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会选择死亡?他人即地狱,这些人“不是善类”,要远离
每次看到有人自杀就感到很揪心很压抑,天门山几个年轻人在留下简短的遗书后跳崖死亡,而我们越是探究背后的原因,就越感到悲凉。
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会得到别人的善待,哪怕是在死后,有些人还会被人指责、贬斥,有人说那些自杀的人都是太脆弱太懒惰太自私,这种态度和批评就太冷漠了。
你没有承受和体验过别人的痛苦,就不要想当然地否定别人。
从报道中可以知道,那些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人,无一不是万念俱灰,丧失了生活的信心,而这往往都是他们周围的人和环境带来的。
人生难免有遭遇不顺、心灰意冷的时候,这个时候如果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那一点点的阳光和温暖就足以把他们从悬崖边拉回来。

这个世界特别残酷
作家王朔曾感叹这个世界的残酷,他在内心崩溃的时候无人关心,没有人在乎他在死亡的边缘挣扎。
其实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表面看起来好好的,实际上内心早已翻江倒海,感觉活不下去了。
而且越是敏感的人,越是在缺少关心环境中长大的人,在遭遇精神压抑、心理崩溃的时候,就越容易想要一死了之。
在这个世界上,人们普遍崇富慕强,人们推崇的是努力、刚强、成功这些字眼,几乎所有人都讨厌弱者,大家都觉得贫弱是自己的错,只有成为强者才是唯一的出路。
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特别是对那些出身低、资源匮乏的人来说,他们看到过成功者的生活状况,再对比自己的现状,难免感到无力、绝望,同时他们还要面临身边人的比较和打击,如果他们挺不过来,那就会陷入绝境之中。

他人即地狱
我们活着要遭遇风雨,这是难免的,不管你家境如何,在人生和事业的道路上,都会遭遇自己的坎坷。
如果只是一些客观上的困难,我们还可以忍受,但还有相当大的打击是来自周围人的,其中包括我们的熟人、同事、朋友,甚至是父母和家人。
社会上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打击别人为乐趣,他们喜欢看到别人倒霉的样子,他们总是习惯性把自己摆在一个高高的位置上,对别人说三道四,以此换取一点存在感、优越感和价值感。
有时候我想这些人确实是“垃圾人”,他们唯一擅长的就是贡献风凉话,逞口舌之快,变本加厉的传播流言,在别人的伤口上撒盐,不断增加别人的痛苦。
后来我看明白了,这些人自身其实很苦,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东西,他们只是活在自以为是当中,只有在伤害别人的时候,他们才觉得稍微减轻、暂时忘掉了自己人生的苍白、乏味和无价值。

这些人“不是善类”,一定要远离
人心鬼蜮,世间经常呈现地狱相,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人不是善类,对于这些人,一定要敬而远之。
一个人的生活状况,既取决于自己,也在于自己所处的环境。
这就是说,自我的努力很重要,但这种努力也有局限性。比如你在一个战乱不断的地方生存,你的努力就很难产生应有的价值。
在很大程度上,个人的成长需要适宜的环境,而这种环境往往是由人构成的。所以我们要知道选择环境,筛选周围的人,其中以下几种人,最好远离:
1、愚昧之人;2、阴险小人;3、恶劣的坏人;4、沉迷于攀比的人;5、热衷于搬弄是非和打击别人的人……
要知道,你改变不了这些人,他们总想把你拉到他们的游戏里折磨你,伤害你。跟这些人在一起,你越是较真,你输的就越惨。所以芒格说不要跟猪摔跤,对于那些有毛病的人,远远避开是最好的策略。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定要相信这句话。如果你不希望别人怎么对你,那你就不要这样对待别人。
所谓福往者福来,爱出者爱返,你要是对别人心怀恶意,以损害别人为乐,那你早晚会遭遇同样的事,现实中无数例子都证明了这点。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因必有果,因果不虚,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业”,对此不可不慎。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反过来说,如果别人因你的恶意而身亡,那你会如何?所以,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既是为别人,更是为自己。
死亡是一种被动或主动的选择,我们可以不认同,但死者为大,我们应该理解和悲悯,他们的人生本来也充满希望,可终究是没有从逆境中走出来。越是懂得这点,我们就越明白与人为善的必要性,做人难,做个好人更难,每个人都有不顺心的时候,对于遭遇不顺的人,我们最好是能够提供一些帮助和支持,哪怕只是一点的共情和善意,说不定就能挽救一个陷入绝境的人。
死者已矣,生者何堪?没有人是孤岛,丧钟为所有人而敲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