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认知体系的形成的一点点感悟和总结
人是怎样形成一个认知的。 大概可以分为发现新事物—接收新事物的信息—获得事物定义—认知形成。 第一步,发现新事物。人是怎样发现新事物的?靠五感——眼耳鼻舌手所代表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 眼睛可以看到事物的形状,大小,远近,颜色。耳朵可以听到事物的声音。鼻子可以嗅到事物不同的香和臭味,舌头可以品尝到事物的酸甜苦辣咸等味道。手可以感受到事物的硬度和温度。 人发现新事物的过程是被动的,只要你活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感官系统。你就会被动地去感受到世界上的其他事物。获取他们的信息。 而一个事物所具备的大小,颜色,声音,味道,硬度和温度等等信息,就是你获取的关于这个事物的最基础的信息。这就是第二个过程,获得信息的过程。 在这前两个认知过程中,人和野兽没有太大的区分。无非就是颜色多寡,味道不同的区别罢了。而人之所以能够脱离与野兽的行列,成为了可以自主思考的生物,是因为人赋予了事物概念。并由一个事物的概念去判断其他事物。这就形成了社会经验。 人和野兽的区别就在于野兽只有本能经验,其实五感接受到的信息是天生就有导向性的,这种导向性。那些对身体有益的事物总能让野兽包括人类产生一种愉悦感。而有害的事物则让野兽们厌恶。人身上有什么本能经验吗?以嗅觉为例,在汉语定义中,嗅觉和味觉获得事物的信息都叫做味道,但鼻子嗅出来的只是事物不同的香味和臭味,而舌头能尝出来酸甜苦辣咸等等味道。我们都知道一道菜好不好吃主要靠的是味觉,而且很多时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嗅觉好像不那么敏感,甚至,可能不那么重要? 不,嗅觉也同样重要。鼻子闻到的香和臭,其实可以归类为新鲜和腐烂。事物新鲜的味道会让你觉得香,腐烂的味道则让你觉得臭,恶心,甚至有的人反应大,忍不住干呕。所以,有嗅觉帮助判断食物的腐烂或新鲜,能够极大程度上提升人的存活率。这就是人的本能经验。 人不光有本能经验,人还有社会经验。也就是赋予一个事物定义,并由此判断其他事物的能力。 先讲一下赋予事物定义的过程。假设你是一个失去了所有记忆的人,你现在看待万事万物都没有任何概念。你需要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这时候,有个人望你的手上放了一个东西。他让你观察它。 于是你开始观察它,它有某个形状,某个颜色,它没有声音,它闻起来是比较让人愉悦的味道,你握着它,你不能够轻轻地握碎它,你的皮肤和它接触,你察觉到了一种和你的皮肤不同的温度。 你获得了这些信息,但由于你对万事万物都失去了概念。所以你不知到怎么去形容它。 这个时候,你的引导人告诉你: “它是苹果。”
于是你拥有了一个认知,一个经验。这个形状这个颜色这个味道这个硬度这个温度的事物叫做苹果。 那么这个时候,倘若你的引导人再拿一个事物放在你的手上,然后问你,它是不是苹果的时候,你就可以根据你刚刚获得的经验来判断这个放在你手上的新事物是不是苹果。 然后,这个人就在不断获取新事物定义的过程中丰富了认知体系,然后在旧事物和新事物的比对中发现同与不同。并因此逐渐产生了依靠旧有的社会经验去处理新事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