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7.20 脑科学日报| 基于tau蛋白的生物标志物追踪AD新进展

2023-07-20 10:15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798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7月20

科 学 时 讯


1Nature Biotechnology:活体大脑中同种异体移植人类GPCs

来源:生物通


最近新发表的研究描述了hGPCs在成人大脑中相互竞争的能力,以及年轻健康细胞比年老和患病细胞更具竞争优势。该研究强烈表明,同种异体移植的人类GPCs可以取代其他人类细胞,并强调了细胞替代疗法的潜在价值,表明健康的人类神经胶质细胞将胜过并取代生病的人类细胞。

研究小组总结,在各种病因和表型的患病大脑中,功能失调的神经胶质可能会被有效地消除,并被新产生的异体造血干细胞的脑内输送所取代。研究结果表明,神经胶质祖细胞输送和神经胶质替代可能为神经胶质细胞参与的大脑疾病的细胞治疗提供了一种可行且广泛适用的策略。


2, NAT NEUROSCI:女性为何更易抑郁?重庆医科大学谢鹏/郑鹏团队揭示抑郁发生新机制

来源:生物世界



抑郁症(Depression)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减低、思维迟缓、饮食和睡眠差等症状,还会产生悲观厌世甚至自杀倾向。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脑疾病,抑郁症的女性患病率约为男性的2倍,社会应激(Social Stress)是导致女性抑郁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潜在的分子机制不清楚。


近日,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谢鹏教授、郑鹏研究员等基于低等级抑郁猴模型,发现了一类抑郁表型相关的小胶质细胞亚型,并在前额叶皮层空间中鉴定出潜在的调控功能区,为抑郁症的精细干预提供潜在新靶点。该研究实现了“复杂动物行为表型-细胞类型-空间转录”的有效整合,明确潜在机制及调控靶点;分析上独辟蹊径,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3,Sci Adv:邓武民团队揭示外激素的产生和感知受同一基因辖制

来源:BioArtMED




昆虫的化学通讯一直是化学生态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昆虫通过释放和感知化学信号分子来传递信息,这个过程的成功执行需要精密协调参与信息素合成和感知的多个器官。近日,杜兰大学邓武民教授团队揭示了锌指转录因子Fruitless和高度保守的脂质代谢调控因子HNF4整合信息素的合成和感知,以确保高效稳健的求偶仪式和精准的社交行为。


该工作挑战了信息素产生和感知分别受不同遗传控制的传统观点,并揭示了一个涉及转录因子和脂质代谢调控因子的整合调控系统。结合之前fru在感受器中的研究,揭示同一个基因的不同剪接亚型在不同器官中对化学信号的合成和感知进行协同控制,将性吸引和感知置于单一基因的控制之下,这比每个过程单独演化具有更强的选择性优势。这项研究对行为、代谢、发育、进化、性二态和生物计算等感兴趣的广泛读者群体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4,Nature:动物怎么知道避开有害过敏原?原来时这个细胞在发挥作用

来源:Bioon细胞




作为免疫系统一部分的肥大细胞的功能仍然是一个谜。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的研究人员如今发现,小鼠的肥大细胞具有传感器的功能,它能发出信号让动物避开抗原,包括有害的过敏原,从而使小鼠能够保护自己免受威胁健康的炎症反应。而肥大细胞是否也有助于避免人类体内的有害抗原必须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加以解决。



5,AM:工程化人工囊泡治疗胶质母细胞瘤

来源:Biomed科技


外泌体是一种由细胞分泌具有膜结构的纳米级囊泡,由于其具有免疫原性低、生物相容性高、稳定性强及可以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已成为一种新型药物递送载体。但外泌体产量较低且缺乏肿瘤特异靶向性,亟需对其进行改善。基于此,武汉大学郭明雄/孙桂鸿团队合作,开发出了一种工程化人工囊泡。与细胞分泌的外泌体相比,这种工程化人工囊泡可以大量产生。通过人工修饰可显著增强其对肿瘤细胞的靶向性。


研究进一步证明该工程化囊泡可以携带DOX,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胶质母细胞瘤区域,起到抗肿瘤的效果。这为靶向肿瘤的精准治疗提供了新的纳米载体。



6,Brain:基于tau蛋白的生物标志物追踪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来源:阿尔茨海默病


Bateman 和神经病学研究副教授 Kanta Horie 博士共同的研究表明,脑脊液中的 MTBR-tau243 水平反映了大脑中 tau 蛋白缠结的数量。通过对脑脊液进行重复采样,研究人员可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并确定干预措施(如实验性抗 tau 蛋白疗法)对疾病轨迹的影响。


“在阿尔茨海默病的晚期阶段,抗淀粉样蛋白疗法的有效性可能会减弱,因为淀粉样蛋白不再是驱动疾病的主要因素,” 研究人员说,“但这就是 tau 蛋白变得重要的时候。通过阻止 tau 蛋白的病理,我们可能能够阻止进一步的认知能力下降,包括记忆丧失。通过将个体维持在轻度认知障碍(MCI)水平,防止认知进一步下降,可以帮助人们保持良好的生活质量。”



7,SPPC:受控的残忍:攻击可能源于成功的自我控制

来源:SelfCulturalPsy




最近,一篇研究发现攻击行为往往是成功自我控制的产物,目的是造成更大的报复。这篇论文反驳了攻击研究中长达数十年的主流观点,即当自我控制能力停止时攻击就开始了。相反,它主张一种更平衡、更细致的观点,即自我控制既可以限制,也可以促进攻击行为,这取决于个人和情境。


该研究发现,最具攻击性的人并不具有自律性差的个性特征,而且提高自控力的培训计划也未被证明能有效减少暴力倾向。多年来的大部分研究都认为,攻击行为是一种冲动行为,但是,当研究者开始研究复仇者和精神变态者的心理特征时,他们意识到,这类攻击性个体不仅仅存在自我调节缺陷,他们还拥有许多心理适应和技能,使他们能够通过成功的自我控制来更加残忍地伤害他人,即所谓的“忍无可忍,无需再忍”。



8,Neurology:社牛的人,脑容量更大,而且更长寿

来源:医诺维


近日,日本九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篇论文,研究显示社牛的人,脑容量更大,社交频率较低与脑容量减少有关。与社牛的人相比,社交接触频率最低的人整体脑容量明显更小。此外,社交接触频率较低的人,海马体和杏仁核等大脑区域的体积也较低。研究还发现,随着社交接触频率的降低,白质病变体积显著增加。最后,通过中介分析发现,这些关系部分是由抑郁症状介导的,抑郁症状部分解释了社会孤立与脑容量之间的关系。



审校:Simon


7.20 脑科学日报| 基于tau蛋白的生物标志物追踪AD新进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