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积粮 深挖洞 不称霸”,河底时空之旅 穿越浑河隧道

2021.3.27 沈阳城市探险No.0 学校解封解封的第一个周末,憋得太难受了,光速出发。
相机在家,所以这次摄影设备只有手机。考虑到隧道内部空间比防空洞要开阔的多,之前的手电可能不够用,特意带了一把最高亮度能达到1300流明的手电。可惜不兼容干电池,只能背个充电宝撑续航。

学校太偏僻了,换乘两辆公交,花了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按地图的指引,来到了浑河隧道的北口,也就是浑河的北岸边。

虽然在市里,入口附近却偏僻的很,都是大片征地尚未建设。路过一个曾经的蛋糕店,感觉挺有意思的,拍了下来。

看浑河隧道的“今生”前,先说说“前世”。
浑河隧道,开工于1974年12月24日,完工于1975年8月23日,是沈阳第一座过河隧道,1999年允许民用,仅于8时至20时对行人开放,2002年关闭。 ——摘选自维基百科.浑河隧道
全长1640米,洞宽8米,行车高度5米,占地面积55560平方米。是中国早期战略级原油管道工程八三工程的一部分,隧道下埋着两排输油管道,也叫八三隧道。八三隧道也是当年重要战备设施,是沈阳历史上第一座过河隧道,1999年允许民用,现已封堵禁行。——百度百科.浑河隧道
简单说,一个曾经是国家重要战备设施,后转民用,现已废弃的隧道。从开工算起,这个隧道已经有47年历史了。
看一张宣传画,视角就是隧道的北入口,可以看到这个隧道曾用于通车。

去的时候是个大晴天的下午,隧道入口的院子都是砸沙包的小孩,因为不想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拍摄他人照片放到网上,这里就不给照片了,放两张三月初朋友初来此地踩点的照片。
照片拍摄于三月初,还在下雪,可以看到地上的积雪。可以看到一个废弃的收费站,收费站棚子上的字已经脱漆生锈,写的是“浑河隧道收费站”。


再往前走就到了隧道入口处,上书“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标语,时代感便油然而生。这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反侵略战争准备和外交活动的基本方针,于1972年提出。而这句标语又化用自明代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不多说,跑题了。
这天天气很好,天很高,周围有嬉戏的儿童,也有散步的老人,就好像隧道不存在一样,已经被人遗忘。

入口处被木栏围住了,不过早已被人扒开缝隙,显然这也算是个“著名景点”了。进入隧道首先是一段在河岸上的地上部分,因为两旁和上面都开了窗户,还是十分明亮的,只是玻璃已经破败不堪了。

隧道真正的入口上写着浑河隧道四个字,不过也褪色的厉害。如果里面没有被截断的话,可以一直走到浑河的南岸,路程足有1.6公里。

进入隧道的内部,温度变得很低,应该是不到10度了,看来洞都一样,冬暖夏凉。而进入隧道内部,也就意味着现在已经走在了浑河的下面了,头上就是流淌的浑河水。
网上说洞宽8米,而且如果当时用于双向通车的话,应该只能容纳一车道,和现在的隧道自然是没办法比了。不过对于徒步行走来说,还是很震撼的,毕竟以前怎么会有机会在隧道里面徒步行走呢。
前面一片漆黑,完全看不到隧道的另一头,希望能从南口出去,不然只能原路返回。

仔细看上面那张照片,可以看到隧道顶靠两侧的位置都装有照明的大灯,放大图片仔细看应该可以看到(up主忘记给大灯特写了,实在是失误)。下面这张图是一位叫“老抛”的人的新浪博客上面的,照片拍摄于2007年,可以看到那时候隧道内还有部分照明,不过可能因为接近停运,照明并没有全开。

这个是位于隧道正头顶的东西,看起来也像是灯具,不清楚具体。可能是和两侧大灯配合用于照明。

再看一张1989年的老照片,或许这个更能展现浑河隧道正常运行时候的样子。↓

用于排水的下水道,在隧道两侧均有设置,密度很大。结合隧道入口有进水和淤泥的痕迹,可能在夏天下雨的时候回出现倒灌,所以需要及时排水。

一个没上锁的门,里面有水管和一条很深的水渠,应该是联通隧道的下水道,一股污水的味道,恐怕是积了几年几十年的污水吧。水渠很深,水很浑浊,看不到底,比较危险,所以没有靠近拍摄。


随着逐渐深入隧道,隧道顶部出现了很多破损的情况,钢条生锈断裂,天花板脱落,填充物掉了出来。

继续往前走,隧道的损坏越来越严重,天花板几乎完全脱落,钢条几乎要垂到了地上,填充物也掉的到处都是。
因为掉落物几乎已经封路了,而且为了防止被坠物砸伤,只好沿着隧道的边缘行走,因为隧道边缘是水泥材质,看起来还十分坚固。


安全出口指示牌,看来已经很久了,褪色成荧光粉的黄色。

果然在哪里都能看到到此一游。

在隧道的中段发现了另一间屋子,门曾上锁,不过也只能说是“曾”,因为被人剪断了。里面有一个配电箱,看来是配电室,用于控制隧道内部供电。里面还有水管、闸门、电缆,总之应该是隧道的一个控制结构。
因为专业不对口,看不出什么门道了,还有一股橡胶老化的味道,走了。



之后的路程就没什么惊喜了,基本可以说是前半段的对称结构了,破损的顶部、低气温、对向的排水渠房间。唯一不一样的是随着身后的光点消失,前面出现了南出口的光,看来有希望从南口出去。

随着光电的扩大,up走出了隧道,现在应该已经到浑河的南岸了,南侧的口同样写着浑河隧道四个字,不过看起来很清晰。
地面上有很多泥,看起来南口雨水倒灌很严重。

南入口有一堵矮水泥墙,显然是隧道停用后建的,不止是为阻挡闲人进入还是为了防止雨水倒灌。不过据我所知,拦人没拦住。
南入口顶上同样也写着标语,“备战备荒为人民”,一句诞生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标语。

南院看起来也早已搬空,无人看管,而且似乎鲜有人至。一些禁止机动车通行和转向的指示牌随处可见。




出了南院,抬头看见了东塔桥。
东塔桥位于沈阳市区的东南部,浑河城市段上游,距离长青桥3公里,距离王家湾桥2公里。东塔桥工程北起二环路,南至祝科街,全长1460米,其中桥梁长800米,北侧引道长320米,南侧引道长340米。于2018年8月20日通车。
东塔桥是沈阳“一河两岸”综合规划第一批启动建设的重点项目,兼具交通和景观功能。——摘自百度百科.东塔桥


同样是支持步行和机动车通行,不过比浑河隧道宽阔得多了。显然浑河隧道已经完成其使命,正在角落里慢慢被遗忘了。

河边还有放风筝的人,突然想起了“我们不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年代,而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这话。

扯远了,这次探险就到此结束了,沈阳的第一次探险,当然应该不是最后一次。成功穿越隧道还是蛮惊喜的,只是中间有点单调,少了点惊喜。
下次探险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暂时没有找到合适的地点,如果在看文章的你有好的地点,欢迎在留言区或者私信告诉up,不胜感激。
最后希望看到这里的读者点赞支持一下,当然也可以直接一键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