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灰姑娘嫁给王子的愚蠢故事
承认喜好,我好这口;天才作品,没有降智。
在我眼里,本作可以拌着上野千鹤子的《厌女》一起吃,可堪一番讨论。相比之下,另一个更有名的春日(haruhi)则不堪入目:单拎出一点,让我们问一下自己,类似所谓“傲娇”,是不是一种精神障碍。虽然人们生活中存在口是心非,存在以作秀为形式的掩饰。但这不是一种性格,更是难有特殊魅力可言,把类似这种东西人设化模板化讨好观众不得不说是令人作呕的。
当然这怪不着任何作品,要怪就怪观众自己吧。得承认部分原因在于我也变了,对天真既部分向往又部分拒斥。我变得不忍看见,但这也可能是一种自以为是的傲慢。以前看过的作品现在讨厌相当正常,但是曾喜欢过也是事实。我所抱有的最大善意,就是对每个人都能找到当前适合自己作品的信心。
在此指出一些人的后宫爽文视角,这包含于简单的“好人”“坏人”评价体系,突出表现在相当一部分弹幕对最终两话某新出场人物所表现出的极端厌恶。不得不说作者的天才让不同品味的人甚至一个人的童年青年都能喜欢上这部剧。当然动画制作组的高水准我不知道怎么夸,唯一让我觉得过时的即是那宛如老电脑死机蓝屏一般的古怪天色。就当它是与玫瑰色的学院主色调作对比吧,但这无疑是阅读题般毫无根据的过度解读。
故事的精彩我说了不算,但是本作角色们的工具人属性是低的。举一个极端的例子《MONSTER》,每个人包括主角都有着强烈的模板角色色彩,但它靠着层层的伏笔和极强烈的剧情取向让人不无聊。而本作在舞台背景为日常校园的情况下,自然需要每个角色拥有自己的故事从而充实整体故事。
最后提一嘴这个模版化的贵族校园,不得不说这是个方便的,跟现实距离微妙的舞台,所谓庶民和财团子弟也是方便的,戏剧化的对比。但是作者们应用这个舞台的水平也正分隔了垃圾套路作和经典潜力作。有人说以前的作品现在还有人看,这叫大浪淘沙部部经典。但是欣赏价值和研究价值往往有人弄混,我吹一波,这部属于欣赏价值高的那一类。
东拉西扯别的作品仅仅出于推荐之意。喜欢的作品总是不忍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