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明初火铳部队的经典战役
说起明初火铳部队的经典战役西平侯沐英大破思伦发叛军之战不可不提。洪武二十一年三月,麓川平缅宣慰使思伦发反明,攻打定边(今天的云南南涧)。

在王朝时代,向来西南方有战事,大象是肯定离不开的东西,这东西皮糙肉厚,力大无比,对敌军有较大震慑力,后世李定国部南明军队就拥有大象部队,在桂林之战中率先冲进了城内,满清定南王孔有德自杀身亡。而在洪武二十一年的这次反叛中,大象也成了思伦发叛军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大象上百只。

“(明军)与之对垒,先出轻骑三百挑之,百夷以万人驱象三十余只逆战,云南前卫指挥张因率骑卒五十余人为前锋,其酋长跨巨象直前,我军注矢连发矢,中象左膝及胁,象仆地其酋长亦中矢走,因追射杀之,即大呼拥众,突其阵斩首数百级,诸军乘胜鼓噪而进,贼众遂却。”
虽然说首战告捷,但叛军人数仍然较多,而且这上百头大象也是一个巨大的威胁。要对付大象,火器莫过于最好的选择,于是一种轮射战术登上了历史舞台“乃下令军中置火铳神机箭为三行列阵中,俟象进则前行铳箭俱发,若不退,则次行继之,又不退则三行继之”实际上这一思路就是保证火器部队火力的连续打击,直到对方士气崩溃。而需要注意的是,沐英的这种轮射战术所使用到的火器不止火铳,还包括大量的神机箭。

这一战术效果也非常明显“象皆股栗而奔”,最后被击毙近半,还有37头大象被俘虏,所以说大象部队基本上全灭。象兵完了,思伦发也没戏唱了“贼众大败斩首三万余级俘万余人”。
火器部队暴打大象的战例除此之外还有永乐年间的安南之战。永乐四年的12月份,新城伯张辅、都督高士文、西平侯沐晟等人准备攻打多邦城,明军趁夜攻入城中,安南军在城中负隅顽抗“城内列阵接战驱象”,明军“神机铳翼而前”,用火器两翼夹击,又把画的狮子蒙在马上,结果就是“象皆股栗,又为铳箭所伤,皆退走奔突”,安南军大败,多邦城被明军攻陷,12只大象被俘。

注意一点,这里说大象都被“铳箭”打伤,也就是说这里的火器发射的并不是弹丸,而是箭支,这里说的神机铳应当就是神枪,这种武器直到天启年间的辽东战争之中依旧被使用。
早在明朝建立之前,崛起于元末乱世的朱元璋军队就已经开始大规模使用火器,如上文写的西吴军攻打平江之战,就是明朝建国之前火器部队的一次经典战例。公元1363年,陈友谅亲率60万大军围攻洪都,守卫洪都的朱元璋方守将朱文正、邓愈等人拼死抵抗。

陈军一度将洪都的抚州门城墙毁坏达三十余丈,邓愈“以火铳击退其兵”,然后竖起了木栅防御陈军再次进攻,然后朱文正“督诸将死战且战且筑(城墙)”。攻入城内的陈友谅军队被火器打了出去。

这里并没有说明军使用了什么战术,但从陈友谅军队被打退,这一点来看,当时城内的火力应当是相当猛烈的,毕竟只写了火铳二字,不排除城内当时投入了一些诸如碗口铳之类的中型火铳,同时包括大量的小型单兵手铳。
洪武年间军制“凡军一百户铳十刀牌二十弓箭三十枪四十”每100军户,有十户要负责火器,这个比例在14世纪后期也是相当高的了。管型射击火器自宋代起,经元代有较大的发展,到了明初,正式成为军队的制式武器。
喜欢这篇文章的转发和点个赞长按5秒给个三连,顺便关注天天,关注天天不易走偏,人均寿百,年入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