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包装标配多口GaN充电器,早该如此
终于有手机厂商开始给新上市的手机,在包装内附赠双口 GaN 充电器了。
手机大厂拥抱双口充电器最近发布的 vivo X Fold 手机,随机附赠了一个双口 GaN 充电器,且规格颇高:采用氮化镓半导体技术、体积小巧、单口最高 80W、支持 65W PD 快充,vivo 算是开了个好头。
▲图片来源:9to5Mac
当时苹果的副总裁 Kaiann Drance 在采访中解释道,
人们在家里已经有耳机和充电头,甚至还不止一个,因此从环境目标考虑,取消附赠耳机和充电头是正确的决策。
前半句话不假,随着消费者拥有的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充电设备随之增多,许多人所用的充电器都不止一个,苹果出于这一原因,选择不再免费送充电器;而
vivo、三星为首的厂商则转而附赠双口充电器,至少对于家里只有两部需要充电的设备的人而言,就不再需要另外购买充电头了。
▲这两台设备就可以同时用
X
Fold 的充电器进行充电
苹果宣布取消附机送充电头的政策之后,就有不少第三方配件商跟进推出更适合 iPhone 用户的充电设备,以此带火了不少品牌。比如我们熟悉的 3C 品牌 Anker,在 iPhone 12 推出的那年年底,Anker 的 20W 充电器在美国亚马逊单品销量仅次于苹果官方,排名第二。
那一年,充电品类产品营收占 Anker 全年营收的 44%。
围绕充电这事,国产品牌做过很多创新:有线/无线快充、反向无线充电等等。
未来,电脑大厂也会开始「内卷」
随着主板集成度越来越高,近年来轻薄化成了大部分笔记本电脑厂商所追求的目标,就连游戏本都开始推崇轻量化
在轻量化运动推动下,世界最轻最薄的记录被不断刷新,不过厂商们顾着让电脑变轻,却忘了把电源适配器一并改造。
▲极致轻薄的代表,VAIO
SX12
目前不少主流游戏本,依旧用着「傻大粗」的分体式适配器,线缆加上变压器的重量起码一斤多重,跟笔记本一同放进包里,让人很难接受他们所说的所谓「轻量化」。
另外各家采用的充电接口样式如此「丰富」,也称不上什么美事。我若在出门前忘记把电源适配器一同带上,那么这一天的工作就算是没法干了。因为不出四个小时,我的游戏本就会因低电量而关机,但我却又没办法拿起周围随便一条充电线进行充电。
▲接口种类之多,催生出第三方推出可换充电头的电源设备
不过,好在最近也有不少厂商开始给新品用上 USB PD 充电了,譬如 ROG 幻 15、拯救者 R9000X 等产品,他们都用上了最高 100W 的 PD 充电接口,让我们看到了在不久的将来,摆脱砖头般老式适配器的机会。
▲PD
3.0 协议最高只支持
100W
的功率,想要更好的性能,200W
DC 充电器是必备。
去年,USB-IF 标准化协会宣布新的 PD 3.1 协议理论最高将支持 240W 的充电功率,意味着未来一些入门级游戏本(功耗相对较低,供电性能要求不高),将可以单靠 PD 充电器实现满血功耗的供电性能,虽然充电头可能还是会很大,然而至少接口类型得到了统一,应急补电有了新的可能。
在苹果的带动下,我看到了这一趋势有了加速的苗头。
众所周知,在新的
MacBook Pro 14/16 英寸版本中,苹果带回了
MagSafe 接口,其中
16 英寸版本可以用上最高
140W 功率的氮化镓充电器(C
to MagSafe 3),尝到了
PD 3.1
协议头啖汤的好。
即便插入雷雳 4 接口,也能以最高 96W 功率速度进行补电,一位不久前刚购入 MacBook Pro 的朋友对苹果新的充电策略赞不绝口,如今他忘记带充电器后都能随时找到补电设备,过去常常遇到的电量焦虑,如今不再找上门。
▲我们实测发现
PD
充电时,最高功率为
94W
值得一提的是,USB-IF 董事会成员包括苹果、惠普、英特尔、微软、德州仪器、瑞萨电子和意法半导体,意味着以上提到的 PD 3.1 协议并非 Apple 的专利,我更希望其他厂商都能尽快上马这项功能,尤其是游戏本们。让手机厂商标配多口 GaN 充电器,让电脑厂商统一接口,以前是多方利益问题,而现在来看究其本质都是成本问题,在全球产能紧张当下,我们再给品牌们一些时间吧,在协会和市场的共同推动下,曙光就在不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