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有机质是什么
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含碳有机质。它包括各种动植物的遗骸、微生物及其对各种有机物的分解和合成。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固相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虽然只占土壤总量的一小部分,但在土壤形成、土壤肥力、环境保护和农林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很大,从20% 到30% 以上(如泥炭土、东北黑土等) ,到1% 以下或0.5% 以下(如沙漠土、风沙土等)。在土壤科学中,耕层中有机质含量超过20% 的土壤称为有机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20% 的土壤称为矿质土壤。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在5% 以上。
进入土壤的有机质一般有三种类型。
(1)新鲜有机质:是指已经进入土壤,尚未被微生物分解的动植物残体。它们仍然保留着原来的特征,如形态。
(2)分解的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已使我们进入中国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失去了自己原有的形态等特征。有机质已部分进行分解,并且可以相互缠结,呈褐色。包括一些有机质分解反应产物和新合成的简单分析有机结合化合物。
(3)腐殖质: 指微生物分解合成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后的有机物质。它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形态,与土壤矿质颗粒结合紧密,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 。
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转化过程是土壤有机质转化中最重要、最积极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