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良时代的“彼世”情形
「奈良時代の“あの世”事情」奈良文化财研究所(奈文研)
幼年时代无论是谁最少也被说过一次“说谎的话会被阎魔大人拔掉舌头!”吧。阎魔大人是彼世的裁判官。裁判官是包含阎魔大王在内的10人,被称为「十王(じゅうおう)」。人死后接受十王的裁判,裁定是「極楽往生(ごくらくおうじょう)」,还是进入天道、人道、修罗道、饿鬼道、畜生道、地狱道的「輪廻転生(りんねてんせい)」。如此这般,我们所知的包含阎魔大王的十王和轮回转生的思想广为传播,是在平安时代后期左右的事。985(宽和2)年惠心僧都·源信著「往生要集」阐述了极乐往生之道。以其中所描述的极乐、地狱的世界和阎魔大王的姿态为基础,大量的绘画和雕刻被创造出来,渐渐为人们所知。
那么,在极乐、地狱的概念渗透以前的“彼世”世界是如何被思考的呢。将其答案传递给我们的图像,残留在推定制作时间为760年左右的位于奈良县东大寺的二月堂本尊光背上。
所谓光背,是佛所散发出的光的表现。二月堂本尊光背是铜制,两面都有线刻的图案。因为1667(宽文7)年的火灾而破裂,在近代又将其破片复原成原本的形态,指定为重要文化财产。奈文研受于明治~大正年间在日本美术院从事佛像修理工作的菅原大三郎的资料寄赠,其中就有复原之后作成的此光背的拓本(写真1)。

光背的一面上,从上部到中部描绘了佛菩萨,下部描绘了地狱。这是印度佛教的世界观,在佛教世界的中心耸立着名为须弥山(しゅみせん)的山峰,在其上各部分居住着佛菩萨,距离须弥山遥远的地下存在着地狱,这样的须弥山世界使用线画表现了出来。仔细观察地狱的部分,可以确认描绘着饿鬼与烈火、火焰中的亡者的头盖骨(写真2)。和平安时代以后的地狱相比虽然是简单的描写,但其恐怖的模样与现代的我们所想象的地狱是共通的。奈良时代的代表的地狱的作例,虽然仅有此东大寺的二月堂本尊光背的图像,但是也昭示了奈良时代也有地狱世界的概念存在,通过图像与佛所住的世界一起被传承下来。

另外,在飞鸟资料馆,展示着从奈良县明日香村石神遗迹出土的须弥山石(写真3)。这是飞鸟时代的石造物,表面可以看到有山脉的表现,所以认为这是代表须弥山。像这样,奈良有着表现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的“彼世”的文化财产,继而也有平安时代以后的真正的地狱的作例。欢迎大家都透过奈良的文化财产一窥彼世之端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