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搭建动态知识系统:卡片盒笔记法的工作流程及Obsidian实践

2023-06-25 21:13 作者:酷口家读书会  | 我要投稿


hello

大家好

我是Echo

上个视频我提到了

我搭建个人生产力系统的工作流程是收集、整理

创作和分享

也提到了我搭建的是一个动态知识系统

主要方法是采用知识块加链接的方式来完成

这个想法

主要是来自于卡片盒笔记法

我对卡片盒笔记法的理解

我曾经认为卡片盒笔记法的重点在于

它是在优化我的工作流程

毁掉好几个Obsidian知识库之后

我现在对它的理解是

卡片盒笔记法的重点是在于搭建一个知识系统

而不仅仅是一个工作流程

这个视频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对卡片盒笔记法的理解和应用

我的工作流程和我的笔记软件是如何相互配合

去搭建我的动态知识系统的

卡片盒笔记法是一个记录和组织文字卡片

以便于后续创意生成的一个系统方法

是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发明的

阿伦斯写的这本书

让卡片盒笔记法被更多人所熟知

很多知识管理的博主和笔记软件的创始人

都曾经提到过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还有他超高的一个生产力

卢曼的方法看起来非常简单

一个装载文字卡片的笔记抽屉

卡片盒

一个文字卡片和独特的卡片链接方式

同一张卡片呢可以根据多种链接

放置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

就形成了卢曼的卡片盒笔记法

卢曼的时代

它的工具只有纸、笔

还有他的卡片盒

卡片盒呢就相当于一款软件

现在我们可以选择带有database的模块化笔记

带有关系图谱的双链接笔记

或者是带有无限白板的可视化笔记

卡片盒是一个看得见的工具

还有一个看不见的工具

就是工作流程

我将卡片盒笔记法嵌入我自己的工作流程里头

主要体现在收集、整理和创造这三个环节

阿伦斯的书中提到了卡片的类型有三种

闪念笔记

文学笔记和永久笔记

其中闪念笔记和文学笔记都属于临时笔记

只有永久笔记才会被最终收入到卡片盒中

阿伦斯和卢曼他都是学者

他们平时主要处理信息类型

只有文字

在我的实践应用中

我不仅要处理文字信息

我还可能会处理一些视频信息

一些交互信息

所以在收集的这个阶段

我不会去管它是灵感笔记

读书笔记

视频笔记还是项目笔记

我统一称它为临时笔记

我对临时笔记的要求就只有一个“快”

快速的收集信息

不打断我当时做事和思考的灵感、思路

关于卡片的格式、标签,后续知识库的管理

这些都不是我当时应该思考的事情

在收集这个阶段

我选择的工具是Notion

在整理阶段的笔记都是需要进入到卡片盒的

永久笔记

分析卢曼的卡片

会发现它在内容和格式上都有严格的标准

在内容上

首先它的内容非常的精炼

一张卡片只记录一个想法

第二,它的内容都是经过加工的

卡片上的信息都是他经过思考之后

写下了自己的想法

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在卡片的格式上也有严格的标准

每张卡片的大小是相同的

还可以看到他用蓝笔

黑笔和红笔进行简单的书写和标记

在链接的方式上

卢曼有一套自己设置链接的方法

RoamResearch和Obsidian

还有一些其他的笔记软件保留了他的链接方式

我们可以直接拿来应用

在整理这个阶段

我比较关注的是标准化,内容和格式的固定标准

可以方便我随着时间的增加

我的知识库依旧是一个有秩序的系统

在这个阶段我的工具选择的是Obsidian

在实践的过程中

我采用的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来搭建知识地图

将信息根据我需要的主题分成几大类

每个新的链接卡片

都会为它设置相应的分类的标签

知识地图和标签

都可以继续进行自上而下的分层管理

卢曼说过一个想法

一条笔记

只有在他的上下文语境中才是有价值的

他在写完永久卡片之后

会将他归档在一个或者多个相关笔记后面

在我的应用中

我的新的笔记也会被归类在相应的主题下

或者根据他的内容设置不同的标签

将内容地图设成星标笔记

在使用的时候查找信息就很方便

标签内容也可以一键复制粘贴到一个页面

或者通过查看关系图谱的方式

同时查看主题和标签

根据自己的需要或者是项目的要求

可以设置多个

知识地图

每一个知识地图对我来说

相当于是我个人知识库里头的核心节点

笔记信息的精炼和加工不仅消耗精力

最重要的是他很考验一个人的认知水平

在这里头我踩过一个坑

在最开始进行知识管理的时候

我总忍不住直接复制粘贴别人的内容

然后我的知识库的数量逐渐增多

就会给我造成一种错觉

就是我的知识储备量也是增加了

其实并没有这样

我们没有去处理和加工

它只是简单的复制粘贴

那现在呢临时笔记中使用的是notion

永久笔记呢使用的是Obsidian

也有给自己设置门槛的这个想法

那现在在所有的obsidian收录的笔记里

都是记录的是我自己的想法

和我经过加工处理过的别人的想法

在创作阶段呢

阿伦斯和很多博主都提到了自下而上的发展

一个主题

也就是卡片盒笔记法发挥作用的最大的环节

很多零碎的idea组成了一个新的创意想法

在创作阶段呢

我主要关注的是一张卡片

它如何出现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中

我常常使用的是可视化笔记的方式

来组织新的想法

一块白板

然后标题为我新的idea

在脑海中把所有想到的东西都写在这块白板上

然后将不同主题下的内容

放置在这个新的idea的上下文场景中

影视剧里有个常见的场景

侦探在破获复杂案件的时候

他就会把嫌疑人的照片

然后一些信息的简报贴在一张白板上

用图钉和连线把这些线索连接起来

然后对着这块白板开始进行深度的思考

发现其中不相关的信息之间新的联系

最后破获了案件

我们大脑思考不是线性的

而是跳跃性的非线性思考

神经学家认为

大脑是用网络和图的形式来组织信息的

大脑处理视觉的速度

要比处理文字的速度高6万倍

我在创作阶段使用可视化笔记

是用来处理信息的

不是进行艺术表达

所以好看并不是最重要的

像我这期的笔记

就是用关键字线条来组织信息的

这些图片都是网络上找的图

网络上这种素材也很多

最后进行简单的排版

将重要的线索的文字信息放大

这样我最后在查看全图的时候

就可以更加的关注

这个idea的主要发展的故事脉络

有时候我也会查看obsidian的关系图谱

通过探索这个节点深度的方式

来发现一些深层的信息的连接

在整理阶段

自上而下的知识地图和创作阶段

自下而上的信息的链接

它们两个相互作用

最终形成了我的动态知识系统

在分享阶段呢

像卢曼,学者主要是出版书籍和论文

他依靠卡片和这个系统就很轻松的完成了

他的助手也说就是助手的主要工作

就是帮忙查看一下有没有错别字

在我们这个时代呢

也当然也有一些学者是用来出书

写文章的

但是大部分呢我们还是需要将创意产生的想法

用其他技术手段

比方说是ppt

或者是制作视频

还有一些把它做成软件的方式

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小的感悟

进行个人知识管理呢

不仅是帮我记录了信息

更是和过去的自己进行了一场对话

过去的我认为卡片盒笔记法讲的是工作流程

那现在呢我认为卡片盒笔记法的重点在于

搭建一个知识系统

工作流程

只是实现这个系统的一种技术手段而已

这种认知的差别对我的触动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在工作之后

你的竞争对手可能比你有更多的工作经历

比你有更好的学历

也可能比你有更多的资源

你是没有办法

也是

这个能力

是让你的竞争对手和你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是现在的我比过去的

我认知提高了那么一点点

这个对我的价值是非常大的


搭建动态知识系统:卡片盒笔记法的工作流程及Obsidian实践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