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那年高考,你妈都喂你吃过哪些「谜之食物」?

2020-07-07 14:29 作者:厨房人类  | 我要投稿



去年热播的《小欢喜》中有这么一幕:

素以严格著称的英子她妈宋倩,为了女儿能安心备战高考,每天都做一顿海参给英子吃。


宋倩绘声绘色地介绍着海参的功效。

其中包括“一年都不会感冒”、“多记20个英语单词”等等。


但问题是:英子已经连续很多天在吃海参了。

即使她胃口再好,再不挑食,也很难坚持每天都吃同一种食物。

在妈妈的压力下,英子被逼无奈咽下海参。

结果显而易见:她立马就吐了出来。


宋倩的“高压教育”,不仅仅在海参上。

每天煲老火靓汤就不谈了。


英子拿了第二也得骂,质问她为什么拿不了第一。


害,我读这么多年书,也没几次能拿第二。

幸好我妈对我要求也不高,不然我恐怕也得抑郁哦。


Anyway,回到海参这件事上。

我觉得不同年龄的人看宋倩的所作所为,看法都不一样。

像我妈这辈,会更理解宋倩作为妈妈的良苦用心。


《小欢喜》作为2019年爆火的电视剧,之所以能引起大家共鸣,最重要的一点是:

剧中各色人物的经历,无论是高三学子还是他们的家长,都十分真实。

其中,为了备战高考而让孩子吃「谜之食物」这一点,自然也逃不过「真实」二字。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高考了,我们就来聊聊:

那年高考,你妈都喂你吃过哪些「谜之食物」?

“初级”操作:好意头料理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中,用谐音来寓意“好意头”的例子,不在少数。

●比如过年的饺子,就有“招财进宝”之意;

●鱼则有“年年有余”之意;

●发菜+蚝豉,寓意“发财好事”。

按照这个逻辑,家长们也发明出了许多“好意头”的食物,来为孩子的高考加油:

1


2


其实第一个例子里,妈妈做的香肠+两个蛋,好歹还补充了大量蛋白质;

●但第二个例子的“糕棕”,那就完全不可取了。

说白了,这就是一颗庞大的“碳水炸弹”。

虽然摄入了超级多的碳水化合物,但却没有重视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而且糕棕组合极易导致消化不良,大家千万千万不要模仿哦!


除了谐音寓意好意头,妈妈们还有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以形补形”。

3


4

当然了,我见过最牛逼的操作,莫过于这个:


我脑补了一下,画面大概是这样的:


事实上,对女生来说:

按医嘱合理服用短期避孕药,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迟经期,从而不影响自己的高考状态。

可问题是图中的贴吧用户是男生啊!


这就显得画风怪起来了!

5

最后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迷信”…



害,谁又能想到,火腿肠+2鸡蛋组合,竟然是这里面最健康的组合呢?

大人们算一下命图个心安,本无可厚非。

但如果因为算命,而切实影响到孩子的高考,那我觉得,真的duck不必了。


“中级”操作:死磕保健品

比起上文的“好意头料理”:

用大量广告去宣传“补脑”、“提神”、“集中注意力”的补脑神器,无疑受到更多家长的青睐。


几乎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曾主动或被动地吃下形形色色的“补脑品”,以求在短期内实现智商的突飞猛进。

甚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补脑圣品”。

●最早的补脑神器,应该是传说中的“麦乳精”。


由于麦乳精当中含有蛋白质,就被夸大对大脑有补益作用的保健品。

在经济水平普遍低下的年代,能拥有一罐麦乳精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1990年代之后,“补脑”保健品大量涌现。

●30块钱一盒的太阳神,在当时绝对算得上奢侈品。

家有考生的父母宁愿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几盒,以盼在复习的最后关头能够实现弯道超越。


●三株口服液,是同时期的另一个“传奇”。

1990年代中期,三株口服液的墙体广告遍布中国农村。

甚至连粪坑墙、猪圈墙上都用喷漆写着三株的标语。


朴实的农民朋友们没多久就达成了“宁可少吃三两肉,也要喝三株”的共识。

人们自愿排起长龙,只为喝上一口三株口服液。


然而,在农村地区独领风骚的三株,却因为一条人命而轰然倒塌。

在“有病治病、无病保健”的诱惑下,陈某在喝到第八瓶三株口服液时全身溃烂。


被医生诊断为“三株药物高蛋白过敏症”后,他三个月内就去世了。

自此,三株口服液瞬间土崩瓦解。


三株口服液销售额

●补脑市场上另一个名声大噪的保健品,是以“马家军”形象代言的中华鳖精。

中华鳖精号称从鳖中提取精华元素,一经推出,市场反响可想而知,几乎一夜之间风靡整个中国。


后来《焦点访谈》爆出中华鳖精的骗局,其主要成分,其实是红糖水。

至于“鳖”,记者探访中华鳖精工厂时,偌大的厂房里,只有一只鳖在水池里惬意地游来游去。


从此中华鳖精走下神坛,慢慢销声匿迹。


●如果要评比2000年后的“补脑神器”,那么“生命一号”必须榜上有名。

这个标志性的“脑袋上转一圈”的动作,还有那句:

“生命一号,补充大脑营养,提高记忆力”,是无数孩子的童年记忆:



现在的生命一号,依旧活跃在各大购物网站上。

不论网友如何吐槽生命一号广告的“无脑”;

它都凭着在“补脑”圈经久不衰的地位,成为考生家长心里值得信赖“老字号”。


“高级”操作:吃聪明药

科幻电影《永无止境》中,每天都写不出一个字稿子的男主角艾迪,偶然间得到一种聪明药。

之后他的智商成功突破1000,苦学几天金融知识就能靠炒股挣到200多万。

之后顺利出任CEO,当选议员,走上人生巅峰。


那么现代社会有“聪明药”吗?

答案是有的。

但如果你觉得我要吹聪明药,那你就错了!

看到我大大的双引号没?我敢说,如果一个孩子吃了聪明药,那TA这辈子就毁了!


BBC纪录片《药品依赖》中描述的“聪明药“,已经从美国红到了我国。

这些“聪明药”,是阿得拉、莫达非尼、利他林等药品。

它们其实是一种中枢神经药。其造成的依赖性和生理伤害可能都高于摇头丸。


由“聪明药”席卷而来的最新一代“潜在毒品”,正在荼毒这我们的孩子,摧毁着他们的未来。

一些不法商家,也瞅准家长的心理,打着“聪明药”的幌子,售卖无效的保健品,甚至容易成瘾的药品。


也许真的应了那句话:

商人的眼里只有钱,没有孩子的命。


我们说,为什么高考被称为“最公平”的考试?

因为这场考试几乎没有捷径可走,能金榜题名全靠自己的本事。

大家想想,如果世上真的有“补脑神器”,那么有钱人的孩子必将所向披靡。

而高考本身也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


少点迷信“好意头食物”,少点迷信“保健品”、“聪明药”,多点努力读书,才是硬道理。

当然了,要是“高考顶替”现象能再少一点,就更好了…


厨房人类

专注于 研究「人类行为学和美食之间关系」

致力于 把和食物有关的趣事儿煮给你吃


那年高考,你妈都喂你吃过哪些「谜之食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