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评鉴-李文忠 字思本

李文忠 字思本

李文忠(1339年-1384年),字思本,小名保儿,盱眙(今属江苏)人,朱元璋的外甥。李文忠的祖上世代居住在泗州盱眙县,后来李文忠的父亲李贞搬家到濠州(今凤阳县)的东乡。李贞生性友善,娶朱元璋的姐姐朱氏为妻。李文忠母去世后,其父李贞带李文忠投奔朱元璋,朱元璋收李文忠为养子,留在左右。
李文忠十九岁率亲军,从朱元璋增援池州,初建战功。继又率部连挫元军。元至正十八年(1358)攻占浙江昌化、淳安等地,因功授帐前左副都指挥兼领元帅府事。后与邓愈会师,再克浙西重镇建德。不久,元水陆军数万突然反击,他先破其陆军,取部分首级置于木筏,顺流而下,水路元军见之惊慌逃遁。二十五年春,张士诚派兵二十万攻新城。李文忠率军驰援,因敌众己寡,将士有疑惧,他激励将士说:“兵在谋不在众。”次日,他乘雾进攻,冲其中坚,果获大胜,歼张士诚军数万,俘将校600人。
二十六年秋,李文忠率军进克杭州,迫守军三万投降,升浙江行省平章。明洪武二年(1369),李文忠以偏将军从常遇春攻占元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常遇春病逝后,他代其职继续远征漠北,俘斩元兵万余。次年,李文忠与徐达分道北征,俘获元主之孙及大臣数百人,升大都督府左都督。封曹国公,同知军国事。十年,负责大都督府,十二年与西平侯沐英进兵洮州,平定起事番民。兼领国子监事。
李文忠好学问,通韬略,交儒士,严治军,临阵奋勇,战功卓著。且器量深沉,变化莫测,临战意气风发,遇大敌胆气益壮。颇好学习,通晓经义,能诗善歌,家居如同儒生。后因违帝意被责。洪武十六年(1383年)冬得疾,帝亲临视,以淮安侯华中负责李文忠的医疗和药物。洪武十七年(1384年)三月卒,疑遭下毒,追封岐阳王,谥武靖,肖像功臣庙,位列第三。
统帅 A
(李文忠汗马宣劳,将辄有功,明兴六王之中,仅逊中山。昔其处两反侧间,严巨敌,数殊战,最繁难;而缮甲练兵,示以镇静,屹不动,太祖无东顾忧。所可惜者,北伐不利,文忠损将之甚。)
武力 A
(李文忠骁勇冠诸军,临阵踔厉历风发,遇大敌益壮。新城之战,文忠横槊引铁骑数十,乘高驰下,冲其中坚。敌以精骑围文忠数重。文忠手所格杀甚众,纵骑驰突,所向皆披靡。)
军谋 A-
(李文忠少习兵法,年十九,以舍人将亲军。时吴司徒李伯升以二十万众攻新城。文忠曰:
“彼众而骄,我少而锐,以锐遇骄,必克之矣。”诘朝会战,敌大溃。获将校六百,甲士三千,铠仗刍粟收数日不尽,伯升仅以身免。后会徐达攻庆阳。闻大同围急,遂出雁门,次马邑,进至白杨门。天雨雪,已驻营,文忠令移前五里,阻水自固。元兵乘夜来劫,文忠坚壁不动。质明,敌大至。以二营委之,殊死战,度敌疲,乃出精兵左右击,大破之,擒其将脱列伯,俘斩万余人。)
智略 B+
(李文忠器量沉宏,人莫测其际。颇好学问,常师事金华范祖干、胡翰,通晓经义,为诗歌雄骏可观。尝谏兴师日本,又言宦者过盛,非天子不近刑人之义。帝不能用。)
内政 B
(李文忠尝与韩国公李善长通知中书省大都督府御史台事。寻中书省革,文忠特参军国大事,几如大将军,兼领国子监事。初,太祖定应天,以军兴不给,增民田租,文忠请之,得减额。)
魅力 A
(李文忠折节经义,敦诗说礼,恂恂若儒者,帝雅爱重之。每在征行,众警奉法。尝下令曰:“擅入民居者死。”一卒借民釜,斩以徇,城中帖然。又命军中收养道上弃儿,所全活无算。家故多客,尝以客言,劝帝少诛戮。以是积忤旨,不免谴责。及卒,帝亲为文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