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水族馆巡礼(一)青岛水族馆

如今,水族馆不仅仅是一个让人们欣赏水生动物的地方,还是一个科学教育的场所。在水族馆中,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展品和信息板,其中介绍了有关水生生物的各种知识。这些展品和信息板不仅可以让人们了解有关海洋生物的基础知识,还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有关保护海洋生物的重要性。水族馆也提供了一种平台,让人们更加关注海洋生态环境,激发人们保护海洋生物的责任感和行动力。因此,水族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过去数年内笔者走访了国内及亚太地区较有名望的大型公共水族馆,随后整理了一定数量的照片和文字,希望您在阅览这个系列的游记时可以激发出对海洋生物展示的兴趣,本系列并不会完整详细地全部解剖,而是侧重于介绍各个展馆中的部分特色展区和物种。如果您将来也有参观这些展馆的打算,那么希望这些资料能给您提供一些参考帮助。

青岛水族馆(青岛海底世界)位于山东省青岛市市南区莱阳路2号,是在中国第一座水族馆——青岛水族馆的基础上扩建而成,总建筑面积7300平方米,于2003年8月12日正式对外开放。此馆可以称为山东省知名度与口碑最高的公共水族馆了,并且具有相当大的规模。
游览日期:2017年7月18日
青岛水族馆由五大区域组成:1.水族馆 2.海兽馆 3.海洋生物馆(标本展示) 4.海底世界 5.淡水生物馆,本文主要介绍海洋生物馆。



海洋生物馆是一个以展示青岛沿海及黄海海域常见海洋生物标本的展馆,其中有数量庞大的头足纲和软骨鱼纲。



世界最大的甲壳类动物:甘氏巨螯蟹是这里非常震撼值得一看的展品。巨螯蟹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的部分海域,平均体长可达3米,体重可达20千克。




接下来是非常用心的软骨鱼纲的分类介绍,青岛海底世界的软骨鱼类饲养历史非常悠久,必然会留下许多死亡个体,馆方将它们制作成剥皮标本和浸制标本,具有极大的观赏科普价值。



青岛水族馆曾在2007年从澳大利亚引进了3尾濒危的大齿锯鳐亚成体活体(一雄两雌),每条约20万人民币,引进时体长约1米,目前在海底世界隧道区饲养了两条,体长均已翻倍,第三条锯鳐有可能已经死亡,很可能就是陈列在上图中的个体。大齿锯鳐是锯鳐中体型最大的物种,体长可达7米,目前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亚北部,此种可以在淡水和海水中交替生活。目前国内只有三家水族馆展出活体锯鳐,青岛水族馆便是其中之一。从澳大利亚引进锯鳐,不单单是为了展示,更重要的是对其进行科学研究和保护。

同样是在2007年,青岛海底世界从新加坡引进了四尾珍贵的圆犁头鳐,成为中国大陆首家引进该种的展馆,2007年引进的个体为两雄两雌,平均一条约10万人名币,体长在75公分左右,最大体长能达到2.7米,体重135公斤。
在引进的同时,馆方还与供货方范氏企业签订备忘录,合作进行圆犁头鳐的生活习性、繁殖技术等相关研究,共同致力于圆犁头鳐的保护。经过多年的精心饲养,四尾圆犁头鳐均已达到性成熟年龄,体长达到2.5米,可谓是庞然大物。
长期的饲育研究最终有了惊人的成果,在2014年2月,馆内一头雌性个体产下了四胞胎,人工繁育成功圆犁头鳐的案例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范围内也十分罕见。




2007年的雄性个体均已进入成熟期,但因为缺少雌性,要实现再次繁育是一个大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2016年12月,青岛海底世界再次从新加坡引进了4尾雌性圆犁头鳐,期待未来能再次迎来人工繁育的好消息。




除了圆犁头鳐外,笔者在海底世界隧道区还看到了馆内繁殖的幼年迈氏副条尾魟和豹纹鲨。可见青岛水族馆在软骨鱼纲的人工繁育方面下了非常大的功夫。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海底世界鲨鱼湾展区,展示的是青岛海域的常见物种——皱唇鲨,通过建立鲨鱼湾,来专门救护青岛附近渔民捕获的皱唇鲨,解决人工繁育难题。馆方会将繁殖出的子代鲨鱼精心饲养后放归大海,可以间接地保护此物种的野外种群。



2003年海底世界的建成开业,填补了当年山东省内没有大型海洋主题乐园的空白,打破了国内水族馆行业大型维生系统设计和施工必须依靠国外公司的先例。海底世界开业至今累计接待游客2000万人次,成为青岛市的著名科普及旅游景区。


青岛水族馆最大的特点是在秉持自身注重科研 保护海洋的开发精神的同时将大众科普做得十分“接地气”又不失水准,可以说是国内最佳的海洋科普场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