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德峰中西思想-学习笔记(22)中国古代的“科学”
12.2 中国医学中的哲学思辨
人体观:中医对人体不取实体的看法,而是把人体看成是个小宇宙,看做阴阳五行之气的凝聚和流转,比如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同时看成是金木水火土。
当然我们中医也承认物体的存在,但认为气是物的前提,物是气的形体,从气的角度理解才是掌握了它。这个气不是物体(gas),而是状态。
人体,不是由零件构造成的机器,而是聚散状态的变化,是一个功能系统(function),彼此之间相互关系,这个关系就是阴阳五行的相生相克。
比如有时候治肝的病疾病,可以从肾入手,这叫水能生木。
比如应当11点以后要睡,因为要止水,肾属水。
疾病观:西医认为疾病是实体性病变,所以通过解刨来找到治病的实体因素,然后通过进行治疗。中医则认为,疾病是阴阳五行的平衡的被打破,治病的过程就是通过调理,重建平衡。
比如肝炎,就是说病毒这个实体因素对肝起了破坏作用,而中医中没有病毒这个概念,肝炎在中医叫湿热症。。。中医的精神是调理,西医的精神就是解剖、分析、手术。
诊断方法:西医是从理性出发的,强调分析,测量和推理;中医是从感性出发的,强调直觉,经验和感悟。
西医的诊断就是测量,这跟西方自然科学的原则是一致的。在西方哲学思想的角度来看,当我们观察外部事物就是在测量,在测量中获得科学所需要的经验材料,然后上升为理论。而西方科学中的经验材料无一不是数据,这种哲学前提从毕达哥拉斯就传承下来了。
中医的望、闻、问、切都是感性直观的,其中最关键的切脉中,脉象有二十几种类型,这些类型无法用具体的概念来规定,当中医在切脉的时候并不是在测量什么,而是在感受,考的是临床实践的积累,长久的反复的积累训练出一种强大的直觉。
治疗方法:中医的药方是个功能系统,有疾病的人体是功能系统的平衡被打破,以功能对付功能,这叫治病。西医是以实体对付实体。
比如西医中的癌症,中医中当然没有这个概念,因为中医中细胞这个概念都没有,开药给你也不是把那个肿瘤割掉的手术,我给你一个药方,你的功能紊乱了,平衡被打破了,我用这个药方,就一个功能来对付你那个功能,来纠偏,来调理。
中医的优点:中医最大的特点是“治未病”;中医调理意味着它的优点是“扶本”,中医开的药方来帮助你的自我调整。“调养”
比如中国传统习俗有?冬至前开始吃膏方了,就是“治未病”
比如说某人老觉得不舒服,西医就带你做检查,血检、尿检、CT等,发现都没问题,就给你讲没问题,中医一诊断就说是肾亏,开了一个方子服用一段时间就没问题了。
中西医结合: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别以为中西医可以汇通,这个结合不是汇通,是结合在病人身上,而不是结合在医生身上。
一个医生你必须pure,纯粹,你要么是纯粹的中医,你要么是纯粹的西医,你不要跟大家说我是中西医结合的医师,那我两方面我都不能相信你了。
。。所以我坚定的认为中西医结合是结合在患者身上的,各有各干不了的事,中医有中医做不了的事,西医有西医做不了的事。
中医的“辨证施治”就非常富有中国哲学的特点中医。。有它一系列的范畴,最基本的范畴:阴阳、虚实、寒热、燥湿——干燥和潮湿,这是基本的范畴。
讲调理讲养生,我们就想起《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中国哲学思想的一个比较好的体现,都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原则。

该笔记已整合入个人知识体系,详见 [2 中医的哲学思辨](http://wangc.site/cbrain/share?nodeid=a4bebcc6593369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