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材制 | 视角】格物致知,叩问苍穹—携手探索太空

2023-05-07 23:45 作者:青春材制  | 我要投稿

初原载于 爱学习的 青春材制

2023-05-07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在全球人民的注视下,3400吨燃料从33台猛禽发动机喷射而出,重达5000吨的火箭携着巨型烈焰腾空而起,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三台猛禽发动机发生故障并没有成功点火,同时发射不久助推器发生爆破,导致更多发动机产生故障,随后星舰发生爆炸……

  画面源自北京时间2023年4月20日晚上21:45,美国探索公司Space X研发的最新一代运载火箭星舰失败,仅仅发射三分钟后星舰的超重型推进器未能成功分离,在高空中发生爆炸,几十亿美元付之东流。事后引发了全球市民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图表 1星舰发射现场图片


Space X究竟是什么来头?

  Space X一般指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是2002年马斯克投资建立的美国太空运输公司,他的目标是降低太空运输成本,进行火星殖民。它主要开发了可以重复使用的猎鹰1号和猎鹰9号运载火箭,与此同时开发了Dragon系列的航天器。2008年,Space X与NASA正式签署合同,从而保证美国航天飞机在2010年退役后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不仅如此,自2019年起,Space X开始建立结构庞大的低轨网络卫星星链系统,此系统在俄乌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Space X公司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实现了猎鹰系列的火箭从一级回收、一级复用、整流罩回收和整流罩复用。但是这个过程也是充满挫折的,马斯克历经了多次发射的失利、产品实验的失败,饱受外界的质疑和反对。但通过持续不断地尝试、实验、试飞、改进,猎鹰火箭的效率不断提高,同时成本也在不断降低。马斯克的火箭在世界发射市场上具备的竞争力越来越强,携手NASA共同发展,也进一步拉大了美国与世界其它国家航天实力的差距。

  然而,Space X仅仅只是资本家马斯克的宏伟版图之一,除此之外,特斯拉、推特、HYPERLOOP……各行各业仿佛都有他的身影,截至2023年3月,他第三次成为世界首富,他也被冠以“硅谷狂人”的称号……

图表 2世界迄今为止超重型运载火箭方案的类型及其设计载荷

        

航天事业真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吗?

  在世界范围内,马斯克以及他的SpaceX火箭可以说是颇有成就。但是大家可能有所不知,中国也正在建设自己的“Space X”。

  东方空间(山东)科技有限公司于2020年成立,主营业务是太空运输,是一家设计制造运载火箭和新型空天运输工具的公司。东方空间通过研发“引力”系列运载火箭,打造一次性使用,同时可重复使用的空天运输产品便于形成低成本、具有规模化的、高效快捷的发射服务能力,可以说是与起步阶段的Space X有异曲同工之妙。

  2023年4月24日是中国第八个航天日,国内外知名航天人汇集于此,讨论航天事业发展的新格局。在此次大会上,东方空间发布了自己研究的全球固体运力最大的运载火箭“引力一号”,而“引力一号”是由海澜之家冠名——可以说是中国制造业的强强联手,展现了海澜之家的家国情怀,还有对中国航天梦的坚定信心。引力一号作为首创的全固体捆绑式运载火箭,已经成为目前全世界最大的固体运载火箭,其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了6.5吨,较之前欧航局的织女星C的2.2吨大了将近三倍。可以说引力一号是目前国内商业航天领域极少数能满足大规模卫星组网的商业火箭。

图表 3在中国航天日亮相的“引力一号”火箭
图表 4“引力”系列火箭未来规划


        我们总说要弘扬载人航天精神,而“引力一号”火箭的发布可以说真的让人眼前一亮,国家航天事业的发展也可以说不再是孤身一人。东方空间和海澜之家用自己的方式,化身为航天事业的有力“伴飞者”,为中国的航天强国事业添砖加瓦。这次两个企业的合作,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民营企业开始作为中国航天事业的一部分,也将会为整个航天事业贡献不容忽视的一份力量,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中国航天敢上九天揽月

  “1970年4月,我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做知识青年的时候,听到这个消息,当时非常激动。”2013年,刚刚就任国家主席的习近平在参观空间技术成就展览时站在“东方红一号”总装的历史图片前语重心长的说。

  而短短半个世纪,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历经几代航天人的不懈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神州”逐梦、“北斗”环宇、“嫦娥”揽月、“羲和”探日、“天问”探火……我们不断探索外太空的世界,就如同500年前的水手探索新大陆,谁能将脚印踩在太空中,谁就掌握着未来的世界话语权。

  而这一过程注定是充满艰辛的,中国航天事业需要民间力量群策群力,需要更多像东方空间和海澜之家这样的企业作为“伴飞者”,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支持与努力,助力中国航天事业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就如同大航海时代热闹的欧洲西海岸,大航天时代也悄然而至,地心引力可以拉住我们的双脚,但拉不住航天火箭的巨大推动力,更拉不住我们探索外面世界的心。我想,在中国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中国航天事业一定可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格物致知,方能叩问苍穹”!

参考文献:

[1]吴业鹏,焦媛媛.SpaceX的颠覆式创新[J].企业管理,2019(09):67-69.

[2]作者:军武次位面 先别笑马斯克星舰爆炸,我看到的意义恐怕更加深刻 2023-04-24

[3]作者:太空那些事儿 不止星舰,马斯克的一盘大棋 2023-04-20

[4]部分图片及资料源于百度


来源:科技协会   

编辑:新媒体编辑部    艾靖儒

总编:一一一一一一    李晓萌

审核:一一一一一一    白   洁

投稿请发送至:fmmsat@163.com




【材制 | 视角】格物致知,叩问苍穹—携手探索太空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