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都会回到正轨上——三战二笔经验贴|2022年CATTI备考经验

—— 绿娜
一点断想
有人早悟,有人晚成。我判断不了绿娜是早悟,还是晚成(虽然她自述开悟较晚)。只不过,无论是早悟还是晚成,一个人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大概还无法很好地判断今后要走的路。纠结、忐忑、迷茫——不知道是否要从事本专业的工作。
不从事的话,感觉有些可惜。可从事的话,有时似乎也没有那么情愿,或者说没有那么笃定。
二十多岁,是一个迷茫的岁月。没有太多的人生阅历,没有太多的专业积淀,但却被各种时间点推搡着,不得不做出选择。
这就如同高峰时段,站在地铁扶梯口的感觉。考公的人越来越多。都是因为疫情造成经济形势不好吗?也未必。进入体制内不仅代表了稳定,也代表眼前有了制度性的晋升渠道。既然一眼看不清方向令人迷茫,那不如就选择一个带路标的方向。但更多的人,可能无法进入这种带有路标的道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循着脚印彳亍。
摸索的过程中,有时会跌到,有时会擦伤,但只要规划得体,坚持自主前行,总会走出不少距离。注意,我说的是“自主前行”,而不是单纯被时间推着走。单纯被时间推着走,只能是虚度光阴,蹉跎岁月。但我们也没必要想那么多。不需要想象出很多困难来吓唬自己。多年后,再度回想起你当年的纠结时,其实你只会笑笑。
所以,面对今后的人生路,我想提示:
第一,规划得体+自主前行,总会走出距离。当然这距离有多少,因人而异,因时而变。
第二,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很多困难可能最终只是想象。这是借绿娜“碎碎念”展开的断想,同时也是自勉。最后,祝绿娜越来越好。
唯斯
个人简介
本科某一本日语专业,有专四和N1,因个人原因未参加专八考试,有些遗憾。现某理工211日语笔译在读,读研后三战二笔,也只参加过这三场CATTI。



备考经验
首先谈一下前两次的失败情况。
我是读研后才开始接触CATTI考试的,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并未提前查询相关信息,以为不过是普通翻译考试,就像四六级的翻译,所以是直接上场的,无任何技巧,无时间概念,可能有的也就只是大学四年以及考研时的积累了。
结果是最后十分钟还是五分钟(记不清了)才开始做最后一篇中译日,很慌,但手里没停下,相当于看到什么译什么,没时间细想,最后得分55。
就这样,后来准备第二次时也并未真正意识到其严重性,未给予重视,当时不知道原来一两分都这么难上,所以拿了本三口(是的没看错)实务挑了几章把官方译文看了看,是的,一篇都没动手翻译过,结果可想而知,59。不过这次倒是注意时间了,翻译时间是充足了,还检查了三篇,但是学校图书馆借的词典基本没用上啊,还记得当时沙漠那篇里面的专有名词是自己随便音译的,现在想来我可真“勇”。
第三次开始真正明白这一考试的难度了,于是,百度、微博、知乎查找各类信息,尤其是前辈们的经验贴,日语英语的都看。众所周知,CATTI笔译考试官方出具的标准其实没什么具体实际的借鉴意义,差几分的同学很难知道译文到底哪里问题最大,我也不例外,而且,就算平时学校上课其实也是理论课偏多(这个我也很不理解,MTI不就应该以实践为主嘛,学那么多理论最后重点也是搞论文),笔译课只有一节,而且老师偏偏对听译训练的较多,并不重视我们的笔译精细度。
我就开始想着还是报个班跟一跟,有老师的修改就好歹能对自己的问题有个大概印象了,不然真的翻译再多也没用。日语圈的机构不太多,挑了两家,最终看中了瑞译的师资,报了2022翻译训练营。
一次没落地跟到了最后,每天八九点老师出原文后,就开始翻译,提交后会看一下大佬们的翻译,感叹的同时刺激一下自己。把讨论帖的问题都看个大概,有用的就记下来。第二天出参考译文后,加上老师的修改,对照原文,逐字逐句仔细捋一遍,遇到重要的单词语法句式就记在笔记上,等直播课前再将本周内的内容总体理一遍,看直播课时再跟着老师的思路走一遍。考前应该是将所有内容又回顾了两遍。这次还买了两本字典——《皇冠汉日词典》&《外研社日汉汉日双解学习词典》。
皇冠汉日真的好用,果然“贵有贵的道理”,记得那篇传统文化的一长串成语基本都查到了,可能也助力了我的合格。另一本印象里没派上太大的用途,反而让我把crawl改错了……
瑞译的群里经常有老师分享一些知识以及提高查询效率的网站和链接,真真是潜水都能获益匪浅!这次考试通过,瑞译绝对是最大功臣了,考试时还遇到了一些平时练过的词汇句式。除瑞译之外,这次没看任何辅导书了,不过因为之前考试遇到的多是经济类以及社科类文章,所以还针对天声人语以及人民网日语版的政经文做了翻译练习。也是跟着训练营开始,每天一篇,正好各是日中和中日翻译,操作过程同上。
不过人民网作为中国对外的网站,所以很多专有名词的翻译采取了直译,有时可能不利于考试时采用,不过这次关于“端好自己饭碗”,我在人民网练到了一篇,训练营也练到了一篇,所以比较得心应手。
同时,我也看了一些CRI和「新語ネット」的内容。另外,有一点要注意的是,天声人语有很多微信公众号在做,也包括个人的,我一开始跟的是其中一个号,后来转向瑞译的,因为我发现前者的某些翻译是有问题的,此处指的不是“达雅”,而是“信”哦~~所以跟老师,也是要三思的。下面的图片是我这两个月进行的所有关于考试的准备了,打钩是考前直到考场外看完的最后一遍。

考场安排
前两次都在南京考的,第二次用的笔记本电脑,打字贼舒服,左边座位空着,挺宽敞。第三次是在合肥考的,也很幸运右边座位是空的,考场环境是遇到过最好的,空调很舒适,负责人员很严谨,尤其是在听说今年南京那边考场的事之后,更感觉做对了选择。
前两次自己坐地铁转,这次我爸亲自接送,考场等待区也比较凉快,就各种buff加成,天时地利人和。只是我不太习惯这次考试的机械键盘,打字总是按到其他地方,不过还好做的比较快,提前一个小时译完,然后开始逐字检查,一直等到最后一刻。不过有个小疑问,当时最后一句我改了几个单词,然后再看时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译文,吓得我赶紧再改了一遍,就在这改完的千钧一发之时——电脑自动交卷了!当时还担心不会是临近结束改的电脑都没记录吧,真的吓人……
碎碎念
可能跟大多数人不同,我大三就在兼职时定好了一家日企,后来又是个人原因任性回家,陷入过一段抑郁期,然后匆忙找了个某东方英语教师工作,因讨厌营销性质所以辞职考研,虽然一志愿上岸了,但依旧迷茫于人世……
其实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自己究竟会不会或者要不要做翻译,或许很多同学跟我一样,在这到了一个阶段就被上赶着做某些事的时代,在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目标时,就被迫踏上旅途。人形形色色,我属于开悟的比较晚的那种类型吧,大学时年少轻狂,任很多好的机会流失,现在倒也不后悔,就是觉得可能很难再达到那种高度了。
考前两次二笔那种随意的态度,以至于分数教我做人,才意识到自己很久没认真审视自己了,过度地关注外在而忽视了内在。大佬们的履历也让我更冷静,其实现在的我根本配不上曾经努力过的自己。
不过,慢慢都会回到正轨上的,感受到周围的善意和快乐,感受到拼搏的力量,多多寻觅些正能量,好好打磨自己。希望同学们要对自己的人生更负责一些,不论学习还是生活,多采纳周围人的建议,多搜集各方面资料,多与前辈等交流,善于利用一切可用的资源,做好自己的事情,为以后打好基础铺好路。对待任何事都要理智一些,多加思考可能性。这些,也是对我自己说的。
祝自己、祝大家、也祝瑞译越来越好!遇见过,是很美好的回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