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为什么我一直喜欢高考恋爱一百天


很多东西会随着长大而消失不见,但也有一两样儿会陪着你走完半生。
——前言
2020.1.17晚,我做完了娜薇拉线,关了直播,一边转码录播一边看CG动画
这是我购买实体版高恋后的第五年,或者第四年,我记性不太好
这也是我购买Steam版高恋的第20天,这个补票晚了好几年,因为我一直觉得没必要,直到我实在是馋steam独占馋的不行,顺带高恋还打了个折
最初开始玩这个游戏是2015年的夏天,我初三刚刚毕业,看了中国BOY的实况,还顺带看了老外对高恋的评价,于是义无反顾地找爸妈订了一个,当时配置也不好,家里还一直用XP系统,听别人说Steam版要Win7系统,实体版不用,当然只是听说,然后就买了42块的实体版,当时Steam版38,实体版42
实体版的盒子质量挺一般的,从打开这个塑料盒,到把光盘无伤取下来,都费了我很大劲儿,到去年为止,我还会再吐槽一次开盒的问题。附赠了两个书签,一个木馨的,一个罗小涵的,还有两张海报,书签我夹在初中班刊上,前些年丢失了,海报至今还被压在书堆的最底下,不曾动。我仍然记得很清晰,一张是木馨和罗小涵的女仆装,一张是罗小涵COS地错的赫斯提亚的。
第一遍游玩的时候有跟风性质,但一拍就是将近十个周目,一周目因为没看攻略,阴差阳错地走进了狂战士线,后来熟读了攻略的每一个细节,打了完美木馨线——其实也不是很完美,有一个地方选错了,没打出1号结局,后来补上了,魏通线,冲刺班线,网吧线等等,前两年做的小涵线因为数据丢失坑了,最后也弃坑了,之前做的很多视频也删了,因为当时配的音太中二了,但记忆还留着

此后的每一年,都会直播或是做一次实况,每一年的感受都不相同,我跟着岁月的流逝,也从脑补着浪漫和高考的男孩变成了真的去高考了的应届考生。
后来有一年存档丢了,怒删游戏退坑,但后来还是回来了,毕竟已经很久了,这份对游戏的喜欢就像古董一样,古板陈旧,又真真切切。
大一当VUP的那年打了一遍网吧线,对于小涵的说法不置可否,否定了很多东西
大二入了Steam,先是打了个单身线拿道具补个基础,之后打了娜薇拉线,感触颇多,少有否定
一年前还是初出茅庐,有些轻狂,一年后即将实习,有了对未来的焦虑,竟是对主角们羡慕无比。
言归正传,为什么我喜欢,因为他代表了我的青春,也随着我的长大慢慢变得充满韵味,即便故事背景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性格不同,但那种带着酸楚,带着遗憾,带着挫折成长的故事,真的十分耐人寻味,我们可以在这里找到许多共鸣,即便我与主角完全不同,我也能感同身受。
我直播的时候感叹,这个故事,只有普通结局和BE,更像真的,因为生活,无论是高考还是恋爱,其实都是充满遗憾和不舍的,并没有完美线,生活也不会重来一百天,我们也不过是站在上帝视角去看这个带着些许痛楚的故事,真的落到自己头顶时,也许不会有更好的选择

但我也喜欢那些HE,这是代表了希望,即便有遗憾,有伤痛,但我们仍然坚持地走了下去,生活不是高恋,但生活总像是高恋,处处选项,迷茫,困惑,幼稚,这是我们。

然后,我很喜欢魏通这个角色,他跟我很像:偏科,中二,喜欢打游戏,及时行乐,吊儿郎当但有原则。
我看到很多人似乎都不太喜欢魏通,这正如我也不大受欢迎一样。而我像也不像魏通,虽然我跟他一样中二,一样有点呆,但是我很羡慕魏通,他不介意主角对自己如何,没什么坏心眼儿,他有勇气去追求木馨,也有勇气面对一切,故事中,主角与木馨或小涵【或班长】可以终成眷顾,即便是失败,各自也有各自的归宿,但魏通在爱情方面,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即便是魏通线,他也没跟木馨在一起,最多只是主角的竞争对手罢了。所以魏通不介意自己一个人,他活的自在就行了,他跟主角其实一样,都是笨蛋,但两个笨蛋里,他活的不如主角那么幸福。

毕竟,主角还有小涵。
写的杂乱了,但我喜欢一个东西,我只能说出它多么多么好,但我没法明确表述,我为什么喜欢他,看来我不太适合写议论文之类的?
最后引用娜薇拉线马教授的一段话吧
“但反抗没意义吧?”
“反抗本身就是意义啊,同学”
“虽然重新开始游戏,你忘掉了之前的一切”
“但即便如此,你也依然在体会这一百天的喜怒哀乐”
“你在努力,在和朋友们一起奋斗,和自己喜欢的女生一起生活,一起体会青春的酸楚”
“这一切…哪怕最后被遗忘,又有何妨?”
“反抗的结果本身就无关紧要,因为反抗的本身就体现了人类选择的权利”
“无论游戏的结局如何,你都在创造自己的生活”
“即便到最后这一切你都忘记了,但那段生活是永存的”
“它会留在那里,永远的存在”
“并且,留在玩家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