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京云:团体标准的由来及发展历程?
通俗一点的解释就是:由行业协会制定并发布的标准。在国外也称为“协会标准”。
官方一点解释是:由社会团体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并发布的,由社会自愿采用的标准。这里的社会团体是指在民政机构注册的各类协会、学会、商会、联合会、联盟。其制定依据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规范管理需要,为规范行业、提高质量、促进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等提供了有力支撑。团体标准的发展历程和由来如下:
1. 20世纪20年代:团体标准的组织形式开始出现。由于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需求,一些行业组织开始组织制定行业标准,并为制定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2. 20世纪50年代:制定团体标准的法律地位被确认。在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公认团体标准的制定是行业自律的一种重要方式。
3. 20世纪60年代:团体标准制定从“公认的行业标准”向“行业标准”转变。行业组织出具的标准逐渐被视为正式技术标准的替代品。
4. 20世纪70年代:团体标准制定的范围逐渐扩大。除了传统的行业标准外,诸如社会责任、环保标准等也逐渐得到团体标准制定的支持。
5. 20世纪90年代:国际标准的发展推动了团体标准的进一步发展。在国际标准和技术规范的引领下,团体标准也逐步实现了国际化和全球化。
我国在2016年之前是没有团体标准的,2016年5月份才出现了第一份团体标准。《标准化法》修订之前,我国的标准分类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可以看出:团体标准是新事物。
总的来说,团体标准是因为市场需求、技术进步和规范管理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团体标准除了具有与行业标准相似的技术标准性质外,更有其本身的优势和创新点,能够更好地满足当代市场对品质、环保、人权等多方面的要求。
有任何标准问题的朋友可以评论区留言互动或搜索时代京云进入官网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