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面包的小姑姑
小姑姑不是我亲姑姑,是他的姑姑,却是我来到这里觉得感觉最好的一个亲戚。
他说他的爸爸是个觉悟颇高的话唠,他的家里也一直人声不断,有他家这一边的,也有住在一个屋檐下他叔叔这一边的,住农村自建房有天井,宅前有自留地,宅旁有旱厕鸡鸭兔和老狗,猪宰了没了。话痨加上大声,农村里各家各户都没有隐私。
他爸过世多年,我只在祭祀的破旧老宅见过黑白照片,他姑姑确实相像,一样的深陷眼窝,宽大的嘴角,还有时常堆笑的面容。
我和这位姑姑真正开始交集是在今年我开始钻研烘焙之后,别看这里各种米粿黏糕盛行,姑姑最欣赏的竟是面包,连蛋糕也难以撼动面包在她心中的卓然地位。姑姑喜欢的那种特香包,空空松松,没有份量,五块一短臂长,其实我觉得非常一般。当然,那只能说明性价比可以,她绝对是能品鉴什么是好面包。
今年我靠手揉强买强卖的在朋友圈卖出过一百多个吐司面包,在三四月为了控面温都是揉的冷藏过的面团,指节都有些不利索了,到了夏天手揉面包完全就不是靠个人毅力能完成的事,在丢了十几斤搁置坏了的上好高筋粉后,我这如火如荼的烘焙产业算是半途而废了。但是内心里,我对于糕饼的生意仍是充满热望。
姑姑算是到我住处最勤的亲戚了,我的吐司事业热火朝天的时候,她专程几次来现场观摩,还带着她的面团过来借用烤箱。她坐着看我如何揉面,一发,排气,整形,打卷,二发入炉,还一起分享品评吐司的好坏。
之后,她随儿子去了外地,那里有她的空气炸锅,也是她做蛋挞的装备。
今年中元节,她又回来了,没有炸锅随身,也没有烤箱,她找我要了几次发酵粉回去制作发糕,没有电子称,全凭手感落料,不容易做的好。
中元节, 她让我来料加工了一个马拉糕,我很乐意,这个品类正是我想要低成本开店的,为此我每天练习配方。第二天,我照例又做了一个小一些的,带过去给她,现在还没有收到食用反馈。在她的心目中,万般皆下品,唯有面包高,尤其是纯吐司。
她在规劝我回到吐司制作的时候,依旧春风笑面,时而惊异,时而释然…
她就是那个一年前的春节失去丈夫的姑姑
她就是那个女儿远嫁儿子尚未娶妻的姑姑
她就是那个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凡事承受不多埋怨,始终把欢笑和轻松带去给他人,却不露半分苦痛的有觉悟的姑姑,可能和她哥哥像吧。

有些人一辈子都没做出过什么伟大的事,甚至没有多少储蓄,但你见到了他们的精神面貌,会感觉安心有希望,他们是家庭的情感支柱,关系纽带,是促成社会稳定的脊梁,是能够提供温暖与安抚的家人…
就像我的妈妈,希望我以后也会是那样的一份子,做汪洋人海里的一滴水,相濡以沫两忘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