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小弟们反应过来了,纷纷表示对华亲善,以色列和韩国亮了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访华取得成功后,引发了一轮新的对华亲善浪潮。近日,媒体报道,美国财政部长耶伦表示将在7月访华,新西兰总理已经抵达了中国,以色列媒体宣布总理内塔尼胡将在7月访华,连韩国都转了风向。
耶伦访华的话题,无非是债务、贸易和汇率,这个我们早有预见。这些仆从国一窝蜂对华表示友好,却是件有趣的事情。美国和自己的盟国之间有着不同的沟通渠道,其中有些是公开的,更多是不公开的。
特别是布林肯这次访华之后。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发生了变化,那么盟国自然要多方打听,了解一下美国现在的对华政策到底是什么套路,美国当然也要向这些盟国做一番通报,免得他们搞错了风向。

现在看来,拜登政府真的要对华缓和,而且布林肯的访华谈得不错。
我们之前也曾经介绍过,日本是最善于见风使舵的。布林肯刚刚离开北京,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就公开表达了对中国的善意,并且提出自己希望能够访华,而当时的韩国还在对中国大放厥词。
布林肯已经离开北京十多天了,看来美国的这些小朋友们已经得到了有关情况的通报,能够对局面做出正常反应了。
《以色列时报》在报道内塔尼亚胡打算访华的新闻中,还提出了一个说法,说他“对华盛顿越来越缺乏耐心”。这是因为拜登政府一直没有邀请他访问美国。这在美国和以色列的双边关系当中,是非常罕见的。也意味着拜登对内塔尼亚胡不太满意。

在中国调停了沙特与伊朗关系、进而促进海湾地区和平的背景下,内塔尼亚胡显然要在外交上有所动作,不能错失了中国主导的和平进程,免得在西亚格局变化中被边缘化。但是,如果没有中美外交大风向的变化,内塔尼亚胡是不敢轻易来中国的。
不但是以色列,远在南太平洋的新西兰也抓住了风向。新西兰总理希普金斯在6月27日就飞来了北京。他因为担心老旧的波音757专机可靠性不高,甚至带了两架飞机,坐一架备一架。希普金斯来到中国后,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接见,对中新关系做了正面评价。这么一来,新西兰的牛肉、奶粉、蜂蜜之类的农产品,就不用担心对华销路了。
完全不出乎人们意料,反应最慢的还是韩国。韩国外长朴振表示,韩国没有必要和中国“结怨交恶”。对于这个迟来的表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还是做了正面回应。在上面这几个国家当中,韩国到中国的距离最近。反应却最慢,这再一次验证了我们此前的那个结论,韩国缺乏成熟的政治文化。

但是不管怎么说,有反应总比没反应强。韩国在这个时候向中国释放善意,或许还不算太晚。下一步,中韩之间在集成电路技术方面、半岛局势方面,以及更多的经贸领域,可以开展一些什么样的合作,也就有了商谈的基础。
此前,我们也提出过一个观点,在对待美国阵营的疯狂进攻时,我们应该把“打狗看主人”这个办法反过来用,也就是“打主人看狗”。只要把主人打服了、认栽了,它的那些仆从们自然也会做出正确选择。
如今看来,美国的这些小弟确实如此。
现在我们还不能说,中美关系已经进行入了良性运行的轨道,但是毕竟看到了一些向好的苗头。美国全面遏制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阻止中华民族复兴的企图,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利用台湾问题来给中国下绊子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斗争把中美之间的关系,从恶性竞争转化为良性竞争,迫使美国去练内功,努力增强自己的科学、技术、工业乃至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综合实力,成为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

在这个过程中也避免不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竞争。世界各国,不管是不是美国的盟国都有权利,自由地和中国开展经济、贸易、科技、文化的交流和人员往来。
如今这些国家是不是能和中国开展正常合作,还要看美国的脸色,我们希望再经过一段时间的斗争,把这一层束缚也消除掉。毕竟,美国的多数盟国与中国没有领土主权矛盾,何必为了美国,影响了自己的对华生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