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诗词格律》中的知识点整理

2022-12-19 00:44 作者:Albert_Dillon  | 我要投稿

《诗词格律》中的知识点整理

李宪博

华东师范大学 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上海 200241

书名:诗词格律

作者:王力

学科:中国语言文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TIPS: 如果出现排版错乱问题,请阅览最下方的图片版)

一、关于诗词格律的一些概念

1.

(1)韵:大致等于汉语拼音中的韵母。

(2)押韵: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其目的是为了声韵的谐和。

(3)韵脚:把韵放在句尾。

(4)押韵的作用:同类的乐音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复,构成了声音回环之美。

(5)官韵:朝廷颁布的韵书。

2. 声调

(1)普通话的声调: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

(2)古代的四声: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3)四声和韵的关系:不同声调的字不算同韵、不能押韵。

(4)多声调字:

        1) 一个字两种意义,具有两种读音。

            例:为、骑、数。

        2) 从平声变为去声,意义词性不变。

            例:望、叹、看。

3. 平仄

(1)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不平声,即上去入三声。

(2)平仄的分布:本句中交替,对句中对立。

4. 对仗

(1)对偶:把同类或对立的概念并列起来。

(2)对偶的方式:句中自对、两句相对(出句/对句)。

(3)对偶的一般规则: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副词对副词。

(4)工对:工整的对偶,同类名词相对。

(5)汉语与对偶:汉语容易造成对偶,因为单音字较多,即使是复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

(6)律诗(对联)的对仗规则:出句和对句平仄对立、字不重复。

二、诗律

1. 诗的种类

(1)按格律分类——古体与近体:

        1) 古体诗: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

        2) 律诗:近体诗的代表,格律很严。

            a) 律诗的特点:每首限定八句、押平声韵、每句平仄有规定、每篇按规定位置对仗。

            b) 长律:超过八句的律诗,一般是五言,题目标明韵数。除尾联或首尾联均用对仗,也称排律。

        3) 绝句:比律诗字数少一半。

            a) 古绝:可以用仄韵。

            b) 律绝:押平声韵,依照近体诗的平仄规则。

(2)按字数分类——五言和七言:

        1) 五言:五个字一句。

        2) 七言:七个字一句。

        3) 杂言:长短句杂在一起。

2. 律诗的韵

(1)韵书:古人写律诗按韵书押韵。代表作有《诗韵集成》、《诗韵合璧》。

(2)诗韵:共106个,平声30韵、上声29韵、去声30韵、入声17韵。

(3)宽韵与窄韵:字数多为宽韵、字数少为窄韵。

3. 律诗的平仄

(1)五律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七律的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3)粘对

        1) 粘

            a) 定义: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第二字和前联对句第二字一致。

            b) 规律:三粘二、五粘四、七粘六。

            c) 违反:失粘。

        2) 对

            a) 定义:平对仄,仄对平。

            b) 规律:首句用韵,则首联平仄不完全对立。

            c) 违反:失对。

        3) 粘对的作用:使声调多样化。

(4)孤平的避忌

         定义:在平脚的句子中,如果除了韵脚只剩一个平声字,则犯了孤平。

(5)特定的一种平仄格式

        1) 特点:五言换三四字平仄,七言换五六字平仄。

        2) 限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6)拗救

        1) 拗句: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

        2) 拗救:前面该用平却用了仄,则后面需在适当的位置补偿一个平声。

        3) 常见情形:

            a) 自救:一字用仄、三字补平。如: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

            b) 对句相救:“仄仄平平仄”四字用仄,则对句三字用平。

            c) 半拗:“仄仄平平仄”三字用仄,可救可不救。

(7)“一三五不论”的改进

        1) 一三五不论:

            a) 五言:平脚不论一个字,仄脚不论两个字。

            b) 七言:平脚不论两个字,仄脚不论三个字。

        2) 二四六分明:五言二分明,七言二四分明。

(8)古风式的律诗:未完全按照律诗的平仄格式,对仗不一定工整,也称“拗体”。

4. 律诗的对仗

(1)对仗的种类

        1) 词的分类:名词、形容词、数词、颜色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

        2) 对仗的定义:同类的词相为对仗。

        3) 对仗规则:

            a) 数目、颜色、方位分别自成一类;

            b) 不及物动词对形容词;

            c) 连绵字对同词性连绵字;专名对专名(人对人、地对地)。

(2)对仗的常规——中两联对仗

        1) 律诗的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 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

(3)首联对仗

        1) 首联对仗可用可不用。

        2) 首联对仗不影响中两联对仗。

        3) 五律首联对仗较多,七律首联对仗较少。

(4)尾联对仗:尾联一般不用对仗。

(5)单联对仗:剩一联对仗时,一般用于颈联。

(6)长律的对仗:首联选用,中间联必用,尾联不用。

(7)对仗的讲究

        1) 工对:同类的词相对。

            a) 同小类词、语言平列词、反义词相对都属于工对;

            b) 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属于工对;

            c) 对联中多数字对得工整属于工对。

            d) 纤巧:超出上述限度;

            e) 合掌:出句与对句完全同义,是诗家的大忌。

        2) 宽对:更宽松的对仗。

            a) 邻对:邻近的事类相对。

            b) 更宽: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c) 又更宽:半对半不对。

        3) 借对:借用一个词的另一个意义或相似发音的字进行对仗。

        4) 流水对:一句话分两句说,单独一句话意义不全的对仗。

5. 绝句

(1)律绝

        1) 律绝押韵用平声韵脚,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2) 五言首句不入韵、仄起为常见;七言首句入韵、平起为常见。

        3) 律绝需依照韵书的韵部押韵(晚唐后允许首句用邻韵)。

        4) 律绝可以用特定的格式。

        5) 律绝要避免孤平。

        6) 绝句可以不用对仗,如果用对仗用在首联,有时也可以用在全篇。

        7) 以平仄对仗而论,绝句是截取律诗的四句。

(2)古绝

        1) 古绝的定义:古绝是古体诗的一种,不受律诗格律的束缚。

        2) 古绝的判定:用仄韵或不用律句的平仄,有时还不粘、不对。

        3) 边界的模糊性:古绝和律绝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楚。

6. 古体诗

(1)古体诗的韵

        1) 古体诗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格律的束缚,是一种半自由体的诗。

        2) 古体诗可押平、仄声韵,不同声调不可以押韵。

        3) 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稍宽,可以一韵独用,邻韵可以通用。

        4) 上声和去声可以通韵,平仄不能通韵,入声字不能通韵。

(2)柏梁体:一种每句押韵的七言古诗。

(3)换韵

        1) 古体诗的换韵方式多样:

            a) 可以每二四六句一换韵,也可以多到十几句才换韵。

            b) 可以连用两个平声韵或仄声韵,也可以平仄韵交替。

        2) 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

(4)古体诗的平仄

        1) 古体诗的平仄没有任何规定。

        2) 为了与律诗相区分,多用一切拗句,不拘粘对。

(5)古体诗的对仗

        1) 古体诗一般不讲究对仗。

        2) 和近体诗相比,古体诗同字可以对仗,还不要求平仄相对。

(6)长短句(杂言诗):古体诗的一种,其句子长短不受拘束。

(7)入律的古风:在古体诗中也可以包含律诗的特点,称作入律。

三、词律

1. 词的种类

(1)概述

        1) 定义:词最初成为曲词,是和乐府诗一样来源于民间文学的文学体裁。

        2) 特点:词是长短句,但字数与平仄有所限定。

(2)词牌

        1) 定义:词牌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格式与词牌并不一一对应。

        2) 来源:乐曲的名称、一首词中的几个字、词的题目。

        3) 词题:大多数词牌不是本意,词牌下用较小的字可以注出词题。

(3)根据字数分类

        1) 小令:58字以内。

        2) 中调:59字至90字。

        3) 长调:91字以上。

(4)根据阙数分类

        1) 单调:只有一阙,往往是一首小令。它很像长短句的小诗。

        2) 双调:有前后两阙。两阙字数基本相等,平仄相同(否则为“换头”)。

        3) 三叠、四叠:有三阙、四阙。

2. 词谱

(1)词谱:每一种词牌的格式。

(2)填词:根据词谱规定的字数、平仄及其他格式来写词。

(3)《词律》在词牌下面注明规定的字数、词牌的别名,在词中注明平仄和叶韵。

(4)格律的宽严:小令最严、中调较宽、长调更宽。

3. 词韵、词的平仄和对仗

(1)词韵

        1) 关于词韵,并没有任何正式的规定。

        2) 《词林正韵》:共19部,其中平、上、去声14部,入声5部。

        3) 入声韵独立性很强,上、去两声可以通押。

        4) 平韵与仄韵的界限是清楚的。

(2)词的平仄

        1) 词的用律:全部用律句或基本上用律句。

        2) 词的粘对:词句通常是不粘不对的。

        3) 各类律句的特点

            a) 三字句:用七言律句或五言律句的三字尾。

            b) 四字句:用七言律句的上四字。

            c) 六字句:四字句的扩展,对调平起和仄起。

            d) 八字句:“上三下五”——三仄则五平,三平则五仄。

            e) 九字句:上三下六、上六下三、上四下五。

            f) 十一字句:上四下七、上六下五。

            g) 二字句:平仄。

            h) 一字句:少见,只有十六字令的第一句。

            i) 一字豆:有些五字句是上一下四。

            j) 特种律:特种四字律句,特种六字律句。

            k) 拗句:大多词牌没有拗句,少数词牌用一些拗句。

(3)词的对仗

        1) 固定的对仗:固定的对仗较为少见。

        2) 扇面对:以两句对两句。

        3) 词与律诗的对仗的差异:不一定要平对仄、仄对平;允许同字相对。

四、诗词的节奏及其语法特点

1. 诗词的节奏

(1)诗词的一般节奏

        1) 律句的节奏: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单位,三五七字句最后字单独为单位。

        2) 意义单位与声律单位

            a) 意义单位:一个词、一个词组、一个介词结构、一个句子形式。

            b) 声律单位:节奏。

            c) 意义单位通常与声律单位很好地结合在一起。

        3) 节奏点的移动:三字句,特别是五言、七言的三字尾可以移动节奏点。

        4) 五、七字句的分析:大多数情况下,五字句分为二三、七字句分为四三。

        5) 节奏单位与语法结构的矛盾:以语法结构为矛盾主要方面。

(2)词的特殊节奏

        1) 五字句:词谱中的有些五字句是一字豆加四字句,而非五字律句。

        2) 句型与平仄:先有句型,后有平仄规则。语法结构起决定作用。

2. 诗词的语法特点

(1)不完全句

        1) 定义:一般指没有谓语或谓语不全的句子。

        2) 名词句:最明显的不完全句是名词句,一个名词性的词组。

        3) 副词不完全用法:副词不一定修饰动词。

        4) 有些句子,貌似有主语、动词、宾语,但描述对象不统一,也是不完全句。

(2)语序的变换

        1) 定义:不损害愿意的原则下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

        2) 目的:适应声律要求、增加诗味。

(3)对仗上的语法问题

        1) 对仗的正格:出句和对句为同一句型,即语法结构相同的句子相为对仗。

        2) 其他情况:只要求字面相对,不要求句型相同。

(4)炼句

        1) 炼句:常常是炼字,即对核心字进行反复推敲。

        2) 核心字:谓语的中心词(谓词)是诗句中最重要的一个字。

        3) 作为核心字:除了动词本身,形容词和名词被用作动词时也是核心字。

五、结语

规则有灵活性,诗词格律也不例外。要精于格律且不拘守于格律。


《诗词格律》中的知识点整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