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高考纪念·胡乱叙述】那些晒干的回忆

2023-06-12 22:42 作者:凉梁不量  | 我要投稿

【口语向无聊向回忆向自述向散乱向警告⚠️】 个人发癫吐槽矫情,大家等下一篇正常的吧。

想想高考完已经三天了,还是有一点恍惚的感觉。真的很奇怪,多少奇思妙想的灵感全部都被留在学校了,带回家的脑子里不仅没有了高考的压力,连那种在高压环境下忐忑而从容地(矛盾,但确实是我的精神状态)摸鱼的激情都消失了。 游戏就那样,自己玩,没啥意思;聊天吧,本人又是大半个社交绝缘体,跟谁都是客气拘谨的样子;睡懒觉吧,大早上又会被调不回来的生物钟以及咕咕乱叫的肚子从床上赶起来,然后瞪着眼睛思索无所事事的三个月假期。 那就写点东西吧。写,写,你总说自己写得烂,写不出心里所想,但其实很多时候都在偷懒摸鱼。 写,写。记录一下你的高中生活。 诗歌?散文?还是记叙文?议论文? 以前这些事,想想就觉得来日方长。哪需要这么急着捣鼓这些东西呢,到时候时候一到,自己就会写出一个不算惊天骇俗,但也才华横溢的纪念性的东西,以此来告别自己三年的高中奏曲。 真到了那一天,发觉自己什么也没有准备。曾经鲜活跃动的一个个誓言和梦想,豪言与玩笑,在学业的推进以及自己的搁置下脱水、萎缩,晒干成色泽暗淡,还带点馊味儿的咸鱼干。 管他呢,写,写得烂也无所谓,青春的草稿纸不趁现在乱写乱画,难道留到以后吗? 想归想,行李在毕业礼结束那天搬回家后就已经收拾完毕,书啊什么的早就在高考前分批拿回家了(这也就佐证了我并不完全是偷懒体质),只剩一些硬物件,偏要等到最后一天才跟着我离开,与我一并昂扬在六月骄阳摄取量的排行榜榜首。 用来考试的黑笔是临走前从家里拿的,本来我觉得有三四只手指粗的笔已经够了,但还是没经住家里的热情,于是我就顺手塞进书包,这样上场的时候就有了六支笔。 六六大顺,但愿如此。 说是应急,但就算是广东六月的桑拿天,也没让手里的这支笔罢工,所以就一路用下来了。 六科都是一支笔,很顺畅,当然也可能是纸张的原因,因为高考给的答题卡真的很厚实,厚实到出点力拉笔锋啊停顿啊都不会透到后面去。不管前面多么潦草,翻到另一面,总是跟清晨拉开纱窗一样,涌进的是令人心安的洁净和清爽。 说回那只笔。考完试之后也不过少了半个手指那么厚的墨,不拿起来跟其他满水的笔对比,真的看不出来它就是那种极富有纪念意义的物件,用并无特殊的笔墨溪流,把我送过了名为“高中”的高岭深谷。 橡皮这种东西,印象中就没有用完过来着。我手里甚至还能找到中考时用的那一个,只是因为太久没用有些脆化,不知道是太干燥了还是怎样,擦铅笔笔迹的时候总会留下额外的污渍。(当然也因此被戏称为“史前遗迹”) 手里这一个也没看是什么牌子的,但似乎不是特别有名。就像那种在公交车上、在大街上看到的普通人,你如果不是不经意地踩了一脚,或是犯迷糊撞到人家身上,那很大概率你们就永远不会再看见了,就算陨石落地、洪水滔天恐怕也是这样。 不对不对,跑偏了。这个橡皮也不记得拿来干了啥,大概是数学绘图的时候拿来擦掉画偏的东西(本人特殊癖好:打草稿从来在试卷上完成,草稿纸一向看不见数学,但总能找到莫名其妙的英语诗句以及繁体字),然后英语作文审题的时候列了一下会用到的单词啊句型啊(批评老师这点是哪个聪明人想出来的)……印象里选择题是没有改过的,老师说了,“相信第一感”,嗯,想想也是,做了三年的题,如果第一感都不对反而还要拍拍自己的脑袋,问问脑子:“你三年听课了吗?!” 记不记得那几个尺子套装?三十度六十度的三角板,四十五度的等腰直角三角板,十五厘米长的直尺,还有个量角器。 我觉得真的是我的问题。这些东西几乎都没有用在正确的地方,不是被组装成超级战机(拜托这种东西超酷的诶),就是拿来画无意义的直线与折线。至于角度……什么时候考试考过精准作图了?就算是平面几何,解三角形,自己也差不多就是看着像就好,根本没心思也没时间给自己做一个完美的图象(毕竟很可能捞不到分,把一腔热情丢在冰窟窿里)。 然后就是2B铅笔。当时怕这个操作不当给整断了,所以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全部拉上去,少长咸集......到头来其实也只用了一支,画图和涂卡都没变。说到底,图的就是一个后台,一个在你跌倒的时候能从后头接住你的人或者物,且不说真的发生的时候保我无虞,但心里只要想到“啊,我后头有墙接着”这件事,想来站着也会更稳些。 不知不觉,感觉似乎把高考必备文具都说了一遍......权当做给后头中考生高考生的考前叮嘱吧(虽然确实早得过分)! 每一场考前,老师都开个广播,不然就是直接到班里,提醒各位啊带好透明笔袋,然后就是以上各色各样的作战武器——烦当然有点,但毕竟是最后一次听这些东西了,那再认真一回也无妨,说不好以后还会想念呢。 带着准考证,身份证,就这样随着人流走进考场。 没什么异常,甚至还没有一模二模紧张。头顶的铃声终于换了,不再是每次模拟考那个震破耳膜的炸裂铃声——还要连续响四次,四次啊——那个每每让前后排享受“平均主义”的粗犷铃声,变成了一个声音更柔和的女声,甚至只放一遍,要是沉浸在最后一分钟的笔尖疾行里甚至可能听不到...... 音响里的杂声头一次噤口不言,无论是彷徨,还是淡定,都浸在今日最后一声,也是高中生活的最后一声钟响里,不分你我,总之夏日已至。 走出门,回头看看自己的学校,突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就像班里特别讨厌的同学——平时动不动就会咬牙切齿针锋相对的那种,自己每天恨不得把自己搬到另一个星球,或者把TA丢到哪个地方去(当然这种同学还是极少数,而且我只是打个比方,纯属虚构)。然后有一天,你可能用余光,也可能是正跟TA正面对峙的时候——TA一肚子的坏水,全身的反骨,在突如其来的炫目阳光下变得粗糙,皱缩,然后就像大雨天过后路面上停留的蜗牛,干枯得只剩下令自己有些怅然的空壳。 那些曾经有过的奚落与轻视,落魄与寂寞,烦躁与无理,这些放在一两年前为之愤懑、烈火填膺的丑东西,竟然真的会引起自己一丝的留恋。 之前看到一句话,“走前半段路程的人,通常想的是他所留下的东西;而走后半段路程的人,想的则是在前面等着他的东西。”人确实该向前看,但我总感觉身后还有好多东西没有看够,觉得是不是当初只要在它们上多驻足一会儿,结果就会不一样? 不过没有“当初”啦。收藏的还没看多少的学习资料,簇新的教辅书,冲动说出的气话,没有合照的同学和老师,再也没有机会寄出的信笺......从多情真诚的眼流过,从紧抿畏缩的唇流过,从奋笔疾书的手指流过,从从踌躇又迈进的双腿流过。“时间像长河、像掌间的沙粒一样溜走”,老生常谈,但我就是不吸取教训,老是感伤这些有的没的,让大家笑话了。 抬头,抬头。屡教不改是真的,但咱至少还知道自己要向前跑。就算是咸鱼,都不可能晒到连渣都不剩(当然如果有个自然条件优良的环境接受风化的话......),更何况自己身上的水还没干透,甚至还能蹦跶呢? 先向前游动一点儿,从一个小水潭、跳到另一个,就像启航的飞船战战兢兢地飞向最近的月亮。你一定会游过浑浊的泥水坑,天敌遍布的危险水域,甚至是看着澄澈但实际上溶解了硫酸铜的废液缸——不指望到达的大海够不够宽广,一直游下去,顺着洋流不断找到更好的,这就是你的目标。 既然是写给自己的纪念,又何必管它丰满还是干瘪? 打住,睡觉。

【高考纪念·胡乱叙述】那些晒干的回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