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知行合一,做到成圣

2022-11-20 16:37 作者:考研考博百晓生  | 我要投稿

很多大学的图书馆每年都会发布年度大学生借阅图书排行榜,你知道常年在各个学校霸榜最多的书是哪一本吗?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我非常喜爱,读了好几遍,给了我很多的启发。

当年明月主要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尤其对官场政治、战争、帝王心术着墨最多,并加入对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人伦道德的演义。

在三百年的时间里,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豪杰,在这么多璀璨耀眼的人物中,谁能够排第一呢?当年明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第一名并不是起于微末建立帝国的朱元璋,而是王阳明。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墨间有俊爽之气。有《王文成公全书》。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日本,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在这次宴会上,面对着与会众人的一片夸赞之声,东乡平八郎默不作声,只是拿出了自己的腰牌,示与众人,上面只有七个大字:一生伏首拜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影响力有多大。

为什么王阳明可以排第一呢?因为他的知行合一的心学思想。根据王阳明一生中的经历,其受到道家的影响明显多于佛家,但其终究不离儒学本质,王阳明继承陆九渊强调“心即是理”之思想,反对程颐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为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提倡“致良知”,从自己内心中去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生宇宙天地万物,人秉其秀气,故人心自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行中有知,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算真知。

图片

有一位人民教育家被毛泽东和宋庆龄称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和“万世师表”,他的名字叫做陶文濬。这么一说,估计没几个人听说过,因为他特别推崇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在他43岁时,在《生活教育》上发表《行知行》一文,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并改本名为陶行知。陶行知这个名字想必没有听说过的也没有几个。

“知”与“行”的关系就是“理论”与“实践”关系。在王阳明之前,也包括现在,很多人都在探究两者的关系,有人认为“知”更加重要,只要你知道了道理,行动就很简单,在管理学中,一度也认为一旦理论提出来了就会自动的执行,后来发现不是这样的,于是才有了对“执行”环节的研究。也有人认为“行”更加重要,在行动中遇到问题才能促使自己去“知”。为什么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这么受推崇?因为王阳明站出来说,不要争论了,两个都很重要,关键在于知行合一。

王阳明不仅这么主张,还自己亲身实践,做到了知行合一。王阳明诸多的头衔之中,还有个军事家,这可不是瞎说的。15岁的时候王阳明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28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事,随后授刑部主事。

35岁时,因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路途中,王守仁被刘瑾派人追杀,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45岁时,为了平定江西叛乱,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讨伐利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48岁时,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平定那里的叛乱。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立即赶往吉安,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于是孤身一身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王守仁的智慧发挥到了极致,计谋层出,把宁王耍得团团转,35天就结束了战斗。

王阳明为什么是500年不世出的圣人?因为他不仅仅理论厉害,实践也厉害,真正做到了理论和实践的统一。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对王阳明佩服的五体投地的原因。

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要么理论比较强,说啥都知道,讲起来思路清晰,滔滔不绝,但是实践不行,做起来就错误百出;要么实践能力很强,动手能力无与伦比,搬砖搬得比别人多,送外卖送的比别人快,记单词记得比别人多,但是理论不行,这就导致很勤奋的平庸。

所以说知行合一很难,首先要“知”,然后要能“行”,这中间还需要反复的调整和磨合,知难而上,沧海横流方显英勇本色。


知行合一,做到成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