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苏州大学中国史第一上岸经验贴
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本人本科毕业于江苏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报考苏州大学中国史(近现代史)专业,初试成绩390(69+75+246)分,复试385分,初试第一,总分第一,目前苏大中国史拟录取。本科期间主持国家级大创一项,参加江苏省农垦集团横向委托项目“江苏农垦史资料整理与研究”,在《军事史林》发表学术论文一篇《淮海战役期间国民党军队空投粮食相关问题探析》,绩点3.7;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二等奖学金、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苏师榜样”入围奖、大学成就奖、校优秀毕业生、校优秀本科论文等三十余项荣誉。
接下来,我以时间为顺序讲下复习的大概内容,仅供参考。
我大概是从2022年3月份正式开始复习备考,每天大概学习4-6小时,一直到6月份,每天主要学习任务主要是坚持每天背单词(一直坚持到考前)、田静的长难句(先)和唐迟的阅读的逻辑(后),政治先不用管;专业课主要是看教材,边看边参照长孙博来勾画框架,做一些笔记(一定要有自己的东西,不然不容易考出高分)以便暑期背诵,尽量看的仔细一些,最起码不是囫囵吞枣。在复习专业课的时候,可以买一本谭其骧主编的《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便形成对历史时空的宏观把握。看教材的时候最好圈圈划划,以便突出重点。
到了7-8月份,建议有条件的同学最好可以留校。在学校开始长孙博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的一轮背诵(长孙博可以在四五月份就买好),每天完成既定的任务就好,比如当时我是规定自己每天背诵35个名词解释和10个论述题,然后参照自己先前整理的学习笔记,丰富专业课知识面,背诵的越全面效果会越好。同时,唐迟的阅读视频应当提上日程,在八月中旬最好完成视频一刷,一般是在看完方法论的视频后再开始做英语真题(推荐张剑的黄皮书),然后看完后对照相应的视频来订正错误,弥补不足。大概在八月初的时候,建议开始政治的学习,先是根据徐涛的《核心考案》或者肖秀荣的《精讲精练》来看徐涛的视频,最好能够在暑期完成1000题的一刷。
开学后便来到了九月份,这是需要开始更加认真的几个月,九月份我开始长孙博二轮背诵,在背诵的同时,用A4纸列出论述题的大体框架,方便日后三轮背诵,也可以节约时间。这期间,完成教材的二轮阅读,这一轮教材主要是捡重点看。每天的英语单词仍要继续,阅读进入二刷,唐迟的视频同步跟进。政治开始二刷,腿姐的冲刺背诵书册及时买好,关注一下肖四、肖八的发行时间。
在备考期间,也许学院还会给大家安排上课的时间,因此这就需要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既可以上课的时候学一学,也可以请假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一阶段重点是备考,要处理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问题。
大概是在开学以后,到了9月份,这个时候可以二刷肖秀荣的1000题,英语就需要继续背单词,英语阅读是在二刷的过程中,三小门可以开始了,推荐看一下刘琦的视频。专业课在9月到10月中进入长孙博二轮背诵,论述题和简答题的体型可以熟悉一下,并且可以在A4纸上列出答题框架,方便背诵。此外,专业课还需要多看一些相关研究领域的论文和书籍,多熟悉一下苏大老师发表的论文,并能够从中提取观点以便用到试卷中去。
政治在10月份基本史背诵腿姐的小册子,如果背不下来就多读几遍。英语的大小作文也可以开始背诵模板了,视频推荐石雷鹏(非常好用,很好背诵),阅读在十月底争取二刷结束,同时开始完形填空的复习。
11月份是专业课的三轮背诵时间,一直保持到考前十天左右,这段时间可以把教材的笔记或者框架再拿来看一遍,加深印象,可以自己理出每个朝代的框架,分别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方面入手,全面理清知识框架,方便在答题中用到。这个月底前英语三刷基本结束,完型二刷,三小门进入二刷,大小作文也要持续输入式背诵。政治还是继续背,刷题肖八,看一下腿姐的技巧班,用小册子辅助背诵。
12月份的首要任务的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这个非常的重要。专业课继续背诵,并且在前期背诵中将挑出来的重点“回头看”,对于从历年真题中揣摩到的命题方向和重难点进行重点攻破。英语阅读在考前仍要继续背诵单词,阅读最好完成四刷(没时间就算了),完型完成三刷,三小门完成三刷,大小作文要能够有所输出,英语翻译一刷基本完成。以上工作一直持续到考前两天左右。
学习之外,空闲时间建议关注一些历史学的公众号,比如“北大史学”、“卿云史学”、“历史学考研”、“历史学考验和就业”、“青史考研帮”、“桂子山史学”、“辛德勇自述”、“近现代史研究动态”、“考研论坛历史学版”、“口述历史”、“历史人类学”、“历史地理学”、“历史学前沿”、“麓山史话”、“东吴史学”、“历史学资讯”等,还可以浏览一下腿姐、徐涛、唐迟、考研斯基、研途可期、空卡等有助于备考的公众号,从中也能受益匪浅。
当然了,整个复习过程终究是一场持久战,也可能是一场孤勇者的拉锯战,需要把握好学习的张力,用脑有度,劳逸结合,经常锻炼身体,毕竟良好的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以上是我关于在这一年不长的时间里所做的关于研究生备考的相关经验,有用的大家就当做建议,啰嗦废话的部分大家就当听听评书,一笑而过。最后,一句话送给大家:“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这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