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时期,百公里徒步物资配备清单和注意事项
1、徒步走长距离,需要有个好背包
天有不测风云。世事更是难测。
也许有一天,你需要离开你的住处,逃到另一个地方。让你逃离的原因,或许是地震毁掉你的房子,或许是上游的堰塞湖可能倒塌,或许是干旱引起的山火,或许是长江和鄱阳湖水位超过了警戒线,或者你家门口的火山即将爆发。
也可能是战乱和灾荒,让你在这个地方无法生存,必须逃荒到别处。比如1942年,在中原大地上,路上络绎不绝的逃荒队伍,就是当年的场景。
有时候,让你逃离的原因,是那个地方进入某种状态,即将封锁,留在那里就无法自由出入,让你觉得不安全。
你决定逃走。你要去的地方,也许是五十公里之外你自己作为避难所的另一处房子,也许是一百公里远的老家乡下,也许是一百五十公里之外的一个朋友的农场。也可能是千里之外的一个可以供你栖息避难的地方。
你没有办法坐车。你不得不走路。无论沿着国道走,沿着高速公路走,在乡间小路走,有时候要跨过小河,翻越围墙,绕过岗哨,穿越铁丝网。
路途太遥远,你可能要在户外过夜。桥下,秸秆堆,田间大棚,可能是你过夜的地方。
2、如何选择背包
最近几天,在网上看到河南有很多年轻人正在带着行李徒步行走,其中大多数人是从日常上班的工厂走回到他的老家。
从网络照片看,大多数人的装备不是太好,给逃难旅途带来很大困境。

他们极少有人背着正规的有背负系统的双肩包。很多人用的是拎包,也有人用单肩挎包,更有一些拉杆箱、塑料桶之类的工具。
这些东西都不适合长距离徒步,人会很快疲劳,甚至容易伤害身体,尤其是颈椎、腰椎、肩关节、髋关节。
正规的做法是:有背负系统的双肩包。这种双肩包应该有几个要求:
第一个要求,就是双肩背带都要够宽,并且有弹性软垫,以保护肩膀。
第二个要求,是有背负支撑系统和腰带、胸带,把重量分散一部分在腰臀部,减少肩膀和脊椎负担,减少晃动,也便于走路。
第三个要求,是背带、腰带和背部都有透气系统,避免汗气无法排出。
第四个要求,背包必须非常结实,线缝做工精良,扣件牢靠,布料耐撕裂、耐磨。因为你不仅仅是跟市区通勤一样走路,经常要穿过树枝,翻越围墙,有时候要挤过带刺的铁丝网。最差的材料是普通帆布,稍微高端的聚酯纤维牛津布,更高端材料是加了大力马纤维的考杜拉尼龙布。
不同人体型不同,体能不同,选择背包应该自己亲自测试。装上足够重的物品,背在身上走一段路,调节腰带、肩带、胸带,要觉得舒服、轻松、不容易晃动。
如果气温很低,可能需要外挂帐篷、睡袋之类,就要选容易外挂的背包。
3、背包里面装什么
首先是食物。运气好的时候,你可以买到各种食物。但是有时候道路可能封锁,店铺可能关闭,人们不许随便外出,你在路上走什么也买不到。
有时候会有善良的人把各种食物饮料放在路边让你自己取,但是这是偶然的,不会任何时刻都有。
所以一定要自己带食物,自己带饮用水。
理论上讲人可以饿十几天不死。但是逃生路途不一样,大运动量走路若是没有食物补足,你是走不动的。对于有基础疾病的人,甚至可能低血糖诱发猝死。所以低血糖感到头晕就要休息,直到吃够食物、血糖上升,才能赶路。
为了减少体积,食物要热量高、密度高、体积小。最佳选择是压缩饼干和各种能量棒。味道并不好,但是管用。
包里要带几瓶水和净水片。水喝完后,空瓶不要扔,在路上遇到自来水水龙头,或者井水和流动的清澈溪水河水,可以装在瓶子里,扔一点二氧化氯净水片消毒,过会儿就可以喝了。净水片浓度高一点杀菌效果好,但是浓度太高会影响味道。如果想喝热水,可以带个德式折叠炉和几块德式固体燃料,再带个铝饭盒或铝水壶可以煮水,垃圾堆里捡个易拉罐空壳也可以凑合煮水。
包里要放压缩性很好的轻型羽绒服,因为晚上很冷,尤其是户外过夜。不要带日常穿的那种时装款,要带超薄面料和高蓬松度鹅绒做的户外羽绒服,可以压缩在一个很小的袋子里,压缩后的体积和一个可乐瓶子差不多大,容易放在背包里。
另一种重要衣服是抓绒服和抓绒裤。抓绒轻,速干,保暖好。有时候羽绒不能代替抓绒,当你坐在地上或躺在地上过夜,羽绒被压紧后保温性变差,里面还是需要抓绒衣裤的。
背包里还必须携带充电器和充电宝。一个不够,要带二个。不用的时候关掉手机。若是迷路了就打开手机看一下地图。最好是下载离线地图,这样即便没有手机信号,甚至互联网停止的时候,你还可以用手机导航。近视眼的别忘了眼镜。没有眼镜你看不清路牌。
对于逃生背包(BOB),基本概念是提供72小时的途中需要。如果你预计走回家或者走到下一个避难点的距离超过72小时,就需要带更多的物资。
除了常用物品,你可能还要带救生毯、轻型雨衣、一条绳子,几个大塑料袋。有些地方绳子可以帮你很多忙,比如爬到墙上后,把背包用绳子拎上来。有时候在没有桥的地方过河,需要用绳子保护。
走夜路需要手电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