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一个主题,多个论点
我们需要一个主题,多个论点
2022-02-19
现在的文章,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的深刻,但是和在一起,就感觉差点东西;我以前就是搞不懂这个原因,我常说,关于中国古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做不做都可以说是对的。
就像是辩论一样,辩论的目的是赢的观点,那么每个人基本上都只会说利于自己的,同时又要防止别人的反驳,但是这样的观点历史上太多,如何自圆其说,就变得尤为重要。
我是之前看《文心雕龙》的时候才真的明白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区别,以前上学的时候老师会说要有个主题,要有个目的,不能什么都写,以前感觉是对的,但是真的去写的时候,往往会有废话,现在也是,会有很多废话。现在才真的明白所谓的细节和整体的关系,而之所以看《文心雕龙》感觉不一样,就是因为去年年底的时候,我看了很多民国时期的散文。
我突然发现,以前我们写不好文章的所在就是在基础的结构上出现了问题,为什么矛盾的散文如此简练却如此深刻, 就是如此,这也是我不喜欢冰心散文的原因,或许就是因为我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生活吧!
他们的方式就是比较古的方式,就像是《觉醒年代》里面那些报纸上的对骂一样,其实就是辩论,也就是那个时候明白了为什么李大钊和陈独秀有时候会气的一言不发,然后一气呵成一篇文章,我也经常有,有一个点子,一下子就写完了,也就几分钟,不过文笔不行。
我经常感慨,我经常写的很快的文章,往往有思想,不过条理性差很多,而那些细细写的反而什么都没有,乱糟糟的。这是我看了《文心雕龙》之后才明白的,任何文章都要有一个主题,不管如何都要围绕主题展开,可以循序渐进,可以一气呵成,但是都不能离开主题。
以前常说一句话说不清楚的一万句也说不清楚,但是不知道具体如何,现在才明白,原来差在这里
想说的太多了,而没有了一个主题。
还有就是现在所能看到的很多文章,都是大量的故事和废话,然后一个重点,好像都是一个论证,但是实际上这一篇文章就一句话而已。
我记得看了一篇散文《论崇拜》好像就三四百字,我看了差不多有十几天,真的是太好了!
现在的很多,虽然看上去有很多的观点,但是也仅仅只是一个观点罢了,没有可以打动人的内心,就类似于辩论的时候只喊口号,却不说论点,那样的话,口号喊得再响,也是没有结果的,毕竟你说服不了任何人,口号是需要故事衬托的,只是也不能只说故事一个口号就结束了吧。
就像是我之前说有志青年和愤青一样,表现形式都是不满,但是不满的结果和想法却完全不同,而这个不同,就会区别这里面的很多细节和内涵!
————完————
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
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
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