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错!哈佛大学教授认为老人是种“红利”

2022-08-17 17:11 作者:时光派官方  | 我要投稿


最近,联合国发布了《世界人口展望2022》的报告,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老年人死亡率不断降低,中国将在于2024年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中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使得许多人开始担心起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而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大卫·辛克莱却不这么认为,相反,他在《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一书中表示延长寿命导致的老年人口增多反而有很多好处,他称之为”老龄化红利”


老年人无法胜任工作?No!


在古代,年长者被大家所尊敬,称为智慧的源泉,因为他们有着更加丰富的经验和人生阅历,俗称“懂得多”,而随着19世纪的“教育革命”开始,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变得非常丰富,年长者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而老年人常常会患各种疾病,因此,许多人渐渐地开始把老年人视为一种负担。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辛克莱在书中狠狠地批评了那些在招聘中存在年龄歧视的HR。他认为虽然老年人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或许正在与疾病作斗争,但是时间赋予他的智慧却不曾改变,老年人的脑力劳动、写作和表达、领导能力方面都远远超过年轻人,在管理岗位更有优势。


许多世界500强公司的CEO都是老年人,例如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今年65岁,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公司CEO,也就是我们熟知的“股神”巴菲特今年89岁,他们仍然活跃于一线的工作中,丝毫没有受到年龄的影响。



“别忘了,他们是把火箭送上月球、发明超音速客机和电脑的一代”。


这些老年人使用科技的频率并不是比年轻人低,如果我们能延长这些老年人的寿命,带来的回报将是指数级的。


老年人会挤掉年轻人工作岗位?No!

还有些人担忧,老年人寿命延长可能会使得退休年龄延迟,从而“挤掉”年轻人的工作岗位。辛克莱在《长寿:当人类不再衰老》中表示,这种观点是片面的,就业岗位并不是固定的,而是与国家经济发展有关。


国家经济发展好,人均GDP高,往往拥有更丰富的产业结构,能更多地匹配各个年龄段的的就业机会。像荷兰、瑞典、英国和挪威等人均GDP较高的国家,退休年龄往往较迟,为66-68岁,而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人均GDP稍低的国家,退休年龄为60~62岁。


因此,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就像上个世纪有些人担忧“自动化会使得就业岗位大幅减少”一样,属于是杞人忧天。


老年人会大幅增加医保支出?No!


这个问题看起来的确实很有道理,连南加州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戈德曼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他认为医保费用的大量上升是人类寿命延长的结果,因为它延长了患各种疾病的时间。并且随着寿命的不断延长,医保支出仍然会继续增加,看起来似乎是个“无底洞”。



但最近,戈德曼意识到了延长寿命和延长健康寿命是有区别的。辛克莱在书中承认了老龄化的确会带来一定副作用,主要表现为不产生任何财富,为社会作出贡献,却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同时,他也指出延缓衰老的意义,不仅能延长寿命,还能延长健康寿命。

如果我们能延长健康寿命,就能完美地解决这一问题,既减少了社会医疗费用的负担,又能通过延迟退休、志愿服务等方式继续发光发热,这会创造出巨大的“老龄化红利”。


“隐形”的老龄化红利


除了我们能想到的红利,辛克莱还指出了“隐形”的老龄化红利。例如现在很多职场女性都不敢生育,因为一旦生育,会休很长一段时间的产假,容易跟不上工作节奏,很难再回到原来的岗位继续工作。但随着女性的寿命的延长,延缓衰老(包括生殖衰老)手段的增多,其生育期也会延长,女性可以考虑更晚进行生育,能更好地兼顾事业与家庭。


老龄化红利价值几何?


根据戈德曼的估计,每年因延长寿命产生的潜在经济效益(老龄化红利)将至少达到70亿美元。老龄化发挥巨大红利需要抗衰老研究和技术的支持,因此辛克莱建议如果我们能将老龄化红利中的一小部分用于研究,就能撬动巨大的“老龄化红利”。人人百岁的在未来也许就能实现。

—— TIMEPIE10——



老年人是社会的负担?错!哈佛大学教授认为老人是种“红利”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