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能不能盈利 (上)?
B站到底能不能盈利一直是排在首位的看空理由。先说结论,我目前认为(强调主观、以后可变、可能会错)B站可以盈利,但2025年前不太可能。
1.视频网站只会烧钱, 不可能盈利。
因为爱优腾烧了十年的钱也没盈利,所以得出B站也没办法盈利的结论。这个质疑的核心是内容成本。长视频平台烧钱的原因是OGV(机构制作的视频)占比太高,而OGV的内容成本太高。然而B站90%以上的内容是PUGV和UGV(用户制作的视频)。B站的收入不依赖大会员,因此B站不需要像长视频那样大量采购和制作OGV,内容和版权成本比长视频网站低很多。

作为内容成本的大头,B站番剧(日本连载动画剧)的采购价格一直在下降。主要是因为 1)爱优腾发现采购番剧的ROI太低。B站能看的,他们在B站看;B站不能看的,他们看完就回B站(俗称B站难民)。所以这两年大大减少了和B站在这方面的竞争;2)2021年4月起,国内开始严格执行海外动画“先审后播”。这个对B站大会员收入肯定是负面影响。如果买了大会员还只能看删减延迟版,那一部分人就会选择看盗版。从2021Q2和Q3财报看,大会员的数量还是在增加,但大会员/MAU占比在下降。可能更明显的影响要到2022Q3,也就是一年会员到期的时候才能看出。但“先审后播”也巩固了B站在日本番剧行业的话语权,可以进一步压低采购价格。原因首先是该政策导致制作方要制作完整季内容再送审核,预支成本大增,国内几乎只有B站愿意承担;二是B站2019年末在南京成立了江苏幻创动漫文化有限公司,作为南京市委宣传部重点招商引资项目,该子公司7天就拿到了《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B站从此可以在江苏广电总局进行送审,而不用在广东、北京、上海这些每年有大量任务积压的地方排队,因此B站的番剧获批速度很快。具体可以读两篇文章。《动荡的四月新番:“先审后播”不再是“狼来了》https://www.huxiu.com/article/423716.html 和《日本动画番剧先审后播已经落实了一个多月,目前来看究竟是利是弊?》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11665128

其次,国内影视行业的版权和制作费用也在下降。2017年起,影视版权价格被爱优腾炒的高的离谱,动不动就制作成本上亿。其中演员的片酬占比很大,甚至可以达到制作成本的70%。2020年出台的限薪令把演员片酬限制到40%,加上最近对娱乐行业的监管和资本的冷静,让国内影视作品的制作和采购费用都在下降。除了跨年晚会和S级综艺,B站的OGV几乎没有大牌明星,每部OGV的成本远低于爱优腾的综艺和长剧。除了《风犬少年的天空》和《最美的夜》,我并没有看到B站在其他平台上大量宣传自己的OGV,所以我认为即使加上相应的销售费用,OGV业务整体也可能是盈利的。在2020Q3电话会议上,李旎表示“B站前三季度OGV的现金流为正。 B站会继续在OGV方面保持精品化,IP化和生态化,同时关注ROI和付费的转化。”


那么B站OGV到底能不能盈利?我们算一下。
假设OGV的收入= 会员收入(排除OGV中的广告收入),OGV成本=内容成本,那么OGV毛利润= 会员收入- 内容成本。


也就是说,即使不算OGV带来的广告收入,B站大会员的收入从2021年起就可以覆盖所有内容成本。
侧面验证一下。2021Q3的大会员数是1820万,2020年报披露的月均大会员收入是11.3元。假设这个数字不变,那么2021前三季度大会员的收入就是18.20 X 11.3 X 9 =1,851(百万),也就是18.51亿,略低于前三季度内容成本18.66亿,基本也是收支平衡。前面提过,B站很少在外宣传自己的OGV,因此销售和销售费用应该不高(找不到相应的数据支持),如果加上广告收入,OGV整体应该是盈利的。

总之,B站不是长视频平台,收入不依赖OGV,内容成本可控。B站2021年起的OGV可能已经是盈利的。
2.销售和营销费用支出太大,每季度都新高。


B站最近的亏损的确主要来自于销售费用的飞涨。销售费用能不能降下来,是判断B站能不能盈利的第一个关键点。我个人目前(强调主观、随时可变、可能会错)认为这个比例会从目前的31%降到破圈前的20%左右,时间点在2024年达到4亿MAU之后。
原因是首先B站的留存率一直很高,在80%以上,所以不需要像流量平台那样,不断靠营销活动拉新人进来。比如, 2020年和2021Q3,B站的销售费用占比分别是29%和31%,对比快手的45%和54%。即使把内容成本也算进B站的获客成本中,B站2021年每个新增MAU的成本只有快手的1/4到1/3。


另外, B站近两年销售费用的增加主要来自于营销支出,目的是趁着疫情和《后浪》的轰动破圈效应,快速提高用户数量,尽早达到4亿MAU的目标。4亿MAU也基本是B站用户数量的天花板,营销支出对MAU增长的边际效益会越来越小。我相信管理层会有意让销售费用占比降下来。


总之,飞增的销售费用确实是B站近两年亏损的主要原因,但这是暂时的。B站已经成功破圈,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综合视频平台。我认为B站的销售费用占比会逐渐下降,在达到4亿MAU目标后,会降回到破圈前20%的水平。
3.B站毛利率太低。
除了销售费用,另外一个原因导致B站亏损的是低毛利率。这是个硬伤,商业模式决定的,短期很难改变。

互联网公司变现方式中,游戏和广告是毛利率最高的。以腾讯2021Q3为例,增值服务的毛利率(主要是游戏)是53%, 广告毛利率是46%。拥有游戏业务是B站与其他视频平台最大的不同,但2021年B站毛利率一直在下滑,原因就是高毛利率的游戏业务占比下降,低毛利率的大会员和直播业务占比上升。


2021年批准的游戏版号越来越少,尤其是2021七月份一直停发到现在,导致B站游戏业务收入增长几乎停滞。同时为了吸引更多的Up主开直播,B站提高了直播打赏的分成。直播行业的规则是55分,B站应该是73分(没官方数据支持),甚至2021Q3对于第一次直播的Up主,做到了91分(主播拿9)。
2018Q4电话会议,CFO披露过B站独代游戏的毛利率是55%;直播的毛利率不高,这点在虎牙斗鱼的财报也可以看出来,都不到20%。CFO预测如果以后游戏收入占50%,广告30%,增值服务20%的话,毛利率可以达到40%,也就是腾讯近些年的水平。但关键是,B站游戏业务2021年后几乎没有增长,收入占比从2020Q3的40%直接下滑到27%,远低于目标50%。



CFO 说直播和游戏毛利率有提升空间。我认同直播毛利率有提升空间,但游戏短期很难,除非能继续拿到几个《FGO》之类的爆款独代,或者有一批自研游戏成功。
另外,之前我也写过,B站的游戏业务是我短期(3年内)最担心的业务,没有之一。由于版号限制,游戏供给越来越少,游戏开发商的话语权不断增大,B站为代表的渠道和发行商能拿到的分成比例会越来越小。游戏数量减少,分成又减少,B站现金牛《FGO》和《碧蓝航线》等老游戏生命周期也快到了,B站以代理为主的游戏业务未来都会很难。所以B站必须自研游戏。陈睿在电话会议中也说过,自研游戏未来会贡献B站游戏收入的50%。但B站的游戏自研实力和效率目前看不太行,中间还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和时间。
能不能提升游戏收入占比是判断B站能不能盈利的第二个关键点。我认为可能2年内,B站游戏业务的增速会一直低于非游戏业务的增速,占比会继续下降。
如果游戏收入占比上不去,那是不是就没办法提高整体毛利率了?
不是。广告毛利率也很高。B站的广告收入占比一定会继续提高,从而抵消游戏下滑对毛利率的负面影响。另外,B站可以通过降低收入分成成本来提高毛利率。收入分成成本能不能降下来,也是判断B站是否能盈利的第三个关键点。

B站的收入分成成本非常高,21Q3占到了总收入的41%。收入分成成本包括3部分:1)支付给游戏开发者的费用;2)应用商店和支付平台的渠道费用;3)给Up主和主播的分成。给游戏开发者的费用前面说过,在游戏供小于求的趋势下,分成比率只会增加;应用商店的渠道费B站控制不了(苹果30%,安卓50%);支付平台主要是微信,我查了下费用仅0.6%,下降空间不大;所以唯一有下降空间的就是给Up主和主播的分成。
那么在收入分成成本中,给Up主和主播的分成占多少?
这是B站财报让我最不解和不满的地方。收入分成占了整个收入的41%(注意,不是收入成本的41%),B站却不公布更多细节。所以我只能猜了(Educated Guess)。因为这个比例很重要。
假设收入分成 = 直播分成率 × 直播收入 + 游戏分成率 × 游戏收入+ 广告分成率 ×广告收入
也就是Y= aX1 + bX2 + cX3, 然后做线性回归。


由于分成率每个季度都会变,所以上面得到的分成率一定不太准确。但基本能得出, B站目前的分成成本中,直播和广告占主要部分。

我认为游戏业务的分成率是很难降下来的。如果现在B站的收入分成支出中,游戏业务的分成率高还占大头,那么今后也很难降下来,最终毛利率就很难提高;但如果直播和广告占主要部分,而且分成率很高,那么以后可以降低这两个业务的分成率,从而降低分成支出,改善毛利率。
换句话说就是: B站以后可以降低给Up和主播的直播和广告分成率,来提高毛利率。
总之,目前B站的毛利率确实不高,主要是因为高毛利的游戏收入占比下降和高达41%的收入分成成本。B站游戏业务占比短期很难提高,但广告增长可以抵消游戏对毛利率的影响。B站未来可以降低给UP和主播的收入分成率,来降低收入分成成本,从而提高毛利率。
声明:我非专业人士。持有B站,会有禀赋效应。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独立思考,独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