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分析】为了吹捧西方文明,网红古文教授是怎样歪曲中国文化的?

2023-03-04 13:04 作者:诗人王千去  | 我要投稿

       大家好,我是诗人王千去。

       在上一期当中呢,我们开始专题的分析了一下:戴网红,是如何  通过歪曲中国古代先贤的言论,以此来反衬、吹捧“古希腊文明”何其的伟大;进而,去输出他的【中国自古以来,便一直落后于西方直到今天】的神奇观点;随后,再展开了对于“先进文明的代表”的 美国 的一通猛夸。

       上一期当中,具体分析的内容呢,是《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的 第一节,同时也是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一期我们要分析的内容,便是戴网红所提到的,《孟子》的另一章名篇,入选了高中课本的《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出自《孟子》的《梁惠王章句(上)》的第三节。【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就是出自于这里;戴网红呢,在视频当中所提到的“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也正是出自于这里。(最早见于此,后续章节 五亩 还有出场的机会)

       作为一名古代文学专业的教授,那么,戴网红对于这段内容的评价,我们可以在视频当中看到,也就是所谓的:

其实是一种很原始的社会理想。

       记得上一次我分析戴网红对于 美国的极度崇拜的 视频

下,有人给出了一条非常有意思的评论。


       (大意是讲:)“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那是原始的社会理想是吧?但是呢,即使到我们今天,现在我们地球上,仍然有很多的国家,连这种所谓原始的社会理想都还达不到。

       那么究竟是哪些国家连“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都还做不到呢?又是为什么做不到呢?

不打自招了属于是

       这个问题呢,还得请被戴网红夸到天上去的【美国】来做一下回答。

       冤有头债有主。呐,这些东西可不是我王千去说的,是这个【央视新闻】跟【光明网】说的。如果大家有什么异议的话,请去找它们反馈。


       网友的这条评论就讲的很不错,一针见血,直接扎到了问题(美国)上。可惜呢,他仍然是被戴网红的障眼法给蒙骗过去了,入了圈套。

       什么圈套呢?

       那么戴网红在这里,他就一本正经的说:“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哎~儒家的非常原始的社会理想。我倒是想请问戴教授啊:“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什么时候就成了儒家的社会理想了呢?而且,“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它什么时候又是成了 孟子在表达的一种理想 了呢??

       《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节是梁惠王,在跟孟子讨论治国的方略。梁惠王~嗯(自认为),他治国的时候尽心尽力,但是呢,感觉取不到什么成绩。孟子表示,那确实是因为你不太行,(当然,孟子没直接这么说),没有掌握到窍门。

       根据当时(战国时期)列国的形式,以及呢,魏国的现实情况。孟子提出了两个方面的措施。魏国,当时,在治国上的,最大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就是,因为连年的战争,外加各种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人口的减少。梁惠王呢,当然要想办法增加人口。但是呢,

“寡人之民不加多”

       那么,孟子需要出谋划策、为魏国达成的目标,就是:怎样国富民强?

       这两个方面的措施呢,一个是节流,一个是开源。


       也就是,从“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到“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这是第一步。完成之后呢,就是“王道之始”了。

       第二步呢,那就是“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了。这两步走完了之后会达到怎样的成效呢?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

       百姓完全的脱贫了,那就连70岁的老头子,他都有“吃香的、喝辣的”的条件。所以孟子大胆地下了断言: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那么,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姜文《让子弹飞》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这是孟子在跟梁惠王讨论具体的治理魏国的时候,众多措施当中的一条。于是到了这位,古代文学专业的教授的口中,这样的一条 要去做的【措施】,竟然就变成了孟子的【理想】、就变成了孟子所要 追求 的【社会理想】!?

       自然而然的,你把孟子的社会理想,给变成了这种东西,那么它当然就只能是

“一种非常原始的生活理想”

了。


       你这么一通歪曲之后,那要怎么,让孟子,去跟被你吹上天的 亚里士多德 相比呢?!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我们中国自古以来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正确的。

       往大了说,比如写入党章中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其中的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可持续发展”

“以人为本”

……

       这些基本的理论。与《孟子》的《寡人之于国也》这一节中的内容,在思想上,显然是一脉相承的。

       再,往小了说呢,“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其实呢,就是战国时期版的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当然了,在咱们喊这个口号的时代,当时的问题是人口数量的过多,与战国时期的魏国(当然也包括其他国家)人口数量过少的问题,是相反的。如果当时的魏国,也写标语喊口号的话,那么写的肯定是:多生孩子多种树

当然了,前提是梁惠王他肯听孟子的话。


毕竟我们知道,

·公孙鞅,也就是商鞅,他就是被梁惠王送给秦国的(相国公叔痤推荐,但惠王没听;后来商鞅主动去秦)。

·跟庄子讨论过“子非鱼”的那个惠子,就给梁惠王当过相国。

·庞涓孙膑,【围魏救赵】的那几档子事,也是发生在梁惠王身上(梁惠王时期的魏国身上)的。

       (仅举了几个比较典型的,实际还有张仪、公孙衍、邹衍、淳于髡……等)


       所谓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春秋时百家诞生,战国时百家争鸣。

盛极一时的景象,莫过于此。

中国文化的内涵,亦在于此。


       在于什么呢?

在于,孟子的社会理想!

在于,儒家的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什么呢?


       那当然不是戴教授嘴里,随便拿一条在治国过程中具体会用到的【方略】,就给取代成了最终要达成的【目标】、最终要达成的【社会理想】。

       而这真正的社会理想,我相信在看的每一个人,你们都知道;除非,你是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或者是戴派来的水军。

“在看的每一个人,你们都知道”

这好像不是我王千去的优越感,而是在看的“你们”的优越感吧?)

但是宁好像不是很安静啊,怎么回事儿呢?

       我来起个头啊:

       大道之行也,起~~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出自《礼记》的《礼运》篇。“大道之行也”“是谓大同”;“大道既隐”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小康”。

来自:2021年9月28日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全面小康》白皮书

       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点赞以及转发。

       下一期的内容,我们是继续分析戴网红,还是继续做古诗写作的教学,或者古代文化的解析。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

【分析】为了吹捧西方文明,网红古文教授是怎样歪曲中国文化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