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你知道吗?想要保持肠道健康,大便千万不能“掉链子”!

2023-04-18 16:52 作者:北京脾胃科王碧辉医生  | 我要投稿

大便,即粪便,是人或动物的食物残渣排泄物,是可以读懂肠道健康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粪便中有1/4是水分,其余则是蛋白质、脂肪、无机物、脱了水的消化液残余、未消化的食物纤维、从肠道脱落的细胞以及死掉的细菌,还有B族维生素、维生素K等。

一、如何通过大便来判断肠道是否健康?

1、看形状:

(1)块状。这说明粪便中水分含量很少,排便吃力。经常排这种便一般预示肠内出现病变,如各种炎症,甚至可能是肠癌。

(2)泥状。这表示肠内可能已经积满宿便,从而致使肠道运动受到阻碍。长期下去有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进而导致多种疾病。

(3)水状。这种粪便说明肠道运动几乎停滞,食物和水被原封不动地排泄出来,有时候是简单的肠道问题,有时候这也是种危险信号,需要及时就医。

(4)硬邦邦状。说明体内缺乏水分,肠道运动不畅,这样情况极易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5)半链状。这是由于粪便中水分过多,肠道不能充分吸收水分以及营养物质导致的。

2、闻气味: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粪便的气味只有臭一种,可是根据科学研究表明,健康的粪便没有太明显的恶臭,而便秘患者或喜食肉类者的粪便却散发着恶臭,这是肠道内的有害菌分解食物后散发出的臭气。

粪便气味的主要成分是吲哚、粪臭素、硫化氢、乙酸、丁酸等。其中吲哚和粪臭素是产生恶臭的根源,这是蛋白质被肠内坏细菌分解所形成的物质,换句话说,如果摄取大量的高蛋白质,粪便就会变得很臭。而这些东西对人体都是有毒害的,在肠道正常的人——比如婴儿的粪便中是不含这些成分的。婴儿在断奶期以前排出的粪便很干净,味道是甜甜酸酸的,一点也不臭。随着断奶后食量的逐渐增加,粪便也变得和大人的一样臭。其原因就是婴儿以母乳为食物,可以保持肠道非常干净,肠道运动很活跃,开始进食后,吸收大量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损坏了肠道环境,腐败物质逐渐产生,宿便也逐渐形成,导致粪便臭了起来。

如果排出的粪便充满恶臭的话,说明肠内的腐败已经很严重,这必然严重影响我们的健康。当粪便发出奇怪的气味时,往往是肠道发生病变的昭示,必须引起重视。比如粪便发出刺鼻的酸味,有可能是肠内异常发酵,即所谓发酵性消化不良引起的;如果排泄出的粪便有一股烧焦的气味,有可能是小肠功能减低引起的消化不良;带有腥气味的焦油状粪便,则表示消化道可能有出血的状况,都需要及时就医。

3、看排便:

当粪便充满直肠时,会刺激肠壁感受器,从而发出冲动传入腰骶部脊髓内的低级排便中枢,与此同时上传至大脑皮层而产生便意。如环境适合,大脑皮层发出冲动使排便中枢兴奋增强,产生排便反射,使乙状结肠和直肠收缩,肛门括约肌舒张,同时还须有意识地先行深吸气,声门关闭,增加胸腔压力,膈肌下降、腹肌收缩,增加腹内压力,促进粪便排出体外。

调查研究显示,根据个人体质、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差异,每个人每天排便的次数也是有差异的。总体来说,每天排便1~3次属于正常范围。但是据临床研究表明,大多数健康人每天排便次数为1次。

一般来说,食物进入人体之后,会在12小时之后排出。因此,从科学角度来说,清晨和用餐之后排便最适宜。如果清晨没有排出这些粪便,就会产生毒素,而且延迟的时间越久,产生的毒素就会越多。如若条件允许,晚上睡前最好也排一次便。因为宿便积聚在体内对身体有害,会引起口臭、月经不调、早衰、肠胃功能不调等。

根据以上3点,可以判断我们的粪便是否健康,然后据此判断肠道是否出现问题。当出现以上任意一点时,最好及时去医院检查,确定肠道是否健康,尽量将肠道疾病扼杀在摇篮中。

二、日常生活中保持肠道健康的好习惯?

1、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养成健康的排便习惯,保持每天正常的排便次数,尽量减少宿便对肠道的伤害。

2、有便意不要忍

有便意的时候要及时如厕,以免导致习惯性便秘。就算是工作繁忙或者长期处于如厕地点较远的环境,也要保证每天按时解决,不要常忍便意。

3、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多做运动。在饮食方面,定时定量,忌食辛辣、生冷等食物能够有效避免便秘情况的发生。此外,适量运动,对于肠胃系统的正常运转也非常有帮助。

我是脾胃专家王碧辉医生,如果您有任何肠胃方面的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我会在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你知道吗?想要保持肠道健康,大便千万不能“掉链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