠并且尝试谋反,他逃去大马士革(Damascus)寻求倭马亚哈里发的支持,但是在亚历山大港(Alexandria)被人刺杀。
[3]即656年—661年爆发的第一次伊斯兰内战。第一次伊斯兰内战后,哈里发阿里·伊本·艾比·塔利卜(Ali ibn Abi Talib/عليّ بن أبي طالب)遇刺身亡,正统哈里发时期结束,由穆阿维叶·伊本·艾比·苏富扬(Muawiya ibn Abi Sufyan/معاوية بن أبي سفيان)创立的倭马亚王朝建立,一个强大的阿拉伯帝国从此崛起。
[4]即穆阿维叶一世(Muawiya I),阿拉伯帝国第五代、伍麦叶王朝第一代哈里发,661年—680年在位。
[5]668年—685年在位。
[6]见于拉尔夫-约翰内斯·里勒,“‘色雷斯’和‘色雷斯西亚’”。
[7]有推测认为卡拉比西亚源于解散的伊利里亚野战军。
[8]见于乔治·奥斯特洛格尔斯基,《历史》,p.95—100,以及他的其他早期作品。他是生于俄罗斯的南斯拉夫历史学家和拜占庭历史学家,在拜占庭研究中享有世界声誉。曾任职于贝尔格莱德大学。
[9]见于拉尔夫-约翰内斯·里勒,“两年改革”,以及他的其他论文。
[10]见于迈克尔·亨迪,《研究》,p.626—662。
[11]见于君士坦丁七世,《军区论》,第60页。虽然君士坦丁七世(Constantinus VII/Κωνσταντίνος Ζ',912年—959年在位)本人是十世纪生人,且对于古典时期研究常有谬论,但由于他是皇帝,有权接触那些资料,而这和他古典学研究无关。
[12]见于迈克尔·亨迪,同前引,p.626和p.641。
[13]即东罗马帝国所发明的一种可以在水上或水里燃烧的液态燃烧剂,主要应用于海战中。“希腊火”、“希腊火药”或“罗马火”只是阿拉伯人对这种恐怖武器的称呼,拜占庭人自己则称之为“海洋之火”、“流动之火”、“液体火焰”、“人造之火”或“防备之火”等。根据文献记载,希腊火多次为东罗马帝国的军事胜利做出颇大的贡献,一些学者和历史学家认为它是东罗马帝国能持续千年之久的原因之一,希腊火的配方现已失传,成份仍是一个谜团,而据当时受希腊火所伤的十字军所记述:“每当敌人用希腊火攻击我们,所做的事只有屈膝下跪,祈求上天的拯救。”这段引文足以说明希腊火的威力。
[14]在681年爆发,一说在679年爆发。
[15]约646年—702年在世,保加尔人首领,为保加利亚帝国建立者。
[16]685年—695年、705年—711年在位。
[17]见于沃伦·特里高德,“军队”,p.115—118。
[18]695年—698年在位。
[19]即提比略三世(Tiberius II/Τιβέριος Γ'),698年—705年在位。
[20]711年—713年在位。
[21]即阿纳斯塔修斯二世(Anastasius II/Αναστάσιος Β),713年—715年在位。
[22]717年—741年在位。

『前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