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家演奏赏析--Raoul Koczalski
Raoul Koczalski演奏肖邦《幻想即兴曲》 op. 66

1. 钢琴家简介
科恰尔斯基 (Raoul von Koczalski, 1884-1948) 是波兰著名钢琴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他4岁时就开始公开表演,从未在任何音乐学院就读过,但作为钢琴和作曲私人学生师从马雷克 (Ludwig Marek) 和米库里 (Karol Mikuli, 1821-1897) 。前者是李斯特的嫡传弟子,后者是肖邦最喜爱的波兰学生,也是肖邦的助教。除此之外,科恰尔斯基也师从雅雷基 (Henryk Jarecki) 学习配器法。作为一个钢琴演奏家,科恰尔斯基的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时期的曲目量极广,他能演奏肖邦的全部作品和贝多芬的所有奏鸣曲。根据威尔森的《钢琴家字典》描述:科恰尔斯基被视为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钢琴家以及肖邦作品最优秀的诠释者之一,液体般的技巧,优雅的平衡感。他的音乐诠释不像同时期的钢琴家那样随心所欲,反而力求忠实还原乐谱上的音乐” [1]。
作为钢琴教育家,科恰尔斯基的学生包括大名鼎鼎的德·拉·布鲁郝莱莉 (Monique de La Bruchollerie, 1915-1972, 法国钢琴家)、克劳斯 (Detlef Kraus, 1919-2008, 德国钢琴家,以对勃拉姆斯的精彩诠释而闻名)、Wanda Losakiewicz、Hanna Rudnicka-Kruszewsk和Irena Wyrzykowska-Mondelska。
2. 演奏赏析
肖邦的《幻想即兴曲》在曲式上是典型的带三声中部的复三部曲式,从第一部分激昂的快板 (Allegro agitato)到第二部分的如歌的行板 (Moderato cantabile),再在第三部分回到急板 (Presto) 至尾声。在起始,科氏以明亮而温和的sforzando鸣响起#g八度,再气定神闲地到#c八度,预示着这首具有强烈幻想色彩的即兴曲的开始。在这起始的激昂的快板,他采用了约为四分音符=168这一忠实原谱的速度,左手始终如扎根稳固的树根般节奏稳定,右手的快速跑动如珠玉般颗粒分明的同时能感受到一份轻易和平稳,每一个十六分音符的音色明亮润泽昭示了高频泛音的充分共鸣。当左手的主和弦转到ii7时,右手跑动的犹如换了一个寒暄的对象,A-#C-#D如窃窃私语般,直到#f-a-#c-#d开始不再拘束,明亮地吟唱紧接其后的B-A-#G-#F。第13小节起始,右手隐含的#G-#F-#E-#F-#C-#D-E-#G旋律线被娓娓道来。科氏从前一句的diminuendo进入到强,不似当代钢琴家演奏forte时在时值上拉长句子,而是用更明亮的音色稍作强调。进入行板,他以极具歌唱性的触键展示了一幅富有诗意的音响水彩画:左手的分解和弦因其恰到好处的延音踏板运用,如涓涓细流般引人入胜。从如歌的行板的第6小节起,左手的隐含旋律线 (bB-F-bG-bA) 与右手的旋律声部 (bG-F-bE-F) 的交织在其勾勒下宛如动人的二重唱。自始至终,行板在科氏的演绎下不疾不徐、温婉细腻,如春雨般轻扣耳朵的大门。至第三部分的急板,他又以柔和的指触使音乐如潮水般涌来,宣告听众从行板的美梦中醒来,回归现实中的狂飙。至尾声,精巧的右手弱奏营造出浪潮退去、江面波光粼粼的平静感,左手的低音旋律缓缓升起,告示一切归于静谧,悄然谢幕。
3. 对当代钢琴演奏者的启发
科恰尔斯基对此曲的演绎对于当代的钢琴演奏者无疑是极有研究价值的:从乐谱中发掘音乐诠释的线索,音乐的歌唱性表达从指尖流露而不依赖延音踏板,谨慎地使用延音踏板而不依赖踏板实现歌唱性、或使踏板制造出模糊不清、缺乏美感的音响效果,在表达上真诚且自然流露而不过分使用超出乐曲表现力范围的不恰当表情、避免矫揉造作的音乐表现,乐句气息力求接近人声歌唱的呼吸,掌握精准调整强弱、色彩变化的控制力,发力方式尽可能自然而不应过分用力造成刺耳、不和谐的强弱效果。
当然,同样的演奏对不同人的启发必然是不同的。艺术本身的一大特点在于:任何对其进行的理论化尝试,都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假设性和未知性。在本文中,笔者仅基于个人听觉的主观感受叙述自己认为的科恰尔斯基对当代钢琴演奏者的启发。但对于具体个人而言,需自行对笔者的叙述进行甄别,以决定是否接纳其中有帮助且具有说服力的部分。最后,希望大家常怀对音乐的热爱之心!也祝愿大家的钢琴之路越走越精彩!
[1] Lyle Wilson: A Dictionary of Pianists (London: Robert Hale, 1985).
卢老师
弗雷钢琴工作室
2023/02/13