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选集(下卷)注释(2)

〔269〕觉悟社 是一九一九年九月周恩来等在天津组织的进步青年学生团体。成员有邓颖超、郭隆真、马骏、刘清扬等二十余人。主要活动是出版《觉悟》杂志,讨论研究新思潮,抨击孔孟之道,积极领导青年学生的爱国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一九二〇年冬,觉悟社社员分散各地,社的活动无形停顿。以后,它的主要成员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第356页
〔270〕邓颖超,一九〇四年生,河南光山人。一九一九年五四运动时,在天津和周恩来等一起组织觉悟社。下面引用邓颖超的一段话,是一九四九年她回答《中国青年》杂志记者提问时说的。参见一九四九年五月《中国青年》第七期上的邓颖超《五四运动的回忆》一文。——第356页
〔271〕基尔特社会主义 也称行会社会主义(基尔特是英文“行会”一词的音译),是二十世纪初英国工人运动中出现的一种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主要代表人物是潘蒂、柯尔等。他们主张一个社会应设立两个平行的组织:一个是由工人、工程师等按行业联合组成的产业基尔特,领导和管理生产,一个是作为消费者的组织的国家,负责产品分配和保证全民消费。他们幻想等到基尔特发展到包括全体人民时,就可以和平地代替资本主义国家,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第357页
〔272〕费边社会主义 是以英国费边社的主张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费边社是英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八八四年创立的团体,以善于等待时机、实行拖延缓进战术著称的古罗马统帅费边命名。其主要代表人物有维伯夫妇、肖伯纳等。他们以为用温和缓进的办法,通过细小的改良就能使资本主义制度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第357页
〔273〕刘清扬(一八九四——一九七七),天津人。一九二一年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脱离共产党。一九三一年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一九四八年进入华北解放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副会长。一九六一年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第357页
〔274〕张申府,一八九三年生,河北献县人。一九二〇年去法国、德国留学。一九二一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四年任广东大学教授兼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一九二五年脱离共产党。一九四二年加入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一九四四年改称中国民主同盟),任常务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北京图书馆研究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第357页
〔275〕罗素(一八七二——一九七〇),英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逻辑学家。一九二〇年至一九二一年曾来中国讲学,在旧中国学术界有相当影响。——第357页
〔276〕费洛依德(一八五六——一九三九),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第357页
〔277〕爱因斯坦(一八七九——一九五五),犹太人,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城,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他创建的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基础之一。——第357页
〔278〕沈衡老 即沈钧儒(一八七五——一九六三),号衡山,浙江嘉兴人。清末曾考中进士。参加过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在上海任律师。抗战前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抗战期间,倡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后改称中国民主同盟)。抗战胜利后,任中国人民救国会主席,积极参加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反对国民党的内战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第357页
〔279〕董老 即董必武(一八八六——一九七五),湖北黄安(今红安)人。清末曾考中秀才。他早年是同盟会会员,参加了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五四运动之后,积极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工作,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九六二年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第357页
〔280〕李根源(一八七九——一九六五),云南腾越(今腾冲)人。一九〇五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云南省军政府军政部总长兼参议院议长,在一九一八年护法战争中被推为驻粤滇军总司令。一九二三年在北洋政府农商总长任内兼署过国务总理。——第358页
〔281〕胡适(一八九一——一九六二),安徽绩溪人。早年留学美国。一九一七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宣扬实用主义哲学。五四新文化运动时,主张文学改革,提倡白话文。一九一九年七月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随后追随蒋介石,反对人民革命运动。一九三八年任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一九四六年任北京大学校长。一九四九年去美国,后到台湾。——第358页
〔282〕见列宁《“关于用自由平等口号欺骗人民”出版序言》(《列宁全集》第29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43—344页)。——第358页
〔283〕定股 是指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时,对原来私营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根据公平合理、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定私股股额。——第360页
〔284〕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四月三十日和民主党派负责人、无党派民主人士谈话中以及后来的一些场合讲到知识分子问题时,曾引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参见《左传·僖公十四年》)和“梁上君子”(参见《后汉书·陈寔传》)作比喻,说明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所依附的经济基础那几张旧“皮”已经不存在了,因此他们不能不依附在公有制这张新“皮”上,即站在无产阶级方面,而不能象“梁上君子”(原意指躲藏在梁上的小偷,这里是借用)那样,上不着天,下不着地。——第363页
〔285〕科学工作十四条 即一九六一年六月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组和中国科学院党组提出、同年七月中共中央批准试行的《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中央批准这个草案的批语中指出:“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很关紧要。”“近几年来,有不少的同志,在对待知识、对待知识分子的问题上,有一些片面的认识,简单粗暴的现象也有所滋长,必须引起严重的注意,以端正方向,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草案就正确理解对自然科学工作者的红与专的要求,正确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明确科学研究机构的根本任务(出成果,出人才),保持科学研究工作的相对稳定,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时间,改进研究机构中党的领导方法等问题,作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政策规定。中央认为这个文件的精神对于一切有知识分子工作的部门和单位都是适用的。——第364、375页
〔286〕商等教育六十条 指一九六一年九月中共中央原则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文共六十条。条例草案总结了一九五八年后三年多高等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时学校教学质量降低,忽视知识分子作用以及劳动过多等主要问题,规定了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做好总务工作,保证教学和生活的物质条件;以及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第364、375页
〔287〕工矿企业七十条 即一九六一年九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全文共有七十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后,由于许多企业没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不讲究经济核算,工资、奖励制度上存在平均主义,以及党委包揽企业的日常行政事务等等,相当普遍地出现了生产秩序混乱,瞎指挥、乱操作,设备损坏严重,经济效果很差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工业七十条草案明确规定了国营工业企业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要求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计划管理、按劳分配、企业经济效果和职工物质利益等项原则。这个条例草案的讨论和试行,对于总结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贯彻执行当时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促进我国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364页
〔288〕文艺方面也提出了几个初稿,指《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八条”)的初稿及《关于剧院(团)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剧院(团)十条”)、《关于加强电影艺术片创作和生产领导的意见(草案)》(简称“电影三十二条”)。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在政治、经济领域“左”倾错误的影响下,文艺工作也产生了不少缺点和错误,一些文艺领导部门、文艺工作单位和领导文艺工作的党员干部,没有正确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一些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进行了简单粗暴的批评、限制和不适当的干涉。为纠正这些偏向,在党中央以及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和全国文联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由中宣部起草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十条”),文化部起草了“剧院(团)十条”和“电影三十二条”。“文艺十条”经过充分讨论修改,最后改定为“文艺八条”,于一九六二年四月三十日由中共中央批转,以文化部党组和全国文联党组名义正式下达全国。文艺八条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提高创作质量;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和吸收外国文化;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保证创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优秀人才,奖励优秀创作;加强团结,继续改造;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剧院(团)十条”和“电影三十二条”没有形成正式文件,只作为草案,分别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和十一月十三日印发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及有关艺术单位征求意见并先予试行。这三个文艺文件的贯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第364页
〔289〕参见本书注297.——第370页
〔290〕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六十条 指一九六一年三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全文共六十条。条例草案针对人民公社内部严重存在的队与队、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在纠正社、队规模偏大,公社对下级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同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又对这个草案作了修改,制定了供讨论和试行用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人民公社六十条的贯彻执行,对恢复农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第73、434页
〔291〕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参见本书注287.手工业工作条例草案指一九六一年六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全文共三十五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后,由于手工业盲目过渡到国营工业和公社工业,并改变生产方向,造成大批手工业者改行转业,许多日用小商品减产、停产,供应十分紧张。针对这种情况,草案规定我国手工业应有全民、集体和个体三种所有制,以集体所有制为主;手工业者必须归队;生产经营方式要灵活多样;工资制度应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以及供产销要统筹安排等。——第373页
〔292〕为了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做好物资供需的平衡,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稳定,国家按各种物资对国计民生的重要程度,分三类管理,即由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中央各主管部门分配的物资和地方管理的物资。根据商品对国计民生的重要程度,国家把商品也分一、二、三类管理。地方管理的物资和第三类商品称三类物资。这类物资品种繁多,生产分散,使用面广,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关系。——第382页
〔293〕“六条标准”是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原文是:“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应当怎样来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呢?我们以为,根据我国的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第389页
〔294〕胡先骕(一八九四——一九六八),江西新建人,植物学家。当时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286〕商等教育六十条 指一九六一年九月中共中央原则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全文共六十条。条例草案总结了一九五八年后三年多高等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教训,针对当时学校教学质量降低,忽视知识分子作用以及劳动过多等主要问题,规定了高等学校必须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正确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做好总务工作,保证教学和生活的物质条件;以及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等。——第364、375页
〔287〕工矿企业七十条 即一九六一年九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全文共有七十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后,由于许多企业没有实行严格的责任制,不讲究经济核算,工资、奖励制度上存在平均主义,以及党委包揽企业的日常行政事务等等,相当普遍地出现了生产秩序混乱,瞎指挥、乱操作,设备损坏严重,经济效果很差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工业七十条草案明确规定了国营工业企业的性质和基本任务,要求建立和健全必要的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强调计划管理、按劳分配、企业经济效果和职工物质利益等项原则。这个条例草案的讨论和试行,对于总结国营工业企业管理工作的经验,贯彻执行当时提出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促进我国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第364页
〔288〕文艺方面也提出了几个初稿,指《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若干问题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八条”)的初稿及《关于剧院(团)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剧院(团)十条”)、《关于加强电影艺术片创作和生产领导的意见(草案)》(简称“电影三十二条”)。从五十年代后期起,在政治、经济领域“左”倾错误的影响下,文艺工作也产生了不少缺点和错误,一些文艺领导部门、文艺工作单位和领导文艺工作的党员干部,没有正确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没有很好地贯彻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对一些文学创作和艺术活动进行了简单粗暴的批评、限制和不适当的干涉。为纠正这些偏向,在党中央以及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和全国文联作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由中宣部起草了《关于当前文学艺术工作的意见(草案)》(简称“文艺十条”),文化部起草了“剧院(团)十条”和“电影三十二条”。“文艺十条”经过充分讨论修改,最后改定为“文艺八条”,于一九六二年四月三十日由中共中央批转,以文化部党组和全国文联党组名义正式下达全国。文艺八条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贯彻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提高创作质量;批判地继承民族文化遗产和吸收外国文化;正确地开展文艺批评;保证创作时间,注意劳逸结合;培养优秀人才,奖励优秀创作;加强团结,继续改造;改进领导方法和领导作风。“剧院(团)十条”和“电影三十二条”没有形成正式文件,只作为草案,分别于一九六一年八月八日和十一月十三日印发各省、市、自治区文化局及有关艺术单位征求意见并先予试行。这三个文艺文件的贯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健康发展起了积极作用。——第364页
〔289〕参见本书注297——第370页
〔290〕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六十条 指一九六一年三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全文共六十条。条例草案针对人民公社内部严重存在的队与队、社员与社员之间的平均主义,在纠正社、队规模偏大,公社对下级管得太多太死,民主制度和经营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同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又对这个草案作了修改,制定了供讨论和试行用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进一步规定取消分配上的供给制部分,停办公共食堂。一九六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人民公社六十条的贯彻执行,对恢复农村经济起了重要的作用。——第73、434页
〔291〕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参见本书注287.手工业工作条例草案指一九六一年六月中共中央制定的《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全文共三十五条。一九五八年“大跃进”后,由于手工业盲目过渡到国营工业和公社工业,并改变生产方向,造成大批手工业者改行转业,许多日用小商品减产、停产,供应十分紧张。针对这种情况,草案规定我国手工业应有全民、集体和个体三种所有制,以集体所有制为主;手工业者必须归队;生产经营方式要灵活多样;工资制度应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原则,以及供产销要统筹安排等。——第373页
〔292〕为了加强对物资的管理,做好物资供需的平衡,保证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市场稳定,国家按各种物资对国计民生的重要程度,分三类管理,即由国家统一分配的物资、中央各主管部门分配的物资和地方管理的物资。根据商品对国计民生的重要程度,国家把商品也分一、二、三类管理。地方管理的物资和第三类商品称三类物资。这类物资品种繁多,生产分散,使用面广,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产、供、销之间的关系。——第382页
〔293〕“六条标准”是毛泽东在一九五七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原文是:“在我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应当怎样来判断我们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呢?我们以为,根据我国的宪法的原则,根据我国最大多数人民的意志和我国各党派历次宣布的共同的政治主张,这种标准可以大致规定如下:(一)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三)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四)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制度;(五)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六)有利于社会主义的国际团结和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国际团结,而不是有损于这些团结。这六条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党的领导两条。”——第389页
〔294〕胡先骕(一八九四——一九六八),江西新建人,植物学家。当时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应邀列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390页
〔295〕张际春(一九〇〇——一九六八),湖南宜章人。当时任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第400页
〔296〕这里指一九六二年一月十一日至二月七日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的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各中央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及地委、县委、重要厂矿企业党委和部队的负责干部共七千多人,所以又称七千人大会。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共中央所作的报告,初步总结了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分析了工作中的主要缺点错误,指出全党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做好调整工作。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着重指出要健全民主集中制,在党内、党外充分发扬民主;要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的基础上,加深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对前几年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毛泽东承担了责任,作了自我批评。——第403页
〔297〕三面红旗 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一九五八年五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在总路线提出后,没有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和试点,就轻率地在全国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开来,打乱了正常的经济建设秩序,浪费了巨大的人力和资源,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这是我国国民经济在一九五九年到一九六一年发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当时由于党还没有从根本的指导思想上总结经验教训,所以党的文件中都还使用“高举三面红旗”的提法。——第403页
〔298〕指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在北京中南海西楼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刘少奇主持了这次会议。会议讨论了财政、金融、市场以及整个经济形势的问题,认为当时财政经济的困难很严重,估计当年的国家预算有很大的赤字。陈云在会上作了关于目前财政经济情况和克服困难的若干办法的讲话。会议一致同意陈云讲话的精神,认为在国民经济的调整阶段主要是恢复经济,要全党集中力量增加农业生产和日用品生产,保证市场供应,制止通货膨胀,坚决缩短基本建设战线。这次会议对扭转当时财政经济状况的被动局面起了重要作用。——第405页
〔299〕姚依林,一九一七年生,安徽贵池人。当时任商业部部长、国务院财贸办公室副主任。——第406页
〔300〕雷锋(一九四〇——一九六二),湖南长沙县简家塘(今属望城)人。一九六〇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一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一九六二年因公殉职。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在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成长起来的卓越的共产主义战士。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随后在全国广泛开展了学习雷锋的群众运动。——第417页
〔301〕指一九六三年三月一日中共中央发布的《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第422页
〔302〕指毛泽东一九六三年五月在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中写的一段话。一九六五年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甲种本〕时,题为《人的正确思想是从那里来的?》。——第423页
〔303〕马歇尔(一八八〇——一九五九),美国民主党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美国陆军参谋长。一九四五年十二月被美国总统杜鲁门派任驻华特使,一九四六年一月同国民党代表张群(后为张治中)、共产党代表周恩来组成军事三人小组,他以“调处”为名,参与国共谈判,力图维护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地位。一九四六年八月宣布“调处”失败,不久返回美国。——第424页
〔304〕廖鲁言(一九一三——一九七二),江苏南京人。一九六三年时是农业部部长。——第424页
〔305〕高岗(一九〇五——一九五四),陕西横山人。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一九五三年调中央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后,积极进行反党分裂活动。一九五四年被揭露。一九五五年三月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他的党籍。——第425页
〔306〕指当时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及国务院七十三个直属机关的主要领导干部。——第426页
〔307〕一九六〇年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建成蓄水后,发现泥沙淤积严重,威胁上游一些地方及水库本身的安全。为了增加枢纽工程的泄流排沙能力,减轻水库淤积,有关部门提议:在大坝左岸打两条泄流排沙隧洞,把八条发电引水钢管中的四条改成泄流排沙道。这就是后来被批准实施的二洞四管方案。——第436页
〔308〕从“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起的这一段话是毛泽东在修改周恩来这个报告的草稿时增写的。——第441页
〔309〕林大夫 即林巧稚(一九〇一——一九八三),福建厦门人,妇产科专家。当时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443页
〔310〕傅连暲(一八九四——一九六八),福建长汀人。当时任卫生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中华医学会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443页
〔311〕蒲辅周(一八八八——一九七五),四川梓潼人。当时任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第445页
〔312〕一九六二年十一月,周恩来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林业问题时提出:“林业的经营一定要越伐越多,越多越代,青山常在,永续作业。”后来,他这一思想发展为以营林为基础,采育结合,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越采越多,越采越好的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第446页
〔313〕四旁 指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第446页
〔314〕从六十年代初起,周恩来针对林业生产中重采伐、轻育林的错误作法多次指出,长此下去,林业生产在几十年后就要出现生产中断的危险,我们将会犯“吃祖宗饭、造子孙孽”的历史错误。——第446页
〔315〕梁老 指梁希(一八八三——一九五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林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林业部部长。——第446页
〔316〕前方 指林区和林业生产第一线,后方指林业的领导机关。——第447页
〔317〕北方八省 是指长江以北的河南、山东、河北、山西、陕西以及湖北、安徽、江苏等省。——第447页
由于某些不可抗的原因〔318〕—〔369〕注释不能发出
〔370〕中国方面提出的中日复交三原则是: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二、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三、“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第47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