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赛马娘】【同人】与麦昆的夏祭回忆

2021-12-01 12:31 作者:----Blind  | 我要投稿

不知不觉间已经从热闹的祭典里出来了,在回去的路上经过了一片田垄。

挺新奇的,这种感觉。我和她都是城市里长大的人,从没见识过乡下,因此现在踩在软和却坚实的“道路”上,有种异常的新鲜感。

由我负责的马娘,正走在微微靠前的地方,和我近乎于并行,但又不是并行,因为这条路有些窄。与往日校服和运动服着装不同,她现在穿着私服,白色带荷叶边的衬衫在内,外面是一件淡青色的套裙,领口波洛结的缎带和她芦毛的发色相近。即使走在不那么平坦的田埂上,她的步履依旧平稳,仪态依旧优雅,实在无愧于其名为“目白”的出身。

静谧的夏季夜晚,除了重复的蝉鸣——蝉鸣也成了寂静的一部分——只剩下她讲话的声音,开心地回忆着祭典上的美食与好玩的游戏。

只是在这种时候,我才能窥见目白之槛下的真实。不过是青春期的少女,这种纯真也是很正常的吧?倒不如说,我一直希望她能像今天这样开怀地笑一笑,尽管欣赏美女的笑颜也是我的本意之一。

 

起风了,但并不是经典如玛丽莲·梦露压住裙角的风,而是徐徐的风,只能吹动她鬓角和额前的发丝。

麦昆用手轻轻拨动和抚平那些随风飞扬的发丝,在只有月光的照拂下,一时间显得风情万种起来。我的脚不受控制地靠近了她。

“训练员先生?怎么了?”与之一同传达给我的,还有不知是否为少女体香的气味,混合着夏季独有的草腥味和水汽。

我艰难地吞咽着口水,有点口干舌燥。

刚准备开口说些什么,先前的和风突然变得猛烈了起来,正如我剧烈跳动的心脏。细小的尘土掠过,打断了我和她的交流,我早就准备的说辞也被狂风吞噬了。

她不得不再费一番力气整理自己的仪容。不知为何感到有些煎熬和尴尬的我,如同中学男生一样,转头撇开了视线。然而所见的来时路,又时刻提醒着我她存在于此的影像,当我再次回望她时,已经能感知到自己的炽热了。

 

物候的规律偶尔也是多变的,风也会怜爱着美人。先前的狂风又复归平静,只是敲打着轻柔的节拍。引得清风为之拂动的她,让我投以少许炽热的视线,在这个让人怦然心动的季节。夜幕之下,田埂中的什么也在轻轻摇动着,到底是因为风呢,还是因为她呢。

“请不要动噢。”我低声说着。走到了她身后,帮她把反复别到耳后的头发拢起来,用青色的缎带扎起。无意间指尖相碰,我感到了一阵瑟缩,是她的手,也是我的手。

就这么离开吗?我依依不舍地拂过她的发丝,好像恋人间的温存。

“非常感谢,训练员先生,真是帮大忙了。”她转过身来,如同往常一样,用着敬语,双手合十对我道谢。我分不清她脸上的红润是出于什么。

“哪里哪里……”惯常地,我不好意思地用手挠了挠后脑勺。

“那么,一起回去吧。”她向我伸出了一只手。

“嗯!”我握住了那只手。就像曾经握着那只手走过无数个街道一样,现在走在为她盎然的田埂上。

 

 【推荐BGM:《多分、風》(sakanaction)】


封面:

来自游戏中麦昆个人剧情第七话截图

【补录后记】

写这篇文的时候在想什么?因为听了《多分、風》(《或许,是风》),心情也变得躁动起来了,所以就立刻在脑内构筑了这么一幅情景。

也只能被称作“情景”了,它只负责描摹,传达一种感觉,尽管我以为这感觉很细腻,但也仅此而已了。它没有前因后果,也没有剧情,连“短篇”也称不上,只是一个“片段”。再形象一点,这只是一个场景的素描,而不是一个有着完整剧情的漫画。但也多亏了这种描摹,我得以把所有自己设想的,有条不紊地加入这段文字里,好像一个厨师尽可能地往自己的菜品里填料和调味。

贯穿全文的意象,无非是“田垄”“月夜”和“风”,当然,日本人情有独钟的夏日祭典也算其中之一吧。都道看破不说破,我如果分析这些意象,必然是煞风景的。然而,有时候若不点明,读者或许无法看出,因此我只能折中,在后记里说了。

这片“田垄”是什么?是发生故事的背景,也配合着“风”扬起了些微尘土,但更是“我”的心田。“田埂中的什么也在轻轻摇动着”——“我”的心在动摇(或者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吾心动矣”),“为她盎然的田埂”——“我”为她心花怒放。

“月夜”则要拆成两部分来理解。在“夜晚”会怎样?当视野变暗,我们的所言所行已经自然而然地有了一些朦胧感,而这种朦胧感,正是构建本文的情景,描摹本文要的情感所需要的。有很多浪漫的事情发生在夜晚。那么“月亮”呢?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都对月亮有着特别的情感。中国人倾向于把月亮视作一种“怀恋”或“团圆”,大多是对故乡和亲人的;而日本人,虽然这么说比较标签化,但确实已经把“月色真美”和“我喜欢你”等同了,这是恋人之间的含蓄表达。而无论是哪种含义,都很符合本文。“我”和她之间的关系非同小可,类似于长期陪伴,那么“怀恋”就有了时间和感情的基础;在月色下,她的一举一动令“我”怦然心动,而“我”稍许炽热的冲动也软化为一种含蓄而克制的体贴,这与“月色真美”是不谋而合的。

最后是“风”,夜晚的风把“我”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言行分割成了三个部分。未起风时,“我”无知无觉,然而许多鲜活的情感正是不自知的。起风了,“我”后知后觉,但就在要迈开那一步时,风变大了,或者说“我”内心的某条红线触动了,于是“我”在外界和自身的双重约束下停止了进一步的行动,变得有些“煎熬和尴尬”。事情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我想,是因为爱吧——什么是“爱”?是想触碰却又收回的手,是未经触碰却在颤抖的心。经过短暂的冷却和挣扎后,风变得平静了,正如“我”的心也复归平稳,因此接下来的动作看似平平无奇,但又饱含真情。有许多事情都是要经过这样类似的一个过程:由简到繁,又由繁到简;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又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最后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我”的一系列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过程与之同理,在冲动之后回归平静,才是真正的爱。

这么分析下来,我们或许会不自觉地把“我”想象成一个年长男老师一般的存在,而他似乎对他的学生产生了禁断的感情。但其实解法不唯一,我从没在文中表明“训练员”的年龄与性别(“先生”在这一语境下,无论在中文还是日语中,都可指男士或女士)。也从没点明“我”真实的情感倾向,因为心动而移动脚步,和看到美丽的人事物而移动脚步,这都是说得通的。甚至,哪怕是“心动”,你也无法保证这就是“日久生情”,惊鸿一瞥也能撩人心弦。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去看这段,难免会感到单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的主视角是“我”,所有的叙述都围绕着“我”,有关于她的描绘实在太少——再准确地说,从客观角度对她的描绘太少了。这种单薄是好是坏?我想应该在具体的情境下具体分析,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答案,因为每个人总会经历这种从自己视角去发现他人之美的过程。

写完这段时,我才发现,很多东西不需要说得很清楚。比如“我”和她之间的感情,是单向还是双向,是爱情亲情抑或是简单的冲动,这些都无关紧要,“任君猜想”的魅力恐怕莫过于此吧。况且,拿我们自身的情感经历来说,我们就一定清楚自己的每一种情绪吗?我们仍坚定着自己过去的情感吗?多少人说着“爱”却很冷漠,多少人说着“不爱”却又爱得死去活来,多少人把一时的冲动和自己的臆想混合在一起编造了一个“爱人”,多少人又理性过头地分析,把一个个有缘之人隔离在外。

因而,回归到最初的结论,这段文字不过是一幅素描罢了。我只刻画了那种场景,我只营造了那种氛围,我只想传达这种朦胧的情感,因为这就是我对“目白麦昆”这一死物的所有意识投射。

 

2021.11.17.

19:00补录


【赛马娘】【同人】与麦昆的夏祭回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