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闲扯:叫牌体系设计原理(下)

获取盈利:抢先交换更多的信息
我们来思考这样一种情形:
上家开叫 1D。你持有如下的牌型:
S A Q J x x
H A K Q x x
D x
C x x
按照几十年前经典的桥牌理论,持有这样的牌型,你需要作出这样的行动:将黑桃长套和红桃长套依次展示给搭档,并通过适当的方式展示自己的强牌。
然而太慢了。一旦对手在方块上快速达成定约(低花反加叫至 3D,或者直接通过 5D 完成进局/阻击),你可能将永远失去和搭档合作抢庄的可能,特别是在只叫过一门花色的情况下。
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这手牌的要点:
16 个大牌点;
方块单张;
坚强的红桃五张套;
半坚强的黑桃五张套。
这是所有入门级牌手都能看到的积极因素(好的,下课,谢谢!)。问题是在于:如何利用?如果快速将这些信息都传递出去?如何做到准确无误的同时给对手施加最大的压力?
Michaels 扣叫给出了一个较好的答案。通过对上家的实义开叫花色进行扣叫,用以表示敌叫花色短套,除该花色之外两门最高级别的花色长套,点力适合在二阶或四阶上成交的情形。
这是单一叫品中的多项信息传递。牌力、牌型都有保证,而且牌型描述相当清晰。搭档通常只需要在红桃和黑桃之间进行简单的选择,并判断是否有可能进局即可(具体点力要求根据搭档双方在此约定上的细则不一而异)。
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桥牌世界里面的诸多思想和手段也践行着这一观点。Michaels 扣叫就是一种典型的先于对手展示出更多信息的竞争手段。
具备同样思想的还包括不寻常无将、Flannery 2D、赌博性 3NT 等,此处不再赘述。值得一提的是 Flannery 2D 和它的一些延伸,虽然现在看来是较为落后的抢先手段,但是其拥有的抢先特性非常具备代表性(直到今天我仍然推荐很多自然体系的新手选用这个约定)。

避免损失:保护关键资源
在桥牌世界中,平均而言,最重要的资源显然是以 AK 为首的大牌数量。对此,国际上普遍通用的数点规则是 A、K、Q、J 分别对应 4、3、2、1 个大牌点。也因此构建出了种类繁多的叫牌体系。

虽然叫牌过程中,所有的实义叫品多多少少都会透露出点力信息,但是如果拿到定约一方,点力主要集中在某一家的话,该牌手显然是不适合做明手的。一旦持有大量点力做明手,大牌的结构显露出来,会被防守一方进行针对性的攻击,取胜的概率就会小了很多。
所以,我们经常会在各类叫牌体系中遇到转移叫,其目的就是在达成定约之时,由点力相对较高的一方坐庄。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强 1NT 开叫之后的转移叫,又称 Jacoby Transfer。

上图中,南家的 2D 叫品,指示的就是自己持有 5 张红桃套,北家按照约定必须叫 2H,然后双方再进行探讨。不论最终结果如何,红桃定约和无将定约一定是由北家坐庄,保护了北家的点力不被直接攻击。方法简单、有效。
有没有比较深邃的例子呢?
我们知道。精确体系中,1C -> 1NT 的叫牌进程,答叫一方拥有 8-10 个大牌点,平均牌型。这样的表述虽然直观、容易理解,然而也有它明显的弊端:如果定约最终落在无将上,那么点力较少的一方必然面临着持有少量点力坐庄的尴尬。
美国一代桥艺名家麦克斯特罗斯对此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经在他的半传记性著作《和我一起赢得百慕大》中这样写道(为了方便阅读,排版和部分词汇稍有修改):
三副无趣的牌过后,双方有局,我们拿到了下面的牌:
S K 6
H K
D A J T 9 8
C A J 7 6 3我们的强 1C 开叫下限是 16 个大牌点,所以这手牌的开叫选择比较简单-1C。……Eric 应叫 2D 这是约定叫,表示 8-10 个大牌点,平均牌型。标准精确体系使用应叫 1NT 表示这种牌,我们的方法是很显著的改进,它使得无将定约由强牌人坐庄。……如果能打成某个局,那一定非 3NT 莫属。所以我们叫它:3NT。简短而不透漏信息的叫牌过程:
西 北 东 南
Robson Eric Forrester Us
pass 1C
- 2D* - 3NT
-1C:16 个大牌点以上,任意牌型;
2D:8-10 个大牌点,平均牌型。
这也是一个清晰的转移叫。如同他所述,确立了在无将定约前提下仍由强牌一方坐庄,保持最大的收益。这么做的理由,他也在原文中有非常详细的讲述,这里就不再展开讨论了。
包括转移叫在内,诸多对点力集中一方的保护手段都在实战中得到应用,封面上的二位大神也在自己的叫牌体系中提出了许多一阶叫牌上的转移手段,不失为一个好的证明。

枪林弹雨:被干扰的叫牌进程
但是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对手在所有的时间点上都会给你完美的展示信息的机会和空间。特别的,有这么几种情况非常让人棘手:


当这样一手牌摆在你面前的时候,多少会让你产生出一种如鲠在喉的感觉。叫牌空间被压缩、贸然进场存在风险、不清楚对手强弱……等等,总之就是非常难受。
上面这种状况可能还稍稍宽裕一些,然而面对多义 2D 的时候你会经历如下的状况:
对手:2D -> 2H -> Pass/2S/4H -> Pass/4S
“原来你只是为了阻击啊,来不及叫牌了……”对手:2D -> 2NT -> ...
“竟然有定约可打!……”
对于多义 2D 的定义和防御手段,职业桥牌界历来讨论繁多。然而我们这次要讨论的不是这些繁冗的约定,我们来思考一个问题:
当我们理想的叫牌进程受到干扰的时候,应当如何进行抵御?
让我们看这样一个例子:
2D -> X(takeout, 6+D, Preemptive)
对于多义 2D 的直接位置加倍,表示自己的方块套很长,而且是带有阻击性的提示,如果条件允许,同伴应当予以支持。这是一种在 2D 仍处于虚叫的前提下,抢先展示自己手牌情况的一种策略。
或者这样一种状况:
Rubensohl 约定叫:
西 北 东 南
1NT 2D* ?X:惩罚性加倍
2H/2S:止叫
2NT:转移至 3C
3C:转移至 3D;因转移到 3D 没有实际意义,故转义为类斯台曼的询问四张高花的邀叫
3D:转移至 3H;邀叫
3H:转移至 3S;邀叫
3S:转移至 3NT;邀叫;因转移至 3NT 没有实际意义,故表示无高花套且对方开叫花色无止张的情况
3NT:止叫
Rubensohl 约定叫是一种带有很浓的“将计就计”色彩的一种约定叫;面对对手的实套实叫干扰,所有非直接示弱的叫品全部定义为转移叫,开叫方如果需要加叫 1 阶或者更多时,是为邀请信号。
我们发现,这些叫牌工具的设计目的,集中在“展示出优势信息”这个点上,甚至不惜冒着可能被加倍/惩罚的风险进行抢先性的操作。这种优势信息,一定是尽可能一次性压倒对方的竞叫欲望:抢占有利位置、明确优势地位、优先确立配合等等。

近距离搏杀:争庄
有时你面对这样一种情况:
西 北 东 南
pass 1C(12-21)
1H(8+) X ?你持有:
S Q J x
H K x
D K T x x x
C Q T x
应当如何操作最好?还有下面这样一个例子:
西 北 东 南
1H - - ?你持有:
S A x x
H K J x
D Q T x
C J T x x
以及:
西 北 东 南
1H 1S - -
?你持有:
S K J x
H A Q J x x
D x
C K Q J x
以上三个例子都指向一个问题:这个 1NT,争还是不争?
按照我设计这三个例子的目的,答案很明显:立即争叫 1NT。我们逐一分析一下上述三手牌。
第一手牌,你和搭档联手不小于 18 个大牌点。黑桃、方块、梅花的结构都还不错,适合你做无将的庄家。红桃这边也有搭档的长度,可能可以利用。
第二手牌,平衡位置,再不叫可能会由对手打便宜的 1H。
第三手牌,同样是平衡位置(只不过是再叫平衡位)。点力明显呈现两极化分布,黑桃拥有很好的嵌挡结构方便坐庄无将定约。即便是方块单张,在定约升级无望的前提下,仍然可以依靠红桃和草花双套去寻求七个赢墩。同伴如果想要出逃,2C 时也可以及时认可;同时没有表示出额外的牌力,便于同伴认知。
关于“抢 1NT”,特别是平衡 1NT 的讨论,历来甚多,在局面比较复杂的情况下,抢占 1NT 定约有时会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不过我们在这里不讨论抢占 1NT 的问题,因为无论是 1NT,还是其他形式的坐庄争夺,都意味着:
争庄问题历来是叫牌中的难点,特别是对部分定约的控制和赢/输墩的估计。
点力状况决定了我们的基本面;
将牌数量决定了是否我们有可行的有将定约;
牌型分布决定了我们有没有执行垫牌、将吃的空间;
对于畸形牌的输赢状况我们要有充分的估计;
争叫是否能够导致首攻策略的制定和改变;
局况决定了我们是否可以承受以我方宕一对抗对方部分定约;
牺牲的依据和分数计算从何而来;
……
统统都是我们要考虑的问题。
我们下面来看一个“看不懂牌”的例子。

左边,南北 2NT-3,右边,东西 2S+2。问题出在什么地方?
左边北家第一次参与叫牌时,给出的信号很积极,而南家却对红桃的反应不够积极;面对潜在的梅花将吃,南家选择无将定约,最后被抓住机会的西家首攻 CQ 直接打穿。右边的北家同样的位置选择了沉默,但是拱手让出了叫牌的主动权。
于是我们说:北家要不要叫出 1H?这个问题留给读者朋友们自行考量,这里就不再展开聊了。

恣意奔跑,不越雷池:一些基本规则与应对策略
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对价值的衡量。每一个细小的元素都有它的价值,虽然高低正负不一,而且还会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发生变化。
比如利用开叫顺序。当第三家率先开叫会带来额外收益已经成为共识之后,Drury 约定叫应运而生。将第三家的有将开叫要求放宽,成为了挖掘这一收益并使之常态化的最有效手段(链接在此)。Drury 约定叫还兼顾了 4-4 配合的高花定约,可谓一举多得。
比如最大程度地利用牌型:
西 北 东 南
1H 2C X
在 1H 开叫要求 5 张,2C 表明 5 张的前提下,此时不选择树立红桃支持,亦不对对手的梅花示强示挡(NT),那么用来表示自己少量可用点力,黑桃-方块双套(5+)是再好不过的选择了。
比如最大程度利用对手叫品的弱点:
精确 1C ->
直接位置加倍:双高花 5-5,8 点以上且尽量集中分布,倾向于快速阻击;
直接位置 1NT:双低花 5-5,12 点以上且尽量集中分布,倾向于快速阻击。
利用精确 1C 不保证牌型的方式,让同伴快速选择并阻击,提前确立潜在将牌优势。
比如之前提到的诸多思想与方法。但是,不能和桥牌领域的基本原则相冲突。这条基本原则就是:持有牌力和信息与所达成的定约要匹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
让我们回到这个例子:

左边北家 1H -> (1S) -> 2C 是否太激进了?南家的 2NT 是否过于鲁莽和执念?
众说纷纭,仍交由读者朋友们自行体会。

融会贯通:掌握要义与正确判断
“绝大多数输赢都源于牌手的失误,而不是精妙绝伦的打法。”——麦克斯特罗斯
当然更不来源于所谓“精妙的叫牌体系”。只要这个体系的根基正确,体系内部完成自洽过程,能够解决实际对局中的部分棘手的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叫牌体系。即使偶尔粗糙一点,也无伤大雅。
过去这些年,从意大利蓝队梅花、魏重庆的精确制等强 1C 体系开始,新的叫牌体系层出不穷,而且百家争鸣各有所长。而且,我一直持有一种非常开放的观点:作为学习和应用的范本,很多叫牌体系都非常适合;这和国内许多老派的桥牌教育家们的观点非常冲突(以至于他们经常批评我)。所以说,以上我所说的东西,都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设计一套叫牌体系有很多种方法和路径,我只是提出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诸君可自取也”。
最后要讨论的几个问题:
一个叫牌体系的要义是什么?
是它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比如精确体系,我反复强调是“三步之内精确地得知定约上限”是其核心思想之一(当然也是个人观点),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一/二阶强限制性开叫、强 1C 不限制牌型开叫这两大核心手段,进而构建起了这一经典叫牌体系。
如何做出正确的判断?
熟知基础知识,积攒实战经验。不逾越客观规律,不放弃想象空间。稳定心态,积极学习。如果常打线下比赛,那么还要有一点观察和交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