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篇关于昆德拉的随笔

2023-09-12 23:19 作者:Lit_费米子の选择_on  | 我要投稿

翻出了高中时写的课前分享,胡乱写了一些文章。下面是正文

而存在,存在即幸福。存在就是:变成一口井,一个石槽,宇宙万物像温暖的雨水,倾落其中。

——米兰·昆德拉

(有删改)


       昆向我们形象地描述了“存在”的含义:“存在即是幸福”。囿于当下时潮,我们常陷于“虚无”之争。所谓“虚无”,是对一切的否认。这种虚无之风,如余光中所言,也“吹走了一切固有价值”。而我们,往往因为各种挫折,各种失败而失去对生活的信心,并逐渐怀疑起自我存在的意义,甚至在虚无前徘徊。对于昆的这句话,或许我们无法涉及哲学层面的“存在主义”与思辨,但或许我们像昆德拉一样,换一个角度面对“存在”。

        犹如明月挂于天际,苏子有云: “月有阴晴圆缺”。诚然,古往今来,有无数人曾为那一轮缺月忧愁叹息。虽说月光是太阳给予的,但它仍不失自有的价值。即使阴影扭曲,切割它的形状,但它仍能行于自己的轨道,周而复始地轮回。月有阴晴圆缺,而非月是阴晴圆缺:是外在的太阳光,改变它的明暗;是外在的我们让“阴晴圆缺”的现象里,多了“悲欢离合”的情感价值。毋庸讳言,月亮表现出各种模样,承载纷繁的情思——但那不是它自身赋予的价值,它自有的价值,便是他存在于银河系的一隅。因此它无需为外界的价值裹挟,不必为“古难全”之事终日疲倦,在朝夕往复的岁月里,苦苦惆怅,自失于虚无境地。苏子亦有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明月也应是如此想的罢!

       它存在着,所以它幸福。

        我们往往看着自己,那个自以为常需要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的自我。像极了《德米安》中那只挣扎破壳的雏鹰,面临内心世界的崩溃,也面临额头上被标记叛逆者的“该隐”记号。们背负着生活带来的痛苦和快乐。所谓“大起大落落落落落落落”,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是喜是悲,都像来自外在的负担。相信在某一刻,特别是情绪低落时,,你大抵会怅惘:在这之间我们得到了什么?而这样想着,忧郁就油然而生。诸君啊,何不回视明月?“阴晴圆缺”不是它的本质,只是它展现出来的样子。那些起伏不过是我们在生活中展现的样子,而你,我,我们,还是一个个存在着的个体,想一想,“存在既幸福”呀!

        诚然,大抵有人会认为这样的想法很虚。不必虚无,昆也为我们开辟了一个方向。

       “变成一口井,一个石槽,宇宙万物像温暖的雨水,倾落其中。”

       “唯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存在的价值,不是外在要求的为什么存在,而是自我由内向外所确定的,这样的确定,需要我们“变成一口井,一个石槽”。为什么不是一座屋,一座棚?因为我们想让宇宙万物倾落其中,耳得之,目遇之,自我赋予其意义,自成气象,这就是我们自我的存在。乔达摩何曾不是在流水边静卧,在世俗情爱中追寻过存在意义?他最终重新认识自我,彻悟生命:接纳一切,成为自我。

        况且我们都来自于宇宙。如卡尔·萨根所言:“我们每个人都是星辰”。我们由万物组成,自然就有万物自有的价值。因此让自己置身在星辰大海中吧,不为体验渺小,而为与万物共息,自然而然觅得存在的价值。看那《庆祝无意义》中的阿兰,渴望向外界寻求价值与意义,随着这一切追求消失为虚无,阿兰也才慢慢从这所有的虚无里生出了自我主体意识下所赋予存在的意义。我们无须将存在的价值寄予于身外:变成一口井,重返宇宙万物之中,体会“温暖”。这便是存在,自我的存在。

      化身为一口井——

      井中捞月,儿时以寓言笑之,

      现在来看,也挺幸福的。




一篇关于昆德拉的随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