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边的船厂也要加力了!


我们批量造海军主力舰,其实并不是从进入新世纪以后才开始下饺子。其实以前也批量造过。最大的一个批次,就是建造了接近20艘的051驱逐舰!这其实是海军第一种国产的大批量主力舰艇。到今天还没有彻底的退完。有一点似乎比当年的建造总数量更有价值,这就是这些051是分北中南三线建造的。所谓的北,就是大连造船厂;所谓的中,是上海的造船厂;更关键的是所谓的南,自然是当年的广州造船厂。到了今天,北边和长江口的大厂,仍然在制造大批的神盾,甚至直接建造载机大船。实力越来越强大。而与这2家相比,当年同样可以造驱逐舰的广州的厂家,这些年来,却只造了不少的054A、056轻护和更多的军辅船。难道最南边的主力厂技术水平下降了?根本不是。珠三角是现在国内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工业综合实力绝对不弱。

绝对没有理由上个世纪就能造很好的主力驱逐舰,到今天反倒造不出大舰了。目前一直没有接新神盾驱逐舰和更大吨位舰艇的主要原因。明显是两个方面:首先是老厂区的所谓“烧鹅厂”,厂房系统一直没有大的更新,只有陆地船台而没有超级大坞,很难开展建造更大型的主力舰。现在的054A护卫舰的吨位都比当年的051大,而厂房船台又施展不开,甚至桅杆顶部都比厂房顶棚高。下水还需要浮船坞的帮助。现有条件也只能建造5000吨级别以下的护卫舰。为此自然是要搬迁到龙穴岛的新厂区,这里港阔水深,有数个30到50万吨的超级大坞,不用说驱护舰,就是10万的载机大船也完全可以建造的开。不过重新获得军品资格认证是一个比较费时的过程。于是就先建造了2艘5万吨级的巨型补给舰。不过补给舰和主战神盾对比,还是有不小的差距的。
后来又有神盾舰艇在这里进行维护。能维护某种主力舰是未来有能力建造这种船的基础。预计在未来2到3年内,这个珠江口的超级造船基地将发挥他的巨大作用。未来载机大船的部署重点在“西洋”,说白了就是当年的郑和航线。而主要深水母港也只能在南边,因此通过就近实现能造能修,是绝对不可少的战略步骤。那么3线同时上马神盾甚至载机大船,是否会导致资金和配套系统压力太大?其实这种看法在过去也许合理,现在看来已经是必然手段!外部大环境要求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发展。一旦摊牌,现代技术条件下再想按部就班,安安静静的造载机大船?基本没有这种可能性。只有手里有了更多现成的、管用的大家伙,摊牌的代价才会最小,才能一次性彻底解决数百年的问题!超级大国现在能按部就班,恰恰是因为在从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末,这短短十几年中,疯狂的造了9艘,包括小鹰级。

正是因为在短期内有了如此丰厚的存量资产,才能在以后的50年间,不紧不慢的造尼米兹级。都这样了,现在还嫌7年更新一艘福特级太慢,准备加快到7年更新2艘!趁着现在全球民船市场全面低迷,吨位船价最低的机遇期赶快大干快上。既能保持产能,又能拉动内需,还能彻底解决海权问题,可谓一举三得!如果能在未来3年内实现3线暴兵,将大大增加我们的战略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