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们要的安全演讲稿

2023-07-01 13:12 作者:手抓引力波  | 我要投稿

安全管理要“以人为本” 十七年前我刚上班,和我一起上夜班的师傅就对我讲他被炸飞的事。她在反应装置不远的地方休息,结果爆炸了,她直接被炸到了绿化带。这是我听说的事故,不久我又见到了一次事故。我们班组的带班长用板车拉东西,太重了,旁边就有个同事跑上来助了他一脚之力,结果板车撞到了带班长的脚踝,血肉模糊。 过了几年,我又亲身经历了一场事故。做实验下班了没做完,于是就把一盆氢化铝锂放到了手套箱里,结果那个捡来的从青海拿下来的年龄比我还大的手套箱漏气,当天晚上我们实验室的火烧了一晚上,第二天开门,屋子都烧空了,墙比我媳妇生气时的脸都黑。桌子只剩了四条腿。 讲到这,大家觉得我要讲什么?不能在反应釜附近休息,对不要违规使用推车拉过重的东西,不要被他人伤害,对,要辩识风险,小心驶得万年船,都对。我们的安全管理一直都是这样的,居高临下查找当事人的违章行为。咱们每月都有安全事故报告学习,你会发现大部分事故报告也说了,事故绝大多数都是因为一线职工违章操作。但我作为一个一线员工,我想从我的角度,从下往上请大家看一看,有没有人想过他们为什么违章,为什么他们偷懒?有没有一种可能,我们的设备工艺管理存在不合理不方便不舒适的地方?能不能解决掉这些,让他们不用违章而不是不敢违章? 我们可太喜欢简单粗暴的方法了,制定规矩,命令下级必须遵守,不从我就罚你。南门的小花坛,之前经常有人穿越踩坏花花草草,怎么办?弄个摄像头,拍着谁,罚100。效果斐然,如果没有效果还可以罚两百,罚五百,开除。总有法子治这些不法分子。可有没有人想过为什么那么多人在那个位置穿越花坛,能不能在花坛那个位置设置个石板通道,方便人通行?如果当年的反应装置不用人一直操作,有安全方便的休息点,和我搭班的师傅是不是就不会被炸飞,如果板车是电动的,是不是就不会有人帮倒忙导致脚踝受伤。如果我们的手套箱不漏气,那是不是就没有那一场火? 我们天天谈安全管理,但安全管理是什么?有些人把安全管理当成行政法规,当成标准化文件,当成口号精神,当成责任,当成权力,但我觉得这些都不是安全管理的本质。安全的本质就是企业必须提供给员工的一种工作保障。安全不是管理 是一种服务,服务那些从事不安全工作的人。相对安全的人应该去调查不安全岗位的需求,去解决他们的需求,让他们不用而不仅仅是不能做出不安全的行为,这才安全。那我们做到了吗?我们的安全制度到底是为了符合上级要求多一点,还是去贴近一线员工需求多一点?基层碰到安全问题时,我们是主动解决问题承担责任多一点,还是做到合法合规,只要我没责任就行多一点?当上级提出不太合理的安全建议时,我们唯权力是从多一点还是据理力争多一点?我们的安全能不能更多的从一线员工的视角来考虑,多听听从业者干活人的需求,而不是坐在办公室想一些拍脑袋的防护?烘箱上打孔再安个温控表,谁能给我讲讲它的安全意义? 我觉得领导安全管理应该定期到科研生产一线去体验一两天基层员工的工作,去刷刷瓶子,搬搬大桶,去拿着作业许可找各部门签字,在烈日下做一天监护。这样肯定会更明白为什么有人不愿意上报损人不利己的不安全行为,为什么有人宁愿安全小事件自己遮掩下来,也不愿意层层写文件上报,安全管理不应该是层层下压任务,而应该从基层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安全管理从一线来,再回到一线去。以人为本,以一线为本,这才是真正的安全。 其实后面本来还有一点,但我读给我女儿听时,她说,这样讲太过份了,我就删掉了,但今天给大家发稿子,在稿子上写出来就无妨了: 其实我也知道这不可能。领导到了一线也自带光环,没有哪个不开眼的敢把领导当劳务派遣一样使唤。但有些事情我们是可以做的吧:最不安全的是一线,受伤害最大的是一线,为安全学习最多,要求最多的也是一线,但为什么HSE补贴,一线最少?能不能把一线的HSE补贴和领导拉到同一水平线?

你们要的安全演讲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