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内实战:冷哮


冷哮:舌淡、苔白腻
主症:呼吸急促,喉中哮鸣如水鸡声,痰色白,稀薄而有泡沫。
冷哮证
寒痰:感受了风寒,饮食生冷,体质原因,阳气不足,病因于寒、素体阳气不足,痰从寒化,表现为寒痰伏(犯)肺、肺失宣降,表现为寒痰的冷哮证,或者是寒性的哮喘。
病因于寒,素体阳虚,痰从寒化(寒痰可以损害肺、脾、肾的阳气),长期哮证的病人,大部分以寒哮为主,因为他有一个反复发作的过程,那么肺、脾的阳气逐渐受到了一些损害,所以以寒为主。


舌诊上焦:
胸闷气短:舌尖为心肺,舌质胖,舌尖苔薄白,为肺气虚,心阳不足,气血亏虚。
慢性咽炎:舌尖中部凹陷,多为慢性咽炎。
头晕晕乎乎,头沉如裹:舌胖,苔白腻,痰浊蒙窍。
舌诊中焦:
胃胀、纳差:舌中部凹陷为脾胃虚弱。
舌诊下焦:
腰膝酸软,下肢冷:舌质胖苔腻,为肾阳不足,阳气不达四末。

证机:寒痰伏肺,遇感触发,痰升气阻,肺失宣降。
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
方药:射干麻黄汤

临证须注意寒证与热证的互相兼夹与转化
寒痰冷哮久郁也可化热,尤其在感受外邪引发时,更易如此。小儿青少年阳气偏盛者,多见热哮,但久延而至成年、老年,阳气渐衰,每可转从寒化,表现冷哮。
虚实之间也可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一般而言,新病多实,发时邪实,久病多虚,平时正虚,但实证与虚证可以因果错杂为患。
实证包括寒热两证在内,如寒痰日久耗伤肺脾肾的阳气,可以转化为气虚、阳虚证;痰热久郁耗伤肺肾阴液,则可转化为阴虚证。虚证属于阳气虚的,因肺脾肾不能温化津液,而致津液停积为饮,兼有寒痰标实现象;属于阴虚的,因肺肾阴虚火炎,灼津成痰,兼有痰热标实现象。兼腑实者,又当泻肺通腑,以恢复肺之肃降功能。因肝气侮肺,肺气上逆而致者,治当疏利肝气,清肝肃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