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捷克式轻机枪在中国的历史。(配有暗物质弹夹通常主角是不用换弹匣的)

2020-03-27 18:20 作者:习雪小半月  | 我要投稿

ZB-26轻机枪(又称:捷克式ZB-26轻机枪,ZB26式[1],中国通称:捷克式轻机枪),是捷克斯洛伐克布尔诺国营兵工厂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研制的一种轻机枪。

ZB-26轻机枪口径7·92MM,表尺射程1500米,外表最大特色是20发装弹匣在枪身上方,瞄准基线要移向弹匣左侧,而其轮型表尺也是其外貌特征之一,另一个特点是枪管过热可快速更换,其枪管上的提把不单方便更换枪管同时也方便持枪[1]

ZB-26轻机枪除了装备捷克军队外,还大量外销,直到1938年德国占领捷克,国营兵工厂出口了大约12万挺各型号的该机枪。中国、伊朗、伊拉克、埃及、智利、瑞典、土耳其等十多个国家,都采购了相当的数量[1]。其中中国是使用数量最多的国家,不但采购,而且大量仿造。1927年-1939年间,根据捷克布尔诺工厂历史资料,一共运送给中国30249挺,在中国的仿造和购买数估计超过10万挺,抗日战争中,中国的兵工厂大约生产了39744挺,仅重庆的21兵工厂抗战期间就生产了1万多挺。

中国与捷克式轻机枪有着颇深的渊源。抗战时期,中国购买和仿制捷克式轻机枪的数量总计超过了10万挺。

1925年,中国费尽周折从国外引进了第一挺捷克式轻机枪。在随后的一次射击试验中,其强大的火力令围观者叹为观止。此后,该型轻机枪成了中国各方军事势力争相购买的对象。

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武器禁运,捷克式轻机枪很难大批量引进,战场上的该型轻机枪很快损耗殆尽。为了摆脱对捷克式轻机枪的进口依赖,大沽兵工厂从国外聘请专家,着手培养中国的技术员,并购买了大量设备,进行仿制与生产。

1927年,大沽兵工厂首先制出捷克式七九轻机枪。后来几乎所有兵工厂都有制造。但直到兵工总署获得ZB26的全套图纸之前,中国国内ZB26的生产都是靠逆向绘制出图纸生产出来的,而且是每个兵工厂各起炉灶,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不同厂生产的ZB26之间零件不能通用,而且质量也参差不齐。

1934年,国民政府选择ZB26作为统一制式轻机枪,派人赴捷克商谈图纸的引进,但最后只得到了一套ZB26校枪用的模版。国民政府从捷克订购5000挺ZB26,捷克军队换装下来的ZB26经翻修后出口给中国(1934年,兵工署技术司年度工作报告:轻机关枪决定采用捷克式。查英国曾向捷克厂购得该枪仿造专利权在英制造,其价值可知。此项轻机枪,国内各处皆曾仿造,以大沽所造者为佳,但因无图样样板,故零件尺寸,不甚准确,不能互换,所用之钢料亦不适宜。1933年财政部向捷克厂订购轻机枪五千枝,本司曾请孔部长向该厂商索工作图及样板等件,惟因订购数量仅五千挺,该厂只允赠送验收样板(检验样板之一部分)一副,屡经交涉,未有结果。嗣由本司派技术员二人,工匠一人,前住该厂监造,即密令其注意制造,现所派监造员,业已返国,于两个月前开始自行绘制全套工作图,除一部分尺寸,系参照已取得验收样板,规定公差外,余概系自行规定,该项图样,业于完成,拟交巩厂筹备制造,预计一年后,可有出品。)。

射击原理。

ZB-26轻机枪的工作原理为活塞长行程导气式,采用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即靠枪机尾端上抬卡入机匣顶部的闭锁卡槽实现闭锁。可选择单发或连发射击。扣扳机时,枪机向前运动,枪匣下方防尘片同时向前弹开,以供空弹壳向下抛出(平时关闭防止沙尘进入)。在子弹推入弹膛之后,活塞杆和枪机座因惯性向前运动,因而打击枪机内的撞针,击发枪弹,此时枪机后端已由枪机座向上顶住枪匣,确实闭锁。当子弹通过枪管的导气孔,导入气体进入活塞筒推动活塞杆及枪机后退,此时枪机后端随底座的斜槽落下解锁,枪机继续后退,并拉出空弹壳,至弹膛末端时,退壳榫由枪机上的凹槽撞击弹底上缘,弹壳向下弹出。最后枪机会回到开膛待机状态,根据单连发选择钮,或是开膛待击,或是立即重覆上述的动作。

ZB-26轻机枪7.92毫米口径,发射7.92×57毫米枪弹。该枪采用弹匣供弹,容弹量为20发。弹匣位于机匣的上方,从下方抛壳。由于弹匣在枪身上方中心线,因此瞄准具偏出枪身左侧*****瞄准装置采用由普通准星和蜗轮式缺口照门组成的机械瞄准具。拉机柄位于枪身右侧,在向后拉之后,进入待击状态,向前推回原位,射击时,拉机柄并不随枪机活动。该枪枪管外部有散热片,枪管口装有喇叭状消焰器,膛口装置上四周钻有小孔。枪托后部有托肩板和托底套,内有缓冲簧以减少后坐力。两脚架可根据要求伸缩。枪管上靠近枪中部有提把方便偕行与快速更换枪管,对于轻机枪来说,更换枪管的速度是非常重要的。

全枪重:9.60千克。
枪管长:672毫米。
自动方式:导气式。
膛线:4条,右旋,缠距240毫米。
初速:744米/秒。
表尺射程:1500米。
有效射程:1000米。
射速:500发/分。
枪管冷却方式:气冷。
供弹方式:20发/30发弹匣
使用枪弹: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

up:加入大量防制捷克式的中国工厂。

1935年,广东第一兵器制造厂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至抗战时改名为41工厂。巩县兵工厂于1937年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产量不详。

1938年,浙江省省主席黄绍竑在浙江省所办的浙江铁工厂,也生产捷克式轻机枪,称为七七式轻机枪。

    重庆的21兵工厂于1939年始有捷克式轻机枪出产。对捷克式轻机枪历经改进,至1942年巳达标准化,各种零件亦可互换。至1945年抗战胜利,该厂实造捷克式轻机枪9,813挺。21厂生产的捷克式,枪匣不像其他厂由整块钢材铣削成形,而是先采用锻造的方式制成粗坯,再进行加工,据称可节省钢料。

    1941年在云南昆阳成立了51工厂,准备专事制造轻机枪,原计划生产丹麦的麦迪生轻机枪,因刀具及图纸于1940年6月在滇缅公路为日军炸毁,转而生产捷克式轻机枪。1942年合并22厂为53厂,是当时制造捷克式轻机枪的主要工厂。由1942年1月成立至1945年抗战胜利,该厂实造捷克式轻机枪14,920挺。至1945年时,53厂的产量虽大,但因材料不良,经验不足,其品质最差。

    山西军阀阎锡山所创建的西北实业公司属下西北铸造厂,1935年起开始制造捷克式轻机枪。抗日战争期间太原沦陷后,西北制造厂一部分辗转迁到四川广元,成立广元分厂;1941年起,专造捷克式轻机枪。

    巩县兵工厂于1937年开始生产捷克式轻机枪, 产量不详。

    据说中国当时生产过捷克式轻机枪的兵工厂、修理所,前后至少有三十所以上。

    一般来说,国民党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ZB-26轻机枪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而精锐部队,比如由德国军事顾问指导整编训练的88师,编制是一连三排九班,一个班一挺轻机枪。一个师装备近700挺ZB-26轻机枪,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ZB-26轻机枪。而共产党的八路军一般配置还要更差一些。

    up:捷克轻机枪为什么在中国战场大放光彩出于几点。中国除了自身军工实力极差以外(只能勉强造一些老式步枪和手榴弹),由于军阀混战,还受到西方世界长期的军事制裁和禁运(1919年美国为推动和平解决中国内战,故倡议对中国武器与军火禁运,自1919年开始直至1929年长达十年之久)。由于武器禁运,步枪手枪这些可以通过走私,重机枪火炮之类国外小的兵工厂无法生产,而大的兵工厂考虑到国际公约,是不会参与走私的。如果自己制造,当时的中国可以勉强产生一些步枪和手枪,而对于重机枪等武器的生产,中国的军工企业是无能为力的。现代作战不同于一战以前,单靠步枪形成的火力是根本无法满足实战的需要的。至于重机枪的结构复杂,当时中国落后的工业是无力大量仿造的。

    ZB-26轻机枪一诞生,就被中国人发现。ZB-26轻机枪的可靠性极强,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下也可以使用。而它的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便宜多了),仿制相对比较容易,7.92mm弹药又可以通用,捷克式机枪使用7.92mm弹药有着非常不错的杀伤力。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在实战中,防守时,ZB-26轻机枪是中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当时中国军队有句老话,叫做老兵怕捷克。这句话其实就是针对ZB-26轻机枪而言,对于ZB-26轻机枪精准的二三长短点射,只要被瞄准射击,无法躲闪。进攻时,ZB-26轻机枪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实战中,机枪还可以由射手平端着一边冲锋一边射击。加上ZB-26轻机枪可以使用普通步枪子弹,弹药方面也不成问题。对于中国军队来说,ZB-26轻机枪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简直是完美的武器。

    在抗日战争中,国军虽然也装备不少重机枪(光21厂抗战时就生产重机枪约1万挺),但是日军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掷弹筒等轻型火炮,一般国军的少量重机枪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日军摧毁。而国军轻便可以迅速转移阵地的捷克式就成为中国士兵手中的法宝。在实战中,捷克式在和日军装备的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对射中占尽上风。如果不能确定将国军的轻机枪摧毁,日军一般会在冲锋时承受重大的伤亡。即使是装备差劲的八路军或者国军敌后游击队的捷克式轻机枪,也让日军十分提防。 而由于国造的质量问题,捷克式在用国产79子弹时经常不能合膛,所以机枪手在平时得一发发合膛,这是落后的工业基础对武器限制的体现。

    中国在解放后将ZB-26轻机枪口径由7.92毫米改为7.62毫米,使用苏制7.62x39mm步枪弹,后经过改造的这种捷克式基本都发给民兵使用,弹匣口可装用国产56式冲锋枪的30发弯弹匣。

    捷克式轻机枪在中国的历史。(配有暗物质弹夹通常主角是不用换弹匣的)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