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杂谈)如何看待2020上海高考地理等级性考试?

2020-06-07 15:32 作者:梦想地平线  | 我要投稿

应届考生,人在上海,刚出考场,趁着记忆还深刻,赶紧抒发一下我对今年地理等级考的看法,希望对之后几届考生有所帮助。

咳咳,知乎式句子是开玩笑,接下来是正经讨论。本文为“梦想地平线”发布在哔哩哔哩专栏,禁止任何团体或个人转载。

本文不含有任何答案,应届考生也可以放心阅读。(应届考生考完了为什么还要看地理相关的东西??)

从2016年到现在,今年已经是上海第五年实行“3+3”等级考了。这里给不清楚的同学讲解一下,“3+3”,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大科目,占150分。第二个“3”指小三门,在理化生政史地中选择三门考试,其中生地可以在高二考,所以生地双选被认为是减轻高三压力的一种方式。上述6门课全部都要在等级考一年前先参加合格性考试(简称合格考),再参加选修的三门课的等级考。像我选择了地理、历史、物理,那就是在高一考完生物合格考之后就可以把生物扔掉了,高二集中精力攻地理和理化、政史的合格考。(其实合格考科目除了在考前几周以外也是很不受重视的。)合格考通过后才有资格参加等级考,同时合格考通过也意味着这一门课40分已经拿到手。等级考占30分,按照卷面分数100分进行全市排名,分成11档,分别对应30分、27分、……、0分。就是说,小三门选科在高考中一门占70分。其中70分称为A+,接下来依次为A、B+、B、B-、C+、C、C-、D+、D、E。

说完了上海高考的模式,接下来评价一下今天刚刚经历的地理等级考。

从16年到现在有了5套等级考试卷,可以看到考题对考生的综合地理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大题的题目很灵活,一道题能覆盖多个考点、要求考生的多种技能。比如分析蒙古国南北降水差异的题目,既要求考生掌握降水的原因、水汽来源,又要求考生有一定空间认知,知道当地及附近地区的地形起伏。和人们对文科的刻板印象不同,地理学科所要求的远远不只是死记硬背,还要有整合信息、逻辑表达等等的能力,而这远比死记硬背知识点重要。

与此同时,考题与时政的关联性增强了。本次考试的数道选择题以及最后一道大题都是与新冠疫情相关的,也有些题目涉及其他的时政知识。这使得考前押题成为可能,但可惜本次考试前我们老师押的地区一个都没有中。这些考题还要求考生对生活常识有一定的了解,比如第一题——黑龙江出大米人人都知道,但是,是海南出苹果,还是广西出蔬菜?我在考前最后大约三分钟时改成了错误答案,对此懊悔不已。不过如果是大题,材料中会给出相关信息,所以做题时一定要有阅读材料的意识。

对地理综合素养要求的另一个体现就是考题的现实意义,这也是近些年来市等级考试卷的一个命题趋势。比如,提出措施/建议。今年地理等级考考了两道措施类题,一道是减轻印度金奈市洪涝灾害,一道是从汽车尾气排放的角度减轻长三角地区雾霾。不过这类题目在之前的小问都会有铺垫,也就是问你洪涝和雾霾的成因,所以在答建议时就要从成因入手来回答。现实意义还体现在一处,即贸易互补,今年考了一道中国与蒙古国在羊绒产业上的互补。往年类似的题目有分析可行性,比如去年有一道8分大题要求分析中国与印度尼西亚合作的可行性。这在当时是一道新题型,而且占有8分,导致使多区在今年的模卷中都出了,可行性分析的题目,进而导致老师关注可行性分析的题型。今年虽然并没有考这类题目,但贸易互补也是与之类似的。

接着夸一夸这张试卷做得好的几处。第一是区域地理考察在材料中给出了鹰眼图。要求描述金奈的地理位置时,给出了部分印度和孟加拉湾的地图,降低了难度,这下根本没听说过金奈这一地名的考生也可以下手了。第二是目设问的指向性很明确,比如前面的描述地理位置,题目中明确要求从纬度和海陆位置来描述,答题纸上也印好了“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再比如上文提到的中蒙羊绒产业贸易互补,也明确要求从三个方面来答。这样就避免了不着边际的回答,相当程度上降低了难度。

总结:对考生地理综合素养的要求提升,与时政的关联性增强,现实意义增强,对课本教条知识记忆的要求减弱。这些总体上提升了考试的难度。对考生的区域认知要求和审清题目设问的要求减弱,这些总体上降低了难度。总的来说,今年的地理等级考卷,算得上是一张很有研究意义的卷子。

最后,祝应届考生获得理想的成绩!

(杂谈)如何看待2020上海高考地理等级性考试?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