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3月10日【常识午餐】

2023-03-10 09:54 作者:公考李梦娇  | 我要投稿

1. (单选)下列诗句背景与科举制实行无关的是:

A.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B.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C.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答案】C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文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诗句与科举制的关系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C选项出自唐代诗人颜真卿的《劝学诗》,主要是劝勉青少年要珍惜少壮年华,珍惜时光。与科举制度无关。

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

A项:白居易在27岁时一举中第,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在大雁塔下写下了“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的诗句。

B项:唐代诗人赵嘏(gǔ)的诗句,“长策”指科举制度。

D项: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是诗人四十六岁参加科举考试,进士及第后所写的一首诗。

 

 

2. (单选)今天,社会经济和结构调整,价值和利益多元多样,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要遇到不同声音,遭受很多阻力,这很正常,重要的是统筹各方利益,汇聚真知灼见,找到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形成推动改革的合力。从哲学角度讲,这个“最大公约数”应该是:

A.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

B.人们对改革的正确认识

C.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D.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答案】D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政治-哲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常识。

第二步,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说,改革的“最大公约数”就是需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树立群众观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

A项:强调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不是从哲学角度分析的,与题目无关。

B项:强调人们的认识,题干强调改革惠及大众,不符合题意。

C项:强调改革开放的重要性,题干强调改革开放结果,不符合题意。

 

 

3. (单选)下述特定时间里,气温最高的是:

A.夏季阴天正午

B.春季晴天14时

C.春季晴天正午

D.夏季晴天日出前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地理国情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气温变化。

第二步,影响空气温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强度。一般情况下,夏季温度最高而冬季温度最低。而在相同季节,一般来说,中午12点是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的时候,大约一小时后,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地面再把这些热量向大气传输,时间大约还要1个小时。因此,一般情况下,在下午14点前后,气温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值。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解题技巧:本题适用排除法。根据生活常识可知,夏季气温高于春季气温,排除B、C两项。且在一天之中,午时气温高于日出气温,排除D项。

 

 

4. (单选)生物种间争夺资源和空间的竞争现象就是种间竞争,竞争的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生活方式和习性、栖所及食物类型越接近,其竞争程度越激烈。下列成语和俗语中描写这种生物种间竞争现象的是:

A.鸠占鹊巢

B.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

C.一山不容二虎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科技-生物医学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生物知识。

第二步,生物种间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鸠占鹊巢”出自《诗经·召南·鹊巢》 指的是红脚隼经常强占喜鹊的巢,反映的是红脚隼和喜鹊这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为争夺同一资源而展开的竞争,符合题意。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B项:从繁殖学讲是生物的变异现象,产生原因是由于亲代的遗物质(DNA)在复制过程中出现差错(变化)或在有性以及子代不同的个体间发生差异,反映了生物间的差异,不属于生物种间竞争。

C项:在生态系统中,物质能量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流动的,并逐级减少,虎食量大,可得到的能量少,个体数量也就少,为了获得足够的食物维持生存,有了“一山不容二虎”的现象,体现同种生物间的斗争关系,属于种内竞争,不属于生物种间竞争。

D项:螳螂捕食蝉,黄雀捕食螳螂,为捕食关系,不属于生物种间竞争。常用来形容人鼠目寸光,对眼前的利益过分追逐,反而忽视了身后的危险。

 

 

5. (单选)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很容易高质量地建立起来。这说明: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根本措施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C.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答案】B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经济-宏观经济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经济知识。

第二步,经济发展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就业增加而失业率降低,题干体现的是就业人数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作用,就业一旦充分社会保障体系便得以高效高质地建立。由此说明,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奠定物质基础

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

A项:强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与题意不符合。

C项:强调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与题意不符合。

D项: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与题意不符合。

 

 

6.(单选) 老王的三位朋友分别在今天过七十大寿、乔迁新居、分店开幕。下面三幅对联该如何送才恰当?

(甲)大启尔宇,长发其祥

(乙)交以道接以礼,近者悦远者来

(丙)室有芝兰春自永,人如松柏岁长新

A.甲送乔迁新居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B.甲送分店开幕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七十大寿者

C.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乔迁新居者;丙送分店开幕者

D.甲送七十大寿者;乙送分店开幕者;丙送乔迁新居者

【答案】A

【三级知识点】常识判断-人文-人文其它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人文常识。

第二步,(甲)的意思是自从上天或是上帝开天辟地形成了宇宙,创造天地,长久发展成福庆吉祥的样子。(乙)指以道义结交,以礼仪接待,这样,附近的国家会交好,而远方的国家也会前来依附。(丙)意思是说家里放兰花,四季如春,人就好似松柏一样年轻长寿。结合对联意思可知,(甲)适合用于乔迁新居者,(乙)适合用于分店开幕者,(丙)适合用于七十大寿者。

因此,选择A选项。

【拓展】

解题技巧:本题可以用关键词法。根据对联的关键信息可知甲中“宇”为房屋之义,应送乔迁新居者;乙中“远者来”有好客之意,应送分店开幕者;丙中“松柏”有长寿之意,应送长寿者。

 


3月10日【常识午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