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是不需要成本的,别太信别人对你的承诺。
1、女生不主动,八成是没看上你。
2、说话是不需要成本的,别太信别人对你的承诺。
3、人生最大的正能量就是搞钱
4、别人对你好,你要争气,别人对你不好,你要争气。前者为知恩图报,后者为扬眉吐气。
5、一个人只有先做成过一件事之后,才能找到感觉,找到信心,才能引出后面的一系列成功。
6、底层的婚姻是为了生存,抱团取暖;中层的婚姻是为了发展,可有可无;上层的婚姻是为了利益,资源整合!
7、男人喜欢上女人,不敢亲嘴。女人喜欢上男人,不敢提钱。
8、任何人的底气都来源于经济实力,而非善良,有钱才能治愈自卑。
9、你越是拼命,越是努力,嫉妒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多。他们否定你,打压你,想法设法要让你明白,他们做不到的事,你同样不能。
10、赚钱比脱单难10000倍。
11、女生错过了喜欢的人,会变得非常挑剔。男生错过了喜欢的人,会慢慢学会将就。
12、可以搞生意,但不要举债经营,过分冒险的人容易跌入深渊。
13、别人的男人千万不要去碰,别人的女人千万不要去招惹。
14、如果你压根不努力,就别总是要这要那,你不配。
15、运气来了要用尽,使力要留一分,说话要留三分。
16、不要觉得,失去一个人就失去整个世界。世界之大,超乎你的想象。
17、你是谁,便会遇见谁。圈子不是挤进去,而是自身价值决定的。
18、遇到纠结的事,如果单纯花费时间,干就完了,说不定成功了。
19、不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时,那就去健身、学英语、看书。
20、男人千万别为了爱情卑微,不值!女生最好不要依附男人,不值!
21、你多学一样本事,就少说一句求人的话,很简单,却很真实。
22、千万不要有任何改变别人的想法,你拯救不了任何人,你也改变不了任何人。
23、不要总是期待有突如其来的好运,所有的努力都有回报就已经很不错了。
24、相亲的女人要得最少,她们只要求你有钱就行。而说什么都不在乎的女孩子,和你在一起完全是对你颜值、家境、性格、能力、学历综合考量的结果。
25、男女关系中,千万不要成为被捧杀的哪一方。否则一旦对方突然不爱你了,由于你已经他产生了情感依赖,你很可能会反过来跪舔挽留。
26、你之所以对半杯水耿耿于怀,那是因为你实在搞不清楚,它究竟是刚好没水加不满的,还是别人和了一半剩下的。
27、你可以不漂亮,也可以不爱打扮,甚至可以很胖;你可以不优秀,也可以不上进,甚至可以很愚笨。但,我不可以。
28、别总拿顺其自然来敷衍自己。真正的顺其自然,其实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绝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
29、任何鸡汤文带来的力量,都比不上一张钞票带给你的安全感。别矫情,你想要的生活,你想要的女人,这些统统不是你想出来的,而是得自己去挣。
30、你背不下来的书,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来的题,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的事,有人今天努力做完。真的太不好意思,你想去的学校别人去了,你想做的大事别人做了,你想娶的女神别人娶了,你想过的人生别人过了。
31、永远不要对别人说三道四,这世上本就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针刺不到你的身上,你永远不知道那会有多痛。
32、爱而不得是最难过的瞬间吗?当然不是!而是你明白你和这个人没有以后,他给过你的,没有给过你的,统统要给另外一个人,而你连眼红的资格都没有。
33、多和在知乎上常给别人点赞的人做朋友。他们一般心思细腻、温柔善良,财运亨通,多和他们在一起,你的运气也会跟着变好!
真实地面对自己可能很痛苦,但它是一切变好的起点。
在面对一些挫折或烦恼时,我们常常会自动开启“自我防御机制”,有时,自我防御机制可以保护我们免受伤害,但过度的自我防御机制,却可能成为我们真正认识自己、收获成长的最大关隘。
01. 有时,人需要短暂地脱离现实来保护自己
生活看似平淡,却充满不确定性。总有些事让我们感到猝不及防,外部现实会随时威胁到自我的稳定。
因此,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并不能够始终面对现实:因为有时候,现实充满了痛楚。我们或多或少,都需要在一些时刻与现实隔离开来,让幻想保护自己。这种机制就叫做“自我防御机制(ego-defense mechanisms)”。
我们可能随时会因为别人说的一句话感到不适,被现实世界的残酷刺痛内心,没有人喜欢不愉快的感觉。因此,一旦感到不适,自我(ego)就会触发防御机制,减轻内心的焦虑不安,保护我们的感受。
长相普通的人,觉得自己特别看重事业上的成功(补偿);内心很在乎输赢和结果的人,特别要表现得无所谓(反向形成);考试考差了,抱怨试卷出得太难(合理化)。都是自我防御机制在运行的表现。它让我们减少痛苦。
然而,防御机制也可能给我们造成巨大的伤害——如果我们不自觉地让自我防御机制运作得太久、程度太厉害,就会令我们过分脱离现实,最终生活在虚假的幻想中,从而基于幻想作出错误的判断、决定、行为,最终让自己的人生陷入不幸。
比如说,你可能因为难以面对自己真实的缺点,一直活在否认中,最终使自己停止成长。也比如,你可能在一段关系中被不断的伤害,但你不愿意相信ta不爱你的事实,幻想ta还爱着你,最终遍体鳞伤。
自我防御机制有很多种,安娜·弗洛伊德指出,各种不同的防御机制好比一个连续谱。一端是最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如否认、幻想和投射(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学会了,不需要成熟的人格就可以实施),另一端是成熟的防御机制,如利他、升华、幽默(表格里有解释),要随着自我的成熟,长大后才会发展出来。
下面这个表格列出了一些常见的防御机制,从上往下依次是从最不成熟到最成熟来排序的(Reeve, 2014)。
不难理解,自我防御机制有时候是自我欺骗和逃避责任。只是这种欺骗和逃避,对于当时的我们来说,是需要的。
例如,当男友抛弃了我,但我仍爱着对方,我会非常痛苦。此时,我会觉得对方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渣男,我没有错。当我这样想的时候,我的痛苦就能下降到一个可以承受的程度。
另外,面对对方已经不爱我的现实,我可能会幻想对方还爱着我,还有再次爱上我的可能。
在这个由内部虚构出的疗愈色彩的幻想世界,外界的现实刺激没有那么剧烈了。渐渐地,直到我的修复力不断发挥作用,慢慢开始能够承受失恋的伤痛,防御机制又会自动化地逐步关闭,让人重新面对现实。
可是,当防御机制开启过久,我们的防御就不再是一种疗愈。如果采取了不够好的防御机制,它会将自我过分地从外部世界脱离,最终我们会失去重新面对世界的勇气和能力。
02. 然而,过度使用防御机制也可能让我们完全与现实脱节,阻碍成长
自我防御机制为了保护我们而存在,但是过度使用它们,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有这样一个案例:
一个初中时原本成绩不错的女生,在有几次考差后,心理上难以接受。她慢慢变得不敢自己考试答题,靠抄袭度过考试。逐渐的,她进一步发展到连平时写作业无法面对自己真实的错误,开始靠“抄”来努力。她买了很多练习题,直接把答案抄上去,并用红笔给自己打勾。
后来,她考上一所很差的大学,难过之余,她觉得自己要更努力,但努力的方式还是疯狂买教辅书抄答案、看网课,不敢自己下笔做任何一道题,也因此输掉了更多的考试。后来她找到了心理咨询师,抱怨为什么自己明明这么努力,生活对她还如此不公。
这个案例中的女生就是自我防御机制开启过度的典型表现。她甘愿像鸵鸟一样把头埋进土里,眼不见为净。这样做固然缓解了她的挫败感和焦虑,但问题依旧存在,并且越来越大得令人难以面对。
因此,我们要指出,防御机制的确可以缓解我们的内心冲突,但并未提供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我们“赖上”防御机制,一直躲在它的庇护之下,那么事实上,我们是在为自己不能接受的冲突找借口,拒绝看到现实,长期之后会形成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像这个案例一样。
不同的自我防御机制,给人造成的影响也不尽相同。选择更成熟、更能适应现实的防御方式是每个成年人都需要的。
比如说,否认属于一种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正如案例中的女生一直在否认,最终无法适应现实。研究证明,一个人经常使用不成熟的防御机制(例如:否认、投射、幻想),对ta的人格发展有负面影响(Granieri et al., 2017)。
在一些情境下,不成熟的防御机制有时也是必要的。比如,在遇到丧亲、突发意外等生活中的重大危机时,你可能会暂时忘记发生了什么(否认)、哭不出来(压抑),这些防御机制虽然不成熟,但是它们能够帮我们活下去。
除去这些特殊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需要成熟的防御机制。
03. 如何辨别自己的防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我们需要学会有意识地辨别,自己使用的防御机制好不好。Valiant 提出以下三点可以作为我们分辨的标准:
要疏导情绪而不是阻碍情绪:
我们要关注和接纳自己的负面情绪,还要对一些可能是防御的“假情绪”保留一份怀疑的态度——比如你以为自己是愤怒,可能你是伤心。如果我们只是简单地压抑或否认一些无法排解的、不愉快的情绪,那么被阻碍的情绪还会卷土重来,支配并击垮我们。好的防御需要情绪的流动和宣泄。
指向长期而不是短期:
不好的防御,或许也能给我们带来短暂的宽慰,但会付出长久的代价。因此我们需要一些可能在当下不能完全消灭痛苦、却在更长的期限中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现实问题的防御机制。
吸引而不是排斥他人:
把你陷入与世隔绝的境地的防御机制,一定不如让你走向求助、和他人形成联机的防御机制。相对来说,预期、幽默和升华,是成熟的、容易带来更多好的影响的防御机制。积极准备以降低焦虑不安;以幽默的视角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不幸;通过艺术创作或者寻求意义,来处理自己的负面经历和感受。
这些都是不需要让我们与现实隔绝,又能降低痛苦感,还能有长期效果的成熟防御机制。你可以在生活中更多地刻意选择这些防御措施。
尽管我们总有时候需要与现实有所隔离,但总的来说,面对现实是健康的自我所必须的。
不要让你的自我防御机制遮盖住你成长的机会。面对自我的缺陷和现实的不足是令人非常痛苦的,但一个人能多大程度承认、接纳现实,就意味着ta能够多快地做出对策性的行动。
真实是一切变好的起点,与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