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家最好的格局:父亲有大智慧,母亲会过小日子

看过一句精妙的比喻:父爱像厚重的书,耐人寻味;母爱像御寒的冬衣,与人温暖。父亲用书的智慧,指引孩子生命旅途的方向;母亲用温暖的臂弯,让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一个家最好的格局,莫过于父亲有大智慧,母亲会过小日子
父亲有大智慧
马克吐温说: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父亲的智慧是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
晚清名臣曾国藩身居要职,却要穷养子女。他教育子女,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贵气习,则难望有成。比起功名利禄,他更看重孩子的德行与胸怀,结果是曾家后人人才辈出。
据说曾国藩仅在1861年就写了不下253封家书,通过写家书不断训导教育弟弟和子女。
曾国藩曾留有十六字治家名言:
家俭则兴,人勤则健,
能勤能俭,永不贫贱。
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英国心理学家艾尔弗说:“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会一点一滴地渗入孩子的血液,嵌入孩子的灵魂。”父亲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高度,他的智慧和担当可以丈量一个家庭未来的路。
电影《怦然心动》中朱莉的爸爸面对女儿成长中的问题一直是开明智慧的。在孩子遇到人生中喜欢的事物、喜欢的男生……他没有急于否定,而是给予的是理解、包容与尊重。没有生硬的讲大道理,而是用润雨细无声的引导,陪孩子慢慢成熟,把一切变得自然美好。这位父亲虽然是一位普通的画家,家庭收入一般,但是他做的一切不禁让人感叹,开明智慧的父亲才是给孩子真正的“富养”。
教育家宁十一说:“对家庭的发展来说,父亲的格局,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父亲是一个家真正的掌舵人,他用他的智慧与担当,为孩子撑起了可以翱翔的天地,攀着他的肩头,我们总能看得很远很远。
母亲会过小日子
母亲对孩子的影响力,是一股永不间断的力量,将持续孩子的一生。从十月怀胎到一朝分娩再到抚养教育,母亲是孩子最亲密的人,也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承载者。
她会在冬日午后的阳光慵懒地洒出来的时候,将家里的被子排在日光底下。也会和你如数家珍的念叨邻里家常。她知道明天办什么习俗,哪里买最实惠的食物,哪里找到你不知道的小工具。
小日子简单温暖,母亲却能操办得深有“门道”。
恰如作家梁晓声所言:“母爱是伟大的,这种伟大在生活的小事中;母爱是真挚的,这种真挚在细碎的叮咛中。”
开国大将朱德将军曾在《回忆我的母亲》中讲述了和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买不起衣服,母亲亲手纺出线,做成有铜钱厚的衣服,这样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即使在二十多口人的大家庭里,却能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
在朱德笔下,母亲似乎神通广大,无所不能。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这也启发了朱德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直到母亲逝去后,朱德无不怀念的感激道,我应该感谢母亲,母亲给了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
母亲细腻入骨的呵护,看似稀松平常,却像沁人的早露,滋养着孩子成长的嫩苗。
台湾心理学博士洪兰说:母亲是家庭的灵魂。一个会过日子的母亲,总能让一家人感受到如春风般的和煦。
母爱是阳光,明媚而温暖。将关怀播撒在角角落落,丰盈孩子的心,也照亮了家庭。
父亲是家庭的引领者,母亲是家庭的承载者。一个决定家的高度,一个调节家的温度。
家的能量场是否温馨幸福,将由父母共同缔造。每个圆满的日子里,需要每一对父母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