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历史的教训0051】麻遂之战——秦国该不该韬光养晦?

2023-09-14 15:27 作者:百里钟鸣  | 我要投稿

上期说吕相给晋国伐秦写檄文

大周治下真可谓是人才济济,个个都是大文豪啊

檄文写完了,那就要出兵讨伐

当年晋国新加的三军,在下宫之难后缩编成新军

中军栾书,中行庚

上军范燮,郤锜

下军韩厥,智罃

新军赵旃,郤至

五月四日,联军在麻遂击败秦军,生擒秦将成差和不更(官爵)女父

期间曹宣公病死军中,联军渡过泾水到达侯丽后返回

麻遂之战的失败让秦国伤筋动骨,无法威胁晋国西部

后来的苏秦他们会不会参考这次春秋版的“合纵”呢?

但是在《清华简·系年》第十六章里说

厉公先起兵,率师会诸侯以伐秦,至于泾。共王亦率师围郑

厉公救郑,败楚师于鄢。厉公亦见祸以死,亡(无)后

意思是晋国讨伐楚国盟友秦国

然后楚国只好攻击郑国来逼晋国从秦国退兵来救郑

所以撕毁弥兵盟友的晋国而非后来的楚国

同时,也暗示楚国根本没有出卖秦国,而且还打郑国来救秦

唉!要是能挖出来晋国的《晋乘》

或者楚国的《梼杌》(táo wù)这种晋楚史书就好了

但无论怎么讲,和平也就维持了几年

晋国在麻隧之战重创秦国后

楚国也打退几次吴国,后来还扶持越国

所以,华元的弥兵之会付之东流

晋楚再一次因为郑国打起来了

2121/-577年)

先是郑国伐许,而楚国作为许国的保护国,自然出头护他

(2122/-576年)

于是楚国就要出兵北上打郑国

当时,子囊说背盟不祥,毕竟咱们刚和晋国签订和平盟约

他的意思是,郑许冲突,我们要是参与必然会招来晋国

子反则说有利我就打,管什么盟约?

毕竟坐视下去,郑国就要吞并许国了

而申叔时已经老了,听到子反的话感觉大事不妙

楚国北上攻打郑国后(暴隧),然后继续打卫国(首止,从宋境回?)

郑国反击时,栾书也想此时打楚国,毕竟现在晋国已经压服了狄齐秦

韩厥劝住了他,说让楚国人再多点罪恶,民众背叛时,看谁还为他打仗

这个时候华元也没空挥舞和平协定了

除了知道此时不具备和平的环境

另外就是宋国出事了

本年六月宋共公去世,宋平公继位

此时宋国大臣里

公孙师是宋庄公后代,简称庄族

华元,华喜是宋戴公后代,简称戴族

鱼石,荡泽,鱼府等人是宋桓公后代,简称桓族

荡泽想削弱公室,先杀了公子肥

右师华元说自己失职呀,我通电下野!

然后就往晋国去了,也有说法是去晋国搬救兵

鱼石想阻止华元离开

鱼府则说,如果华元回来,他必然杀荡泽,到时候我们桓族也会遭殃

他的意思是华元识趣离开对我们有利

鱼石摇摇头说:华元这个人我了解,我就是答应他打荡泽,他也不敢

再说,华元有大功,要是逼走了他,我们桓族会倒大霉的

如果华元真的下手,那他也会放过向戌,我们桓族依然会保留一部分

然后鱼石亲自去追华元,果然,华元要求讨伐荡泽

鱼石答应了,华元回来后和亲信带着国人杀了荡泽

这个时候鱼石他们害怕了,逃离国都后被华元派人挽留

最后华元亲自去劝时,还是不同意,华元离开后

鱼府说,现在不回去这辈子都回不去了,刚才我观察华元

他眼睛乱转,想来是有其他打算了,如果是不接纳我们了

这可是最后一次回国都得机会了

大家爬上小山坡去看时,果然,华元已经决水关城门了

桓族人只能投奔了楚国

但华元也如同鱼石预料的一样认用向戌

除了宋国桓族人投奔楚国

晋国伯州犁也在本年去楚国了

他父亲是伯宗,受到三郤的诬陷而被杀死

伯州犁回想自己母亲的话,父亲为国为民尽职尽责,因为说话太直

母亲说过,他这样子下去必然遭灾

所以到了楚国后,伯州犁痛改前非

以父亲的正直为反面教材

从之后的人生看,他颠倒黑白,暗中作弊,创造了上下其手这个贬义词

还在楚国官运亨通,混到了太宰

伯家很有意思,每代人都很极端,之后会说他儿子孙子的事情

到了冬月,范燮,高无咎,华元,孙林父,公子酉,邾人在钟离会见吴国

这段时间,吴国可以说得上是可靠的盟友

在东方天天给楚国制造麻烦

而本年末,许国因为长期被郑国打,就和楚国商量

我干脆离开这吧!然后在公子申的帮助下,直接把国家迁到了叶城一代

总结本期

头号倒霉蛋秦国,楚国是否出卖秦国不是重点

晋国与楚国暂时讲和的目的就是为了搞定秦国

但秦晋已经打出血仇了,和谈这种事想想都挺天方夜谭

就算签订了,估计没几年还会作废

从马后炮角度看,秦国还是韬光养晦,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说人话就是苟着,默默等待天下有变,比方晋国自爆时

再倾关中之兵以趋河洛,将河西之众以向河东

关东诸侯孰不争相割地以贿秦乎?

诚如是,则周室可灭,帝业可成矣~


【历史的教训0051】麻遂之战——秦国该不该韬光养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